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将刘牢之叛变,投降司马元显 王恭猝不及防,被逮捕后处死
原标题:部将刘牢之叛变,投降司马元显王恭猝不及防,被逮捕后处死

刘牢之画像。资料图
王国宝是个天生的小人,就算死了,别人也只会说:死得太晚了,呸。但另一个小人天生却有英雄气,只是被世间的纷繁迷蒙了双眼,后人会摇头叹息说:太可惜了,唉。
那就是刘牢之,如果给他一个封号,那就是:“最可悲的小人”
王恭再次和中央翻脸
王恭出兵为什么有底气?因为有他;司马道子为什么吓得发抖?因为怕他。淝水之战中,刘牢之是响当当的“战神”,纵横无敌。
谢安、谢玄一死,对他来说,是悲喜两重天。
喜的是:他成了北府军真正的“老大”;悲的是:这支谢氏色彩浓厚的军队成了“烫手山芋”,建康拿不到手,又舍不得扔,只好不冷不热,任他自生自灭。
刘牢之失去了“大老板”的支持,耀眼光环褪尽。和后燕的几次交战中,大败而归,最惨的一次是中了慕容垂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他自己跃马跳过五丈涧,才死里逃生,一个人跑回南方。后来他听到慕容垂的名字就抖豁,被削职为民,下岗待业。
王恭在京口和司马道子翻脸时,想到了这个流落民间的名将。立即调其到身边,任为司马,当作为老“帅”冲锋陷阵的“车”
刘牢之长期在边境作战,整天风霜雨雪,拎着脑袋干活。来到繁华的京口以后,发现大后方的生活这么安逸啊,金钱美女什么都不缺,所有的人都把他当作超级偶像一样供着。
刘牢之兴奋不已,带信给大批被解职在家的战友:钱多、人傻、速来。于是无数的北府兵跟着来到京口,组成了一支王牌师,王恭自认为可以横扫江东,无人可挡。在与司马道子握手言和的第二年,王恭上疏建康:司马尚之是个奸臣,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这样下去,国将不国。
于是再次举兵,司马尚之属于皇族,已是司马道子最得力的心腹。此时在荆州的殷仲堪一听,上次没捞到一点油水,这次哪能让这块“肥肉”给王恭独吞,立即调兵东下,抢着分一勺子。
东晋最为精锐的两路大军同时直指建康,司马道子被吓得背过气去,过了好久,才悠悠地醒过来。眼睛刚睁开,发现面前站着一个人,一张清秀俊朗、稚气未脱的脸,他抚着司马道子说:父亲不要急,你好好躺下休息,这些寇贼,我立马就能搞定。
他正是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也是一个实足小人,如果给他一个封号,那就是“最狂妄的小人”。
司马道子33岁,他才16岁,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龄,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要以天下为已任。
司马道子第一次“投降”时,司马元显就大发火,说:王恭肯定不甘心,你退一步,他要进十步。对这样的人,只有坚决镇压,统统消灭。
结果真被他说中了。司马道子头脑中一片空白,无力地点点头说:一切你看着办吧。
司马元显随即被任命为征虏将军,司马道子的警卫部队和原徐州刺史府上的文武官员全部配给他。从此,司马道子天天躲在家里喝酒,美女环绕,醉生梦死。司马元显走马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离间计。
刘牢之投降了司马元显
王恭来自名门望族,能做“省一把手”是因为“出身成份”好;刘牢之来自“贫农家庭”,没有享过爹妈的福,完全靠自己真刀真枪,在血与火的拼杀中闯下的名望。
王恭每天如腾云驾雾,目无下尘,内心看不起这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壮汉,只是暂时当作“坐骑”、或者奴仆唤来唤去。
所以两人在一起,王恭基本就是训话,毫无感情可言,也从来不会给他面子。隐隐透出的意思是:你的荣华富贵哪来的,是老子我给你的。
而在刘牢之心中,天下什么最重?“战友”情分最重。一个大名士谈吐再风流,关他屁事。就是靠“祖上遗产”吃饭的,有什么了不起,所以每次看到王恭“猪头”一样的脸,心里特别愤恨。
王恭这次起兵,刘牢之说:司马道子对将军您是很尊重的,已经杀了王国宝、王绪兄弟,其他也没有什么大错。举兵向京师这种事情,发动两次不太合适吧。
王恭挥挥手,说:这个不关你的事。
司马元显是有小聪明的,准确地得到了这个绝密情报。暗中派出说客带上自己的亲笔信,去找刘牢之。给出了香喷喷的诱饵:如果你反王恭,事成之后,他的位置就是你的。
刘牢之问自己的儿子刘敬宣:王恭这是谋反,我要名正言顺地讨逆,你认为怎么样?
刘敬宣答:朝廷固然有问题,但也不是太残暴。王恭属于欺凌帝室,你和他又不亲密,讨伐他有什么关系。
刘牢之决定叛变,和说客达成口头协议。纸包不住火,王恭的参军何澹之听闻这个惊人消息,一路狂奔,报告给了王恭。
但是他本来和刘牢之同事关系很不好,王恭怀疑地看着何澹之,暗中想:你这是故意诬陷刘牢之吧。
所以心不在焉地点点头说:我知道了。
但他还是不踏实,老觉得眼皮跳,一天做梦,看到刘牢之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王恭越想越害怕,如果杀了刘牢之,没有了叫板的资本,北府兵也可能都要造反啊。王恭决定剑走偏锋,下一步险棋:凭感情留人。
他摆下了盛大的筵席,宴请刘牢之,当众说:刘牢之一直是我的好兄弟。
刘牢之受宠若惊,激动得热泪盈眶,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王恭把自己全部的精锐部队交给了刘牢之,命令他和自己的帐下都督颜延作为前锋,进攻建康。
刘牢之随即带兵离去,到达竹里(今江苏句容北)时,脸色一沉杀掉颜延,宣布“易帜”,投降了司马元显。同时派女婿高雅之、儿子刘敬宣,回兵袭击王恭。
王恭毫无防备被杀
王恭毫无防备,他又不是将才,转身就逃,身边的卫队迅速溃散;他和弟弟王履逃奔曲阿(今江苏丹阳)。
但是这个“高干子弟”平时好日子过惯了,很少骑马,才逃了一会,大腿就磨出了疱。只好下来一瘸一拐地走路,很快像小鸡一样被追兵抓了起来。
司马元显本来想把他押到中央,当面羞辱一顿,但荆州的兵已经逼近建康,命令就地正法。
王恭的家中除了书籍,没有其他的财产。本人相当清廉,但是特别信奉佛教,征调百姓大修佛寺,怨声载道。
他被杀的时候,面不变色,默默地背诵佛经,看着行刑的人刀已高高举起,他理了理胡须和头发,说:我就是太相信别人,才遭到今天的大祸。只要后人明白我是忠于朝廷的,知道还有一个王恭,我就满足了。
他随即被杀。他的5个儿子、弟弟等一批人,全部被处死。司马元显终于腾出手来对付荆州的大军。在这支军队中,也有一个小人,名气非常大。

刘牢之画像。资料图
那就是刘牢之,如果给他一个封号,那就是:“最可悲的小人”
王恭再次和中央翻脸
王恭出兵为什么有底气?因为有他;司马道子为什么吓得发抖?因为怕他。淝水之战中,刘牢之是响当当的“战神”,纵横无敌。
谢安、谢玄一死,对他来说,是悲喜两重天。
喜的是:他成了北府军真正的“老大”;悲的是:这支谢氏色彩浓厚的军队成了“烫手山芋”,建康拿不到手,又舍不得扔,只好不冷不热,任他自生自灭。
刘牢之失去了“大老板”的支持,耀眼光环褪尽。和后燕的几次交战中,大败而归,最惨的一次是中了慕容垂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他自己跃马跳过五丈涧,才死里逃生,一个人跑回南方。后来他听到慕容垂的名字就抖豁,被削职为民,下岗待业。
王恭在京口和司马道子翻脸时,想到了这个流落民间的名将。立即调其到身边,任为司马,当作为老“帅”冲锋陷阵的“车”
刘牢之长期在边境作战,整天风霜雨雪,拎着脑袋干活。来到繁华的京口以后,发现大后方的生活这么安逸啊,金钱美女什么都不缺,所有的人都把他当作超级偶像一样供着。
刘牢之兴奋不已,带信给大批被解职在家的战友:钱多、人傻、速来。于是无数的北府兵跟着来到京口,组成了一支王牌师,王恭自认为可以横扫江东,无人可挡。在与司马道子握手言和的第二年,王恭上疏建康:司马尚之是个奸臣,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这样下去,国将不国。
于是再次举兵,司马尚之属于皇族,已是司马道子最得力的心腹。此时在荆州的殷仲堪一听,上次没捞到一点油水,这次哪能让这块“肥肉”给王恭独吞,立即调兵东下,抢着分一勺子。
东晋最为精锐的两路大军同时直指建康,司马道子被吓得背过气去,过了好久,才悠悠地醒过来。眼睛刚睁开,发现面前站着一个人,一张清秀俊朗、稚气未脱的脸,他抚着司马道子说:父亲不要急,你好好躺下休息,这些寇贼,我立马就能搞定。
他正是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也是一个实足小人,如果给他一个封号,那就是“最狂妄的小人”。
司马道子33岁,他才16岁,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龄,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要以天下为已任。
司马道子第一次“投降”时,司马元显就大发火,说:王恭肯定不甘心,你退一步,他要进十步。对这样的人,只有坚决镇压,统统消灭。
结果真被他说中了。司马道子头脑中一片空白,无力地点点头说:一切你看着办吧。
司马元显随即被任命为征虏将军,司马道子的警卫部队和原徐州刺史府上的文武官员全部配给他。从此,司马道子天天躲在家里喝酒,美女环绕,醉生梦死。司马元显走马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离间计。
刘牢之投降了司马元显
王恭来自名门望族,能做“省一把手”是因为“出身成份”好;刘牢之来自“贫农家庭”,没有享过爹妈的福,完全靠自己真刀真枪,在血与火的拼杀中闯下的名望。
王恭每天如腾云驾雾,目无下尘,内心看不起这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壮汉,只是暂时当作“坐骑”、或者奴仆唤来唤去。
所以两人在一起,王恭基本就是训话,毫无感情可言,也从来不会给他面子。隐隐透出的意思是:你的荣华富贵哪来的,是老子我给你的。
而在刘牢之心中,天下什么最重?“战友”情分最重。一个大名士谈吐再风流,关他屁事。就是靠“祖上遗产”吃饭的,有什么了不起,所以每次看到王恭“猪头”一样的脸,心里特别愤恨。
王恭这次起兵,刘牢之说:司马道子对将军您是很尊重的,已经杀了王国宝、王绪兄弟,其他也没有什么大错。举兵向京师这种事情,发动两次不太合适吧。
王恭挥挥手,说:这个不关你的事。
司马元显是有小聪明的,准确地得到了这个绝密情报。暗中派出说客带上自己的亲笔信,去找刘牢之。给出了香喷喷的诱饵:如果你反王恭,事成之后,他的位置就是你的。
刘牢之问自己的儿子刘敬宣:王恭这是谋反,我要名正言顺地讨逆,你认为怎么样?
刘敬宣答:朝廷固然有问题,但也不是太残暴。王恭属于欺凌帝室,你和他又不亲密,讨伐他有什么关系。
刘牢之决定叛变,和说客达成口头协议。纸包不住火,王恭的参军何澹之听闻这个惊人消息,一路狂奔,报告给了王恭。
但是他本来和刘牢之同事关系很不好,王恭怀疑地看着何澹之,暗中想:你这是故意诬陷刘牢之吧。
所以心不在焉地点点头说:我知道了。
但他还是不踏实,老觉得眼皮跳,一天做梦,看到刘牢之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王恭越想越害怕,如果杀了刘牢之,没有了叫板的资本,北府兵也可能都要造反啊。王恭决定剑走偏锋,下一步险棋:凭感情留人。
他摆下了盛大的筵席,宴请刘牢之,当众说:刘牢之一直是我的好兄弟。
刘牢之受宠若惊,激动得热泪盈眶,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王恭把自己全部的精锐部队交给了刘牢之,命令他和自己的帐下都督颜延作为前锋,进攻建康。
刘牢之随即带兵离去,到达竹里(今江苏句容北)时,脸色一沉杀掉颜延,宣布“易帜”,投降了司马元显。同时派女婿高雅之、儿子刘敬宣,回兵袭击王恭。
王恭毫无防备被杀
王恭毫无防备,他又不是将才,转身就逃,身边的卫队迅速溃散;他和弟弟王履逃奔曲阿(今江苏丹阳)。
但是这个“高干子弟”平时好日子过惯了,很少骑马,才逃了一会,大腿就磨出了疱。只好下来一瘸一拐地走路,很快像小鸡一样被追兵抓了起来。
司马元显本来想把他押到中央,当面羞辱一顿,但荆州的兵已经逼近建康,命令就地正法。
王恭的家中除了书籍,没有其他的财产。本人相当清廉,但是特别信奉佛教,征调百姓大修佛寺,怨声载道。
他被杀的时候,面不变色,默默地背诵佛经,看着行刑的人刀已高高举起,他理了理胡须和头发,说:我就是太相信别人,才遭到今天的大祸。只要后人明白我是忠于朝廷的,知道还有一个王恭,我就满足了。
他随即被杀。他的5个儿子、弟弟等一批人,全部被处死。司马元显终于腾出手来对付荆州的大军。在这支军队中,也有一个小人,名气非常大。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