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泉州王氏百家祠》前言

2016-01-28 09:37:58来源:开闽三王网 王人墨

打印 字号: T|T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丰碑永铸,精神长存。
    为纪念先祖三王入闽1130年,《泉州王氏百家祠》一书今天付梓出版。透过这分布于泉州各县市的180家王氏宗祠(仅是部份),我们可从中觅见先辈之屐痕身号,感受血脉之延绵生息,更能从中看到王氏望族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
     我第一次看到泉州王氏这么多的宗祠,有的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有的旧颜无改,古韵犹在。每一座宗祠都有自已的性格,每一座宗祠都有自已的故事,每一座宗祠都是一座丰碑,承载着昔日的辉煌,承载着一段难忘的历史,启迪心智,教化人生。作为三王后裔,面对庄严的祖祠,我从心底里感到无比震撼,此时此刻敬意油然而生!
   宗祠是一族“奉先思孝”之精神寄托,是慎终追远的象征。宗祠更是具体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千秋功过,于宗祠可见史实记载;慎终追远,祠堂可知谱序流传。宗祠最终都会成为凝聚海内外族人的神圣殿堂。
     宗祠文化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和文明底蕴,以尊祖敬宗、敦亲睦族为核心的宗祠文化,就是反映中华民族血脉相承的执着信念,折射了传统文化合群和众的基本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精华。首先,宗祠文化包括很深奥的历史内涵,透过宗祠的庄严牌龛,透过宗祠的一砖一瓦,远隔千山万水的裔孙们总会想起祖先辗转迁徙的艰辛、繁衍生息的付出,感受历史风云、世事沧桑的无穷变幻;其次,宗祠文化凝结着很强烈的血缘亲情,宗祠以姓氏为线索,以宗亲为纽带,只要有一种尊祖敬宗的虔诚情怀,同姓同宗的人们,哪怕是散居天涯海角也总会挂念它,总有一天彼此都会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来!找到自已的根。根,就是“祖”,就是“家”;第三,宗祠文化充满很丰富的内容,总是伴随着建筑艺术、楹联文化、族谱文化等一起展现在世人面前,让大家去重温历史、去领略纯朴的民风,去接受艺术的熏陶。此外,宗祠在地理、风水上亦特别考究,建筑型式格局一般采取左右对称,由外往内,前低后高,空间上则依序为山门,天井、翼廊、正殿、山门台阶、门柱、墙面、石鼓或石狮,皆使用花岗岩石材,雕工精致。
    当你走进祠堂,建筑的美学隨着风范塑造而逐一裸现,结合了中国传统人文意涵与建筑匠艺的精湛智慧,从砖木结构的栋架、瓜柱、斗拱、托木与梁柱便能够窥知一二,从典雅堂皇、精巧的石雕影雕、泥塑彩绘则可以领会其精彩神奇。从黑色的庄严沉潜,红色的喜气搭配金色的高贵,则是人们对它的“慎终追远”,从而激发对祖辈的无限崇敬和热爱!
    文化认同是深刻的根的认同,是最强的民族凝聚力。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王氏人才辈出,涌现152位宰相和数百将军、从西汉到明朝,选就36个王姓皇后、生育了16个皇帝、还有班班可考的重量级历史名人326个。在中国随着时代的变迁,宗祠成了传承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成了维系两岸及海内外华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及广泛联络亲情的重要平台。很多海外侨胞和华人尤其是台湾同胞,回乡必到祖祠谒祖,以示境外赤子寻根回归。这是中国人特有的爱国情怀,正如孙中山所说:“由宗族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大团结,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该加以运用。”宗祠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座富矿,需要我们去开采,去提炼,去发扬光大。正因如此,我们在守护宗祠的同时,更有理由、有责任、有义务,把宗祠建成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的庄严场所;建成敦亲睦族、和群合众的和谐场所;建成教化子弟、培育人才的重要场所,成为新时期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人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