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八老虎打洋人,反帝反封铸功勋

(南阳十八家王氏会旗)
从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开始,由于中国政治经济的逐步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西方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加深,外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越来越多的政治、经济权益和领土主权。尤其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后被迫与帝国主义所签订的《辛丑条约》,更是把中国推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宗教侵略也进一步加深,外国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他们与侵略者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由于要支付各种对外赔款,加上清政府本来就财政空虚,入不敷出,只好把负担转嫁于民。各级官府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征粮逼款,如有怠慢或违抗,轻则罚银,重则酷刑绞斩,致使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于是,反帝反封的斗争烈火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我王氏家族4453门钟寺公(绰号“八老虎” )领导的反洋教反官府的斗争就是其中的一束烈焰。
王八老虎,,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卒于1921年,寿享81岁。他是十八家王氏清始祖王成恩的七世孙,四世祖四门王泽的重孙。其父王钦秩,家谱记载曰“秉性至刚,立志最强”。到老虎一代,由陈房北庄迁居太清观宋庄。老虎堂(叔伯)兄弟八人,亲兄弟四人:钟臣、钟梁、钟酉、钟寺。长兄钟臣,堂行三,二兄钟梁,堂行六,都只有一般功名。三兄钟酉,堂行七,绰号王七郎,出继于四伯父钦位门下,为安皋守望社社首和备荒仓长。老虎本名王钟寺,字青臣,又字竹林,堂行八,读过五年私塾,为晚晴监生。他身材魁伟,膀扎腰圆,爱弄拳脚,勇猛过人。他性格爽朗,豪侠仗义,乐施正义,喜报不平。1903年他率众抗洋的时候,已经63岁。当时,他有三个儿子,六个孙子,三十多口人,八百多亩地,是当地很有声望的大地主。由于他智勇双全,深得王族宗亲和远近乡邻的敬佩和信赖,先后被推为太清观和潦河坡守望社的社首,并逐步被拥戴为方圆十几个守望社的总社首,领导了宛西北一带轰轰烈烈的反洋教反官府斗争。
王八老虎反洋教反官府的故事,从古到今,在我十八家王氏家族和附近乡邻百姓中,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宛北广大民间,广泛流传着这样两句歌谣:“王九豹子王七狼(郎),驾着老虎去吃羊(洋)。”由此可见,他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一)事发背景
关于王八老虎反洋教反官府斗争的背景,为了尽量保持历史原貌,我们现在摘录《南阳县志》的部分内容表述如下:
《南阳县志》卷二十八之第一章第二节《基督教》载:“基督教主要分为三大派系:罗马公教(中国习称天主教)、新教(亦称耶稣教,因《新约全书》中有《马太福音》、《路加福音》等篇章,故又称福音教)和东正教。在县境活动的主要是天主教与福音教。”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与道光十五年(1835年),法国传教士刘方济与董文学先后由澳门和广西来到靳岗(今南阳市郊区)传教,均相继为群众告发,被清政府以‘宣传邪教’逮送武昌绞死。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法国派安巴都来河南传教,到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河南教徒已发展至2000余人。次年,罗马教廷令河南教务从南京教区独立出来,成立南阳教区,总堂设于靳岗。所辖传教区域,包括河南全省,安巴都为首任主教。
南阳教区建立之后,天主教欲在城内设立教堂。先提出要买江浙会馆旧址,后提出要买大仓、盐池等处,均因绅民强烈反对,未能实现。
同治五年(1866年)八月,法国人贺安得通过教徒刘清波唆使周宗耀将他在城内文庙西边的一处住宅卖与天主教靳岗教堂。而实际这一住宅在五月间同中人张同林说合已卖与举人曹学彬,双方为房权发生纠纷,引起诉讼。后经知县任恺讯断,重卖重买无效,但准其在靳岗扩建教堂。清同治九年(1870年),安西满(意大利籍)来华充任南阳教区主教,在靳岗大兴土木,置田产,筑寨垣,并誉靳岗为‘中国梵蒂冈’。
清光绪八年(1882年)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卫辉教区(专管当时河南黄河北岸25州县之教务)与郑州教区相继成立,南阳教区只限于宛属13县这一范围。民国22年(1933年)成立驻马店教区后,桐柏、泌阳、舞阳、叶县划规驻马店教区,南阳教区尚余9县,总堂仍设靳岗。各县均设有堂口,南阳县之堂口设于县城民权街天主教。县下设15个分堂:桐河(今属唐河县)、赊店、青台(今属社旗)、博望(今属方城县)、南河店(今属南召县)、青华、潦河、齐岗、二里沟、清河小庄、掘地坪、三户寨、赵庄、李家湾、高庙、安皋等。教徒4795人。”
“靳岗天主教自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第一任主教安巴都至1952年穆聂蒂被逐,一直勾结官府,欺压人民。为了勾结官府,靳岗天主教堂还特意盖了大官厅、二官厅以接待地方各级官员。此外,主教安西满还收买一些洋奴,替他走官府,串衙门。如史申修为四品花翎都司,王怀玉、刘保聚、师教铎、靳富责等人为五品花翎都司。这些人仰仗外国人鼻息,招摇撞骗,为恶乡里。安西满本人则经常坐着绿呢官轿,前呼后拥,在镇(台)府衙门直进直出。清光绪二十一年(1865年)至二十三年(1897年)修筑靳岗寨垣期间,遭到附近群众反对,安西满去北京对庆亲王奕劻和光绪皇帝进行要挟,清政府竟颁赠白银一万两帮助修寨,还由光绪帝亲书‘御敕建修’四字。南阳知县黄源也被撤职。
对西安满等勾结官府,欺压人民的行为,群众早已恨之入骨。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影响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洋斗争。7月6日(农历六月初十)白河以东大批农民群众,将县十字街东边的天主堂拆毁,凡是平时欺压人民的无赖教徒家的房屋,均被捣毁。南阳镇左营游击双奎(旗人)带兵‘弹压’,群众在房顶上用砖块瓦片进行还击。
7月9日(农历六月十三),南阳各乡聚集数万人,再次围攻靳岗教堂,并烧毁寨外孙庄教堂的房屋10余间。主教安西满下令开枪,伤害群众多人。在围攻靳岗教堂的同时,于7月7日(农历六月十一日)在新店还发生一起反洋事件。那天,一批被彰德、内黄驱逐出境的英国传教士、矿师20余人,带着40车财物,在清政府兵丁保护下向老河口逃避,路经新店,被群众拦住,洋人竟开枪打死小南庄一位老汉,群情激奋之下,将车辆全部砸毁,当地人称为‘砸洋车’。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安皋一带在乡民王钟寺领导下‘抗洋款,扒洋楼,赶洋人’,一举将张楼教堂夷为平地。此外,赊店、三户寨等地,也都发生拆毁教堂的事件。这一类事件当时称作‘教案’。县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被迫赔款白银35948两,钱29083串,还停止文武科举考试5年。
安西满因为给八国联军作翻译‘有功’,被清政府加封为二品朱红顶戴。之后,他在南阳更加蛮横,处处以太上皇自居,随意任免地方官,极力扩张靳岗堂教会势力,扩充土地到千亩以上。”
(二) 抗捐扒楼
清光绪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农历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中国失败,第二年(1901年),中国被迫与外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一年,南阳一带遭受严重的旱灾和虫灾,粮食严重歉收。这样,富裕人家的日子还能过,穷人家大部分都在闹饥荒。
就是在这样的年景,南阳县安皋镇东北八里地张楼村的大财主、早已随洋入教的崔和尚,准备要把已被炸雷击倒一节的楼房再修起来做教堂用,并以修洋楼为名向群众摊派粮款,征收特别捐税。那时候,东潦河以东、以西分属于两个行政区域,张楼在河东,王八老虎居住的太清观宋庄在河西。崔和尚先在河东一带收特捐。河东有一家王族的小地主叫王永政,他两犋牛的地,出两车小麦就招架不住。事前,他曾找过族爷王八老虎,老虎爷让他抗了,但他不敢,最后忍痛交了。而崔和尚越摊越大,慢慢地硬把粮款摊派到张楼以北十几里地的潦河坡周围,甚至到潦河坡西北几十里的三岔口、南河店一带收取粮款。因为崔和尚依仗洋人,财大气粗,广大百姓对此敢怒不敢言,苦苦没有一点办法。
就这样,崔和尚粮款越收越多,胆子越来越大,到后来他又想过河西来收。一天,为崔和尚收款的人来到河西观南庄李二脖家里。李二脖与王八老虎是近邻,又是至交。他将来人打发走后,随即去宋庄找王八老虎。一进屋,碰见簸箕尹王九豹子(本名王甲申,是王八老虎的族侄)和王七郎也刚好在那。一进屋,李二脖无奈地说;“王八爷,今早崔和尚要款的人来我家了,捐税也摊到咱头上啦,咋办哩?”
“抗啦!”九豹子第一个回话。九豹子六尺多高的彪形大汉,听到欺压百姓的事情,总是愤愤不平。七郎接着说:“他随洋修楼哩,干脆去把他那原来那一节楼也扒了,叫他洋不起来!”九豹子接着说:“他修楼只能在他天主教内收东西,咱河西的人不信教,凭啥收咱的东西!这是硬往咱头上上,明欺负人!”
王八老虎听了大家的议论说:“二脖,你回去给邻居们交待,分文也不给他,一抗到底。我给你们撑腰!崔和尚这东西胆大包天,这一回一定得给他碰碰,叫他认识认识王八爷!”
就这样,大家异口同声统一了思想,商定要大干一场:不仅抗着崔和尚摊派的粮款不交,而且还要去扒掉他原来那一节楼!几个人当场决定开始发动号召:凡是十八家王家的人都抗,太清观周围几十个村庄的人都参加。具体分工:七郎通知下湾、王老庄、邓楼、史岗的人;李二脖去河头、竹园等地联系族户和亲戚;九豹子召集太清观附近的人。时间约定午时出发,去张楼扒崔和尚的洋楼。并计划多骑几匹马,捎带着把崔和尚那匹大红马也弄过来。
接近晌午,七郎带二百多人集中到太清观庙上,和太清观十几个村庄的人汇合在一起。八老虎看人到齐了,吩咐立即动身。王八老虎骑着大马,七郎和九豹子也都骑马紧跟在后,众乡邻排成长队,扛着火枪、铁锨、铁耙、木棍、鐝头一拥而上,好不威风!
愤怒激昂的人群向张楼挺进。这时,有人给崔和尚报信。崔和尚听了觉得不妙,慌慌张张赶紧把贵重东西藏起来,然后钻进厨房掂把菜刀,跑到拴马桩前,一刀砍断马缰绳,骑上光肚马(来不及配马鞍)就向东逃窜。八老虎看到有人逃跑,猜定准是崔和尚,于是命王九豹带一个壮汉骑上两匹马紧追。追四里多远追到青龙沟时,崔和尚看快追上了,于是用菜刀背照马屁股上猛砍两下,那匹受疼的马猛然一跳,跳过一条深沟,而王九豹子他们那两匹马没能跳过沟。眼看着崔和尚逃跑了,没有追上,他们只得勒马而回。
待九豹子他们归来,八老虎和七郎指挥着几百人早已把崔和尚那一节旧楼扒了个底儿朝天,霎时间张楼狼烟动地,砖头瓦块一片狼藉,连崔和尚的大门也给砸坏了。
接着七郎把崔和尚家里的人都吆喝在一起,狠狠地训斥道:“你们随洋入教,依仗洋人势力,横霸乡里,欺压百姓,丢中国人的脸!给你们当家的说,以后要是不改,再为非作歹,还狠收拾你们!......”家人们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不敢吭声,他们虽说没有挨打,却挨了不少骂,收来的不少东西也都被人们纷纷拿走了。
事后,太清观周围再远一点的人们都让自己的守望社社首来太清观投靠王八老虎,共推王八老虎为总社首。是时,太清观庙前的十二棵大树上插了十二面远近投靠王八老虎的各守望社的社旗,真是威风壮观!王八老虎吩咐各守望社,要抓紧团练,以防靳岗洋人报复。
(三)三赶衙役
得知张楼的抗捐扒楼事件,靳岗天主教堂主教、意大利神甫安西满恼羞成怒,把王八老虎告到了南阳县衙。知县潘守廉知道前任知县黄源就因靳岗教堂一事被朝廷撤了职,生怕再得罪了洋人,于是派三个衙役去传令王八老虎。
这三个衙役来到太清观宋庄,说是县衙的,来找王八老虎办点事。人们知道要有事了,于是,有的把他们让到门场喝茶,有的去告诉王八老虎。老虎听说后,便虎生生地来到门场,对那三个人说:“你们跑这么远来传八爷,八爷有赏啦!你们听着,都给我并排坐好,别闪着八爷的手脖子!”那三个人还没弄明白是啥意思,王八老虎就扬起左手,从左到右,对他们狠狠地一个人一嘴巴,接着,又放下左手,扬起右手,从右到左,又狠狠地给他们一人一嘴巴。这就是传说中王八老虎的“串嘴巴”。搧完串嘴巴,王八老虎对那三个衙役厉声喝斥道:“都给我滚!”三个衙役刚挨了两嘴巴,头脸正在热轰轰、火辣辣发烧,还没癔症过来,头也没敢抬,话也没敢说,站起来撒腿就跑。
潘守廉见三个衙役挨打而回,知道事态严重,心中不由纳闷儿:洋人不依,老虎强硬,这可怎么办?想了又想,他便决定派八班衙役先后潜入宋庄二次捉拿王八老虎。
这天午后,王八老虎正在屋内歇晌(午休),七郎在门场乘凉。县衙八班衙役共计十六个人,每班两人,穿着便衣,陆续来到庄西门场,谎称去潦河坡,在此歇歇脚。七郎看他们鬼头鬼脑,形迹可疑,于是马上派人外出联络,并让老虎暂时回避。七郎暗中把宋庄、后洼、王庄、李老庄的人都纠集到一块儿,约定如有万一,即以火为号,马上集合。
掌灯时分,这伙人准备动手。衙役中一个大个子问道:“老虎在家吗?”早已做好准备的宋庄人应话:“在家呀!”另两个衙役说要到老虎家里喝点茶。这时,宋庄四周和门场都布满了人群,老虎院子里也聚集了四十多个强汉。七郎把那两个说要喝茶的衙役领到老虎住室。老虎见衙役进来,虎凶凶地站起来,仗义执言道:“我们不随洋,我们不信教!崔和尚乱收粮款,欺人太甚!我们抗捐无错,扒楼有理!你们凭什么捉拿八爷?如若不然,咱们现在就较量较量!......”两个衙役一听,赶紧躬身作揖说:”不不不,我们不是......”他们浑身直打哆嗦,面面相觑,心想:果然名不虚传,灯光下看这王八老虎虽已六十多岁,但红光满面,体态魁梧,膀扎腰圆,听说还精通武术!又看看院子里的人群,个个摩拳擦掌,严阵以待,暗自思忖:别说我们就来这十六个人,再来十六个人也无奈他何!这时,坐在门场的衙役进来给他的同伙报信说,东西南北岗上火光冲天,人们围过来啦!那十六个衙役惊恐万状,赶紧挤出人群,翻过东坡崖溜跑了。
第二天,八老虎在南阳的亲戚、他孙女婆家的老公公南先生捎信说,昨天的八班衙役原计划是趁天黑抓人,因为看事不对,没敢动手,反复嘱托以后要多加提防。这南某是南阳府台军营里的师爷,消息灵通。得此信息,八老虎于是安排宋庄族人和乡邻每晚都轮流站岗放哨,并约定太清观周围各庄都要以火为记,见火即行。又选派六十多名强壮青年练拳习武,随时备用。为安全起见,八老虎夜晚就住在簸箕尹王九豹子家里,以防夜袭。
由于靳岗主教安西满的不停要挟,潘知县为了交上差,决定武的不行,就用文的!于是又派县丞带人第三次到宋庄来“谈判”。这天下午,县丞来到宋庄后,非常客气,八老虎也以礼相待,晚饭设酒宴招待。夜幕降落后,八老虎陪县丞到村外岗上散步,但见南起南遮山、北至五朵山,东起紫山,西到杏花山,方圆一百多里尽是一簇簇火花。事也凑巧,原来这一天是群众为祭祀火神爷而点燃的火光,县丞不知原因,惊问其故。钟寺公趁机巧妙答曰:“王某所率各守望社以火为号,此火均是吾部下也!我若就此点起通天火柱,不需两个时辰,人马即应召而到。”这县丞听罢,大惊失色,第二天一早就吓得不辞而别,溜之夭夭。
(四)大闹安皋
王八老虎率领众乡邻反抗官府的壮举极大地鼓舞了远近乡邻百姓。在方圆一百多里的范围内,一传十,十传百,所有百姓都纷纷支持各守望社向王八老虎靠拢,共奉王八老虎为总社首。这样王八老虎所管辖的守望社越来越多,所率的人马队伍越来越大,宛西北一带抗洋反封形势风起云涌。
南阳知县潘守廉为了讨好洋人,三次派衙役或县丞到太清观宋庄捕拿八老虎,但所派之员每次不是被打得鼻青脸肿,就是被八老虎用计吓得目瞪口呆,最后败回县衙,一无所获。
潘知县每每想起这三次派人与王八老虎的较量都输得这么惨,这么苦,真是惊、气、急、躁 ,齐聚心头。惊得手足发抖,颜面失色;气得吹胡子瞪眼,拍案顿足;急得躁得抓耳挠腮,无计可施。下一步该咋办,只好又与县丞、师爷、捕头一起苦思冥想了老半天,才重生新计:由知县亲自出马,摆设“鸿门宴”。
一切安排就绪后,潘知县带领一师爷、二文武(县丞、捕头)、三班衙皂、四百官兵,倾城出动,各持刀枪,与靳岗教堂主教、意大利神甫安西满一起,耀武扬威地到了安皋镇。同时,他命手下拿着请帖去邀请王钟寺前往安皋街赴宴,企图以此阴谋,用文武并举之术,以出其不意之势,第四次捉拿钟寺公,心想这一次定然会手到擒来,真乃一场黄粱美梦也!
王八老虎对此早有预料。他早就让胞兄七郎到南阳城里让南家探听实情,掌握动向,随时转告,又吩咐王九豹子、王永政、李二脖等人通知各守望社首,要高度戒备,一有情况,以火为号,火速集合,全力应对。
王八老虎终于接到了潘知县的请帖。见帖后他义愤填膺,决意去安皋“赴宴”,与知县、洋人一决雌雄。夫人、儿女、头领们得知后都深感此去,凶多吉少,力劝免去。但八老虎慨然曰:“我如若不去,定会被耻笑为懦夫,并会给族人乡邻和远近百姓留下祸殃,大丈夫应该是敢闯敢当,死而无憾!”于是吩咐左右:马上通知四方人马,火速自带武器,汇集安皋!
话说四面八方,各路乡勇,接到通知,迅速高举社旗,扛着火枪,拿着大刀、长 矛,木棍等,浩浩荡荡向安皋聚拢,尤其是安皋以北队伍更为壮观,当先头部队已经进了安皋街,队尾还在太清观庙上,南北十几里长。按照计划,王七郎和九豹子率重兵把守安皋南门,因南门是潘守廉进街的必经之路。史岗的史四率北、西山的人马兵围西门。王永政、李二脖分别把守东门和北门,八老虎负责统一指挥。
但见王八老虎手持大刀,无畏无惧,率领王姓族人与乡邻,命手下抬着白茬棺,上书“王钟寺之棺椁”六个大字,昂首挺胸开赴安皋镇,誓与安皋共存亡。这一壮举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振奋了人心,众头领个个摩拳擦掌,各乡勇人人斗志昂扬,刀枪锤锏,耀眼闪光。广大农民也手拿铁器农具,呐喊助威。鲁山、南召一带农民,因受过王八老虎的救助之恩,为了报恩,闻讯后也自带武器、伙食,成群结队奔赴安皋。所有这些队伍,合计大概有几千人马,浩浩荡荡直奔安皋镇而来。
不一时,潘守廉、安西满骑着高头大马,在衙役、护兵的簇拥下经安皋街南门进了街中心的恒盛和商行。
这时,八老虎钟寺公在贴身头领王七郎、王九豹等壮士的护卫下,也脚跟脚来到了恒盛和。与此同时,八老虎的人马也已按计划将商行的客厅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大门口、院墙上、房脊上架的都是火枪,客厅窗户孔里插进的矛头不计其数。潘知县、安西满见钟寺公人马来势如此威严,心内惊慌,浑身冒汗,先自软了三分。但是,假宴还得装作真办。
双方入座后,安西满假惺惺地表白说:“我来贵国传教,是为了解救你们,你们扒楼抗捐,无法无天,有碍传教,破坏友谊......”王七郎怒不可遏,没等洋人把话说完,立即站起来手指洋人,驳斥道:“尽是一派胡言,你们来中国搜刮民脂民膏,帮助洋奴欺负中国人,你们算什么东西!我们抗捐无罪,扒楼有理!安西满滚出安皋,滚出中国去!”八老虎也接着手拍桌子,厉声喝道:“你们胆大妄为,摊派粮款压得百姓抬不起头来,所以,穷百姓造反啦!怎么样 ,今天你们尝到厉害了吧!告诉你们,如果再敢为非作歹,我不仅扒了崔和尚的洋楼,还要扒你靳岗的洋教堂!”霎时间,安西满直打哆嗦,脸上没有一丝血色。
潘知县这时看洋人理屈词穷,随即站起身来到八老虎跟前搭讪说:”好啦,好啦,都不说伤感情的话了,咱们喝酒,喝酒!“潘知县于是向钟寺公端起一杯酒,假惺惺地说:“青臣公,你剿匪有功,本县实实敬佩,特敬你一杯,权作慰劳!”“过奖了,不敢当,不敢当!”八老虎淡淡地答谢。这时他的贴身头领王九豹急忙抢过酒杯,暗洒于地。知县敬第二杯酒时,只见八老虎爽快接杯,一语双关地高声说道:“潘大人,你身为百姓父母官,理应为百姓做主,这杯酒在下代表这一方百姓敬你啦!” 这潘守廉敬第三杯酒时,按他事先的“摔杯”计谋,假装不小心让手中酒杯落地,实际是暗示手下:动手拿下!酒宴上霎时气氛紧张,官兵们各持刀抢,齐拥而上,将八老虎围在中间。面对强敌之刀枪剑戟,八老虎毫无惧色,奋臂挥刀,指挥乡勇和群众蜂拥而上。一时间刀枪相击,杀声震天。八老虎几位贴身头领王七郎、王九豹等壮士奋不顾身,枪刀飞舞,杀得官兵不敢近前。不大一会儿,捕头、衙役都被打翻在地,四百多名官兵顿时落花流水,潘知县也吓瘫于桌案。这时八老虎迈开虎步向前一站,大喝一声:“住手!”接着手指知县,义正词严地历数洋人和官府的种种罪状,最后,严正警告知县:“如不免粮免款,定叫你有来无回!”潘知县、安西满这时已吓得魂不附体,一场美梦象肥皂泡一样瞬时破灭了!为了安全收场,潘知县只得连声答应:“免去粮款,免去粮款。只是洋人……”
“洋人怎的?你去问问他们,都长几个脑袋?靳岗还要不要?”八老虎横眉怒视知县质问道。“是,是”。潘知县实在无奈,只好答应。
八老虎又令潘知县将免粮免款之事写出文书,签上名字,盖上大印,张贴文告,方才作罢。潘知县到这时才尴尬地恳求说:“诸位,县衙还有公事,我是否可以告辞了?”八老虎吩咐众人:“让开路,让他们走!”人群中于是闪开一条小缝儿,潘守廉、安西满一行赶紧一个个地溜之乎也。众百姓见状扬眉吐气,一同振臂高呼:“打倒洋人!打倒洋奴!洋人滚出去!”几乎是同一种声音,此起彼伏,响遍安皋街,响遍街内外!接着,王八老虎又指挥群众砸毁了安皋街天主教堂和洋奴邓四炮在安皋开设的谦德和杂货店。自此以后,县衙、洋人消声隐退,再也不敢来犯。
相传,到清末辛亥革命时,宛南、鄂北一带又遭洋乱,洋人重新勾结官府对农民逼粮逼款。宛西北百姓又共举八老虎为潦河坡寨长,严阵以待,防患于未然。是时,八老虎已年逾古稀,但他仍老当益壮,毅然组织团练武装,受邀挂帅出征,一举扫平豫鄂边界地区的狼烟匪患,声名威震宛南、鄂北。
(五)流芳千古
王八老虎为族为邻、为国为民的豪侠壮举,一百多年来,一直被传为脍炙人口的美谈佳话。
王八老虎大闹安皋镇后,远近各守望社和众百姓为了感激他们心中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共同出资,用最珍贵的紫檀木,为八老虎钟寺公特制了一块五尺宽、七尺长的大匾送给他,上写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开古明星”。但遗憾的是,这幅匾额在解放后被分给一户田姓,在1958年前后那个非常的年代里,他最后给变卖了。
对王八老虎钟寺公反帝反封的懿行功德,我族民国五年版家谱曾评价曰:“性情刚烈,扬威耀武,团练首事,华夷畏服。”而王甲滋的批注则更为详实,他对王八老虎的功德这样批注:“性情刚烈,名扬四海。洋溢中国,施及蛮貊。外洋逞凶,南郡感德。公制匾额,流芳百代。”对他的生平事迹,又批注道:“其为人也,刚直;其治家也,勤俭;其虑患也,深远;其遇事也,果敢。光绪庚子,世界大变。洋人协讹,几遍中原。督抚州县,勒包洋款。轻逼银钱,重行绞斩。八叔不平,齐心团练。四方响应,蜂集数万。绅士排解,笑和事完。及至辛亥,鄂省又乱。举为寨长,潦河坡间。寿将杖朝,犹如壮年。公正廉直,万姓得安。八叔懿行,一言难传。略述梗概,俾后世观。”
《河南省人物志》、《南阳地区人物志》、《南阳百科词典》、《南阳县志》和《南阳县人物志》等志书对“王八老虎反洋教”的故事也都有明确记载。其中,1990年版的《南阳县志》就有三处记载。例如,在卷一《大事记》中这样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安皋乡民王钟寺(绰号“王八老虎”)率领太清观附近群众,捣毁了安皋街天主堂,又捣毁了教徒邓四炮设在安皋街的“谦德和”杂货铺与张楼村教徒崔和尚的庄园。事后南阳知县曾派人捉拿领导反洋教斗争的王钟寺,遭到安皋一带人民的反对,几千农民手持器械赶走了差役。”
在卷二十八《风土民情》中记载道:“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安皋一带在乡民王钟寺领导下,抗洋款,扒洋楼,赶洋人,一举将张楼教堂夷为平地。”
在卷二十九《人物》之第一部分《人物传》中专设篇目《王钟寺》进行记载,原文如下:“王钟寺(1840-1921年),字青辰,一字竹林,南阳县安皋乡太清观人。幼读私塾,喜练武功,性爽直,爱打抱不平,因其行八,人称‘王八老虎’。
光绪三年(1877年)河南大旱,南召、鲁山逃至安皋求乞者百余人,钟寺将其全部收容,分派到十八户王姓家,供以食宿,直至麦熟,方让回乡。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帝国主义者凭借不平等条约,以传教为名,窜入我国城乡,遍设教堂,以实现其侵略的野心。当时,意大利天主教主教安西满在占据南阳靳岗后,又勾结官府地方豪绅,在安皋北张楼修建教堂,作为传教据点。他们借机向百姓勒索大批‘洋捐’,洋人又乘机廉价购买土地,安皋以北农民饱受其害。钟寺睹此情景,愤愤不平,1903年,首先在南阳西北一带树起‘抗洋’大旗,号召人民起来‘抗洋款,扒洋楼,赶洋人’。四方团练,群起响应。在钟寺统一领导下,一起动手,将安皋张楼洋房夷为平地。事后,当地群众推钟寺为守望社总社主、团练首事。
洋人不甘心失败,唆使南阳县令潘守廉派衙役去安皋捉拿钟寺。钟寺据理痛斥来人,衙役自知理屈,溜回复命。潘守廉为讨好洋人,又增派十人再去安皋,阴谋以调虎离山计逮捕钟寺,钟寺早有堤防,未能得逞。其后,潘守廉又亲自带数百人,赴安皋进行镇压。钟寺联合各地农民,再次掀起抗洋斗争,一时鲁山、南召农民自备刀矛,自带伙食,成群结队,前来加入斗争行列。翌日,群众由太清观整队出发,到达安皋后,包围知县住所恒盛和商行,高喊:‘赶走洋人,打倒洋奴!’的口号,潘守廉和洋人见众怒难犯,急急逃回城内。
接着,钟寺又带领群众捣毁了洋奴邓四炮在安皋开设的谦德和杂货店和张楼洋奴崔和尚的田庄。
1921年,钟寺81岁,病逝于家。”
解放前后,南阳地方曲剧曾编排上演《王八老虎大闹安皋镇》两场大戏,以大花脸的角色扮演王钟寺,歌颂他反洋反封的丰功伟绩,备受观众欢迎。但遗憾的是,剧本今已失传。
近年,我当今族人、年届八旬的41142门万如公,在退休后参考谱、志记载,根据民间传说,整理编写了《王八老虎打洋人》曲(豫)剧剧本(上、下集,共十三场戏),表达了对王族这位先贤英雄的无比怀念和敬意!
王八老虎钟寺公不愧为我们十八家王氏家族的豪杰精英,不愧为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英雄!王八老虎的懿行壮举,将流芳千古,与日月同辉,同天地共存!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