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情歌“桃花歌”暗含亡国预言?
原标题:王献之情歌“桃花歌”暗含亡国预言? 桥北“宝塔山”见证300年六朝终结
渊源典故
王献之与元配、也是表姐的郗道茂感情甚好,后因皇帝要求被迫离婚,娶新安公主。虽然贵为驸马,却是纯粹的政治联姻,王献之的二婚生活非常苦闷。有观点认为,王献之对爱妾桃叶产生强烈的感情,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传说王献之在秦淮河边一个渡口送别桃叶时吟唱了《桃叶歌》,渡口于是被称为“桃叶渡”,这个地名也一直流传至今。
故事并没有到此为止。在王献之死后200多年的陈朝末年,包括建康在内的江南地区,大街小巷人们又开始唱起《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当时陈朝领土已经失去了“天府之国”四川地区,长江防线萎缩至湖北,皇帝陈叔宝又耗费有限的国力供自己享受,亡国已成大势所趋。公元588年(隋开皇八年)三月,隋文帝杨坚下诏,正式向陈朝宣战。
杨坚任命二儿子杨广为元帅,兵分三路南下。仅仅过了9个月——589年(隋开皇九年)正月时,隋军就打到长江南京段的北岸。宣传攻势配合着军事行动,隋朝抄写列举陈叔宝二十条罪恶的诏书,向江南地区散发了30万份。《隋书·五行志》记载,这时江南人心惶惶,传唱着《桃叶歌》,特别是“我自迎接汝”一句,意味不言而喻:危局已经不可挽回,这是皇帝自己怠政而造成的。《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认为,陈朝防务低效而松懈,隋军渡江时顺利征用了大量陈朝船只,这也验证了“渡江不用楫……我自迎接汝”的说法。而在各路等待渡江总攻的隋军中,元帅杨广这一路军队驻扎江北的桃叶山上。相传从从东晋开始,这座山长满了桃树,春风拂过,落英缤纷,成为一景。这又与《桃叶歌》对应上了。总而言之,人们把王献之的情诗,当做了政治谶言。
这时杨广为隋朝的晋王,后来桃叶山也被叫做“晋王山”。不到一个月,隋军攻克建康,陈叔宝被俘,中国历史上持续300多年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宣告终结,隋朝完成统一。不过,江北的桃叶山却穿越了兴衰沉浮,一直保存至今。南京出版社《南京地名大全》介绍,桃叶山即晋王山,就是今天浦口区泰山街道泰山新村东侧的宝塔山。
今日探访:
南京地铁S8线泰山新村站1号口上来,宝塔山就出现在眼前。它伫立在大桥北路的东侧,是一座50米高的小山岗。现在宝塔山已经初建成了一座森林公园,在正对着大桥北路的山面上,1600块雕有图案的红沙岩石板组成了一幅1400平方米的巨型“山体壁画”,展示了古南京北阴阳营新石器文化。绿化衬映的赭红色山面,图案若隐若现。
沿着台阶步行15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山顶。如果在脑海中抹去周围林立的高层建筑,宝塔山是一处观察江面动向的极佳位置。在山顶的平台上,有浦口区文物保护单位“晋王塔遗址”的石碑。史载,隋灭陈后,人们在山顶修建了晋王塔以纪念杨广曾驻军于此,但古塔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战火中被毁。清末时,晋王塔复建,但解放战争时为了避免高塔为解放军观测所用,国民党军队又将古塔拆除。
名篇
佳句
一: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三: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王献之《桃叶歌》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爱妾桃叶以诗做答
南艺人文学院 丁子

现在在宝塔山顶,只剩下“晋王塔遗址”碑

晋王塔的历史照片
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吴小如等学者编撰的《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说道,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只有4首诗歌传世至今,其中3首都是《桃叶歌》系列。“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王献之诉与爱妾的情话,给南京留下了“桃叶渡”的美好地名。然而在王死后200多年的南朝末年,《桃叶歌》在建康城里又传唱开来,人们说,这是王献之留下的一句预言。渊源典故
王献之与元配、也是表姐的郗道茂感情甚好,后因皇帝要求被迫离婚,娶新安公主。虽然贵为驸马,却是纯粹的政治联姻,王献之的二婚生活非常苦闷。有观点认为,王献之对爱妾桃叶产生强烈的感情,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传说王献之在秦淮河边一个渡口送别桃叶时吟唱了《桃叶歌》,渡口于是被称为“桃叶渡”,这个地名也一直流传至今。
故事并没有到此为止。在王献之死后200多年的陈朝末年,包括建康在内的江南地区,大街小巷人们又开始唱起《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当时陈朝领土已经失去了“天府之国”四川地区,长江防线萎缩至湖北,皇帝陈叔宝又耗费有限的国力供自己享受,亡国已成大势所趋。公元588年(隋开皇八年)三月,隋文帝杨坚下诏,正式向陈朝宣战。
杨坚任命二儿子杨广为元帅,兵分三路南下。仅仅过了9个月——589年(隋开皇九年)正月时,隋军就打到长江南京段的北岸。宣传攻势配合着军事行动,隋朝抄写列举陈叔宝二十条罪恶的诏书,向江南地区散发了30万份。《隋书·五行志》记载,这时江南人心惶惶,传唱着《桃叶歌》,特别是“我自迎接汝”一句,意味不言而喻:危局已经不可挽回,这是皇帝自己怠政而造成的。《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认为,陈朝防务低效而松懈,隋军渡江时顺利征用了大量陈朝船只,这也验证了“渡江不用楫……我自迎接汝”的说法。而在各路等待渡江总攻的隋军中,元帅杨广这一路军队驻扎江北的桃叶山上。相传从从东晋开始,这座山长满了桃树,春风拂过,落英缤纷,成为一景。这又与《桃叶歌》对应上了。总而言之,人们把王献之的情诗,当做了政治谶言。
这时杨广为隋朝的晋王,后来桃叶山也被叫做“晋王山”。不到一个月,隋军攻克建康,陈叔宝被俘,中国历史上持续300多年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宣告终结,隋朝完成统一。不过,江北的桃叶山却穿越了兴衰沉浮,一直保存至今。南京出版社《南京地名大全》介绍,桃叶山即晋王山,就是今天浦口区泰山街道泰山新村东侧的宝塔山。
今日探访:
南京地铁S8线泰山新村站1号口上来,宝塔山就出现在眼前。它伫立在大桥北路的东侧,是一座50米高的小山岗。现在宝塔山已经初建成了一座森林公园,在正对着大桥北路的山面上,1600块雕有图案的红沙岩石板组成了一幅1400平方米的巨型“山体壁画”,展示了古南京北阴阳营新石器文化。绿化衬映的赭红色山面,图案若隐若现。
沿着台阶步行15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山顶。如果在脑海中抹去周围林立的高层建筑,宝塔山是一处观察江面动向的极佳位置。在山顶的平台上,有浦口区文物保护单位“晋王塔遗址”的石碑。史载,隋灭陈后,人们在山顶修建了晋王塔以纪念杨广曾驻军于此,但古塔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战火中被毁。清末时,晋王塔复建,但解放战争时为了避免高塔为解放军观测所用,国民党军队又将古塔拆除。
名篇
佳句
一: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三: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王献之《桃叶歌》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爱妾桃叶以诗做答
南艺人文学院 丁子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