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炜皓新诗与诗评

2015-12-24 15:09:32来源:王炜皓

打印 字号: T|T

每颗心灵都是一座核电站

王炜皓

当我们投入爱,投入真善美的燃料
它就会在内心的催化装置里催化裂变
裂变成正能量的光与热

如果我们投入仇恨,愤怒
投入一切负面的燃料
它就会在内心的催化装置里
裂变成负能量的污燃源

人类前行的夜空下
每颗心灵都是一座核电站
它可以点亮一座城市
也可以吹暗一座城市


照亮

一个诗的中国
一位从少年校园开始的诗人
为什么他用二十年时间的血痛,还在清除
那些汉字里制造的阴暗雾霾

还少年一片汉字的森林吧
还诗的中国一条清澈的河流吧
诗的山峰铸起的骨头,坚硬
民族的夜空下:雪的兰花脸红
一代人需要照亮另一代人

    (我们的人类历史,民族历史积淀下来的,已经或正在被我们挖掘与提炼的丰富而优秀的宝贵精神财富,就是我们今天建无形的“精神核电站”所需要的核燃料。
――王炜皓)

在南平闽江边(二首)

王炜皓

在南平闽江边
与一座内心走出的青山同行
江水带着父亲记忆的风吹来
吹来一缕缕我怀念的冬雨――

那位被闽江冰水洗礼过青春的父亲
他血液里溶进了军人的文化
是一座青山走进他深处的内心


从横阳支江到闽江
从闽江到横阳支江
父亲走出了多少闪光的浪花
它在我内心把同行的青山照亮


建瓯孔庙

冬雨淋湿了建瓯城
淋湿了去看孔庙的道路
但淋湿不了它历史文化的温暖
淋湿不了我走近的脚步

大妈大姐们从对面医院经过
冒雨走进庙里祭拜孔圣
火在她们手中点起
更在她们的心灵点起信仰的温度

我的目光抚摸着那玻璃窗内
一张张有温度的文物介绍
它是座当地人民灵魂的医院
在这里 我看见那些灵魂病菌
正被它善文化的医药所驱赶
    诗友评论:
    炜皓老师,每次读着您的诗歌,让我感动的不仅仅是那优美的文字,更让我感受到了您内心的特有的情怀,有时候如高山流水,有时候如万马奔腾; 这里有深情,有感动,更有激情和希望,真的,您很棒!!!
王三清(诗友,企业家)
一株病弱稻杆的全部寄托
――品读王炜皓诗作《那份水田》
    德全(炜皓)为诗亦早矣。
    十多年前,我与他有过粗浅的交流。他是个钟情于诗的人。
    近年来,他仍然笔耕不辍,对诗的执着和热爱让人感叹不已。
    《那份水田》这首短诗是德全回望往昔、回望故土的感恩之作。诗的开篇即指向“三十年前”的乡村,我们都知道,那时中国大部城乡都非常贫穷、落后,而百废待兴。德全非常聪明地只运用了几个典型的乡村意象,如:残冬的泥土、枯草,耕耘冰雪的声音等,便准确地再现出那时乡村生活的面貌。那无疑是令人不堪负重的乡村生活,但他没有感伤、哀叹,而是以一颗温热的感恩的心去回望,去打量。

    在作者深情的打量和回望中,那些远逝的乡村场景和亲人又一次生动地浮现在他的心头,变得是那样亲切而美好。“那条负重已久的田埂”,为他照出:“一株病弱的稻杆在阳光下/曾经对稻谷与飞鸟的全部寄托”。

    德全对乡村的感受是如此敏锐。他对乡村的理解也因而是深刻的,他说:“今天我理解三十年前的那份水田/就是理解我手掌上一座远山的分量”。 

    读德全的这首诗之前,我正在读美国诗人路易斯•辛普森的诗。我想,德全的诗(乃至许多人的诗)也必须有“一个胃”,得以消化丰富而庞杂的生活经验、情感、语言和诗。以此共勉吧。

缪立士(苍南诗友,中学教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诗的生态哲学与生态美学
王炜皓
    生态意味着自然,绿色,健康,和谐,美丽,在我们身处的这个追求生态的时代,我们除了外在生活中选择与使用生态的场所与产品,内在心灵生活中更需要生态文化的涵养与生态审美观的树立。生态文学是生态文化中的文化,生态诗是生态文学中的文学。生态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表达生态主题的诗称为“生态诗”,这是狭义的生态诗;另一种是以创造表现生态美学的诗称为“生态诗”,这是广义的生态诗。广义的生态诗人,也就是拥有宇宙观,拥有生态哲学与生态美学的诗人。天人合一,一首诗即是一个宇宙。在诗的宇宙里,一切都是遵守阴阳平衡,和谐共生,相互联系,运动发展的宇宙规律,这就是诗的生态哲学。在诗的宇宙里,万物皆有生命,万物皆为一体。不仅是人与生物,就是山水石沙,生活物体,文物艺术品与汉字本身皆有生命。它们在诗人的笔下,在诗的宇宙里:相互包容,相互对应,一切围绕着宇宙的真谛,生命的真谛,围绕着诗的主题,围绕着诗人内在不平衡情感体验隐喻的外在平衡艺术转化,充满着万变与不变的辩证,充满着不变中万变的活力与灵气。这就是诗的生态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