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王氏祠堂搬迁记
在北湖公园西南面,庄严的王氏宗祠坐落在翠绿的勒竹中。
勒竹是江北特有的一种竹子,粗壮高大,枝桠多,长有尖锐的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容易成片。早年,居住水北的先民几乎村村种植勒竹,只留一个大门出入,既可防野兽,也能防毛贼。村子包围在竹子中,形成了别有一番景象的“世外桃源”,“水北勒”从此出名。
2008年之前,王氏宗祠位于今日城市花园沿江高楼边,宗祠大门朝江,祠堂后有棵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的木棉树。据传,这棵木棉树龄超过百年,为王氏先人栽种。王国光介绍,王氏宗祠经过专家考证,有500年历史,为明代建筑,虽然破败,却是水北王氏族人精神载体。
2008年正值水北大开发,水北新村整村搬迁,王氏宗祠也面临拆与留的争论中。当时,王氏宗祠被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许多专家学者希望能原址保留宗祠。然而,王氏族人考虑到,王氏家族随着搬迁到了新居,只留一座宗祠在那里,孤零零无人看管,也许会破损更严重。族到哪,祠就修到哪。于是,他们决定宗祠也搬迁。
2008年底,水北王氏宗祠拆迁,旧祠许多明代与清代的砖,一块块列上编号运往新址,在新建王氏宗祠时,这些旧祠的明清砖镶砌在新祠墙中,作为王氏族人对旧祠的一种怀念,也是对家族的一种继承。
王国光介绍,在旧祠一个墙角,原本藏着20多块元砖,这是水北开基祖一代修建祠堂所用,明清王氏族人修缮祠堂时,特意留下20多块元砖放在祠堂一间小屋子里。王氏家族代代口传,宗祠里有祖宗的东西,可惜后人都不识货。至旧祠拆迁时,“我们都不知道元砖长什么样,破损的砖都丢弃了,而那20多块元砖到底丢在哪里,我们也不得而知。”王国光说,后来有专家想找寻那些元砖,可惜早已被丢弃,令他们扼腕不已。
昔日水北王氏宗祠所在地,如今已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唯独那棵百年木棉树犹在,年复一年,花开花落。
勒竹是江北特有的一种竹子,粗壮高大,枝桠多,长有尖锐的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容易成片。早年,居住水北的先民几乎村村种植勒竹,只留一个大门出入,既可防野兽,也能防毛贼。村子包围在竹子中,形成了别有一番景象的“世外桃源”,“水北勒”从此出名。
2008年之前,王氏宗祠位于今日城市花园沿江高楼边,宗祠大门朝江,祠堂后有棵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的木棉树。据传,这棵木棉树龄超过百年,为王氏先人栽种。王国光介绍,王氏宗祠经过专家考证,有500年历史,为明代建筑,虽然破败,却是水北王氏族人精神载体。
2008年正值水北大开发,水北新村整村搬迁,王氏宗祠也面临拆与留的争论中。当时,王氏宗祠被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许多专家学者希望能原址保留宗祠。然而,王氏族人考虑到,王氏家族随着搬迁到了新居,只留一座宗祠在那里,孤零零无人看管,也许会破损更严重。族到哪,祠就修到哪。于是,他们决定宗祠也搬迁。
2008年底,水北王氏宗祠拆迁,旧祠许多明代与清代的砖,一块块列上编号运往新址,在新建王氏宗祠时,这些旧祠的明清砖镶砌在新祠墙中,作为王氏族人对旧祠的一种怀念,也是对家族的一种继承。
王国光介绍,在旧祠一个墙角,原本藏着20多块元砖,这是水北开基祖一代修建祠堂所用,明清王氏族人修缮祠堂时,特意留下20多块元砖放在祠堂一间小屋子里。王氏家族代代口传,宗祠里有祖宗的东西,可惜后人都不识货。至旧祠拆迁时,“我们都不知道元砖长什么样,破损的砖都丢弃了,而那20多块元砖到底丢在哪里,我们也不得而知。”王国光说,后来有专家想找寻那些元砖,可惜早已被丢弃,令他们扼腕不已。
昔日水北王氏宗祠所在地,如今已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唯独那棵百年木棉树犹在,年复一年,花开花落。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