王绍据编撰的《赤溪——“中国扶贫第一村”纪实》一书在赤溪村首发啦
行进福鼎 精彩故事
今天,太姥山下、九鲤溪畔的福鼎赤溪畲村不仅仅是地理版图上的一个地名,更成为一个符号刻进书籍海洋中。我们的老朋友、闽东日报原总编辑王绍据先生带着《赤溪——“中国扶贫第一村”纪实》这本书来到赤溪村,将“中国扶贫第一村” 三十二年来经历的“输血—换血—造血”的脱贫历程告诉全中国,将习总书记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关怀展现给全中国。


首发、赠书
赤溪经验推广交流
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与赤溪村乡亲视频连线时曾对王绍据殷切叮嘱道:“绍据同志你在当地是活地图,活字典。一个呢,要很好地帮助大家一起,协助大家总结宁德的一些扶贫经验,一个呢,要提供一些实际情况,这样为下一步我们全国全面摆脱贫困、建成小康发挥余热。”


春暖花开的四月,王绍据带着这本《赤溪——“中国扶贫第一村”纪实》回到赤溪村,在赤溪村人民会场举办了首发式和赠书仪式。王绍据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将赤溪村的扶贫经验凝聚成册,让赤溪村这个扶贫典型更加经得起考验,经得起学习,经得起推敲和交流。





快跟小编去现场看一看这非同凡响的首发仪式吧!

首发仪式由宁德市委副书记、市长隋军主持

福建人民出版社社长施群发言

《赤溪——“中国扶贫第一村”纪实》作者王绍据发言

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增光发言

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发言

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与全国政协委员、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吴志明为首发式揭彩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向赤溪村赠书300册
扶贫纪实
三十二年艰辛历程
《赤溪——“中国扶贫第一村”纪实》分《贫穷的呼唤》、《“输血”扶贫困》、《“换血”刨穷根》、《“造血”寻富路》、《建设小康村》、《未结束的尾声》六个部分详细记录着赤溪村广大干群脱贫路上的各中滋味,记录着从“输血”式扶贫收效甚微、到“换血”式扶贫拔掉穷根、再到“造血”式扶贫自强不息的整个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该书全景式地呈现了赤溪村从普遍贫困到初步小康32年来的发展变化。从党的好政策、好机制再到当地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生动地介绍了赤溪脱贫上的宝贵经验。


因地制宜
“1+N”精准扶贫
长安新街上的40多家农家乐和小店铺,让乡亲们又赚地租又做旅游生意。外出的学子学成归来,开店办厂,为赤溪注入新鲜血液,让畲村焕发生机。赤溪的乡亲们正在把“要我脱贫”转变成为“我要脱贫”,把“要我发展”转变成为“我要发展”。“扶贫根本还要靠自力更生,还要靠乡亲们内生动力”,习总书记的指示,正是赤溪村前进的方向。




村里凭借优美的风光以及优质的生态资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支持帮助下,引进旅游公司,将赤溪村建设成为国字号的休闲旅游乡村,开发生态(峡谷)运动乐园、七彩农场、野趣园等旅游项目,既给赤溪带来了人气,也给赤溪旅游服务业带来了商机,带动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赤溪村乡亲守住的金山银山,现在已成为了他们发展生态旅游的“山上银行”和致富之源!而接下来,赤溪村会把“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作为重要抓手,把村子成为“畲族旅游小康明星村”,成为农村发展的“创新第一村”、“小康第一村”、“文明第一村”。




近年来,福鼎市把旅游富村作为贫困村脱贫的重要路径,采用“1+N”的方式,即以旅游为主导产业,同时兼顾发展农、茶、果、竹、文,或种、养、加、文、娱,亦或是包括“互联网+”、电商等,因地制宜,综合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通过打造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休闲度假等多样化乡村旅游类型,在保护生态、传承历史、记住乡愁中提升旅游扶贫的品位。 “十三五”期间,福鼎市将继续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独特的民俗民风,因势利导,发展旅游产业,补齐民生短板,激活内生动力,增强镇村实力,真正地把第一村的扶贫经验推广开来,让每个镇、每个村都成为脱贫致富第一村!



文:小郑 图:张亭、张海洲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