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宗祠通用对联(注解)

2015-09-18 20:51:05来源:网络

打印 字号: T|T

    宗祠四字通用联:长绵世泽;丕振家声。
    长绵:亦作“緜长”1.延续久远。南朝梁庾肩吾《谢赉林檎启》“丹徒故。:苑,岁绵长而不见;岷山旧植,路重阻而来难。《西游记》第十一回:”“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如大清历数绵长,”:延臣寿命,臣当益加勤勉,谨保终始。”世泽:祖先的遗泽。主要指地位、权势、财产等。语本《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明吴承恩《挽陈拙翁》诗:”“龙楼动褒表,世泽正丕丕。”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余既识其前后岁月,而慨夫能守世泽之难也。”丕振:.大力振兴。《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乃不思大展经纶,丕振旧业,以光先人之绪。”家声:家族的名声。
   
    衣冠百世,俎豆千秋。
    衣冠:指世族;士绅。《后汉书·羊陟传》:“家世衣冠族。”百世:很多世代;很长时期(一世,三十年)俎豆:1.祭祀,宴客用的器具。《史记孔子世家》::“常陈俎豆,设礼容。”2.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后汉书祭遵传》“虽在军旅,范晔:不忘俎豆”。清田兰芳《明河南参政袁公墓志铭》:“故著之独详,亦以见公(袁可立子袁枢)得俎豆於孔庭者非诬也。”千秋:岁月久远。
   
    春秋匪懈;继序不忘。
    春秋:一年,四季.《诗?鲁颂?閟宫》“秋匪解,享祀不忒。”匪懈:(念:fěijiě)今作“匪解”。不懈怠。即:不松懈懒惰。《诗?大雅?烝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郑玄笺:”“匪,非也。孔颖达疏:”“早起夜卧,非有懈倦之时。《汉书?宣帝纪》“夙夜兢兢,靡有骄色。内省匪解,永惟冈极。”:”继序:继绪。谓承继先代功业。《汉书?礼乐志》“乐终产,世继绪。《诗?周颂?:”闵予小子》“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毛传::”“序,绪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八?晋宗庙歌》“明明烈考,丕承继序。唐韩愈《扶风郡夫人墓志铭》:”:“惟宗庙之尊重,继序之不易。”
   
    昭假烈祖;佑启后人。
    昭假:向神祷告,昭示其诚敬之心以达于神。《诗?大雅?云汉》“大夫君子,昭:假无赢。毛传:”“假,至也。马瑞辰通释:”“言诚能昭假於天,其感应之理无有赢差者。”又《周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一说,明告。高亨注:“昭,明也。假,读为嘏,告也。”又一说,招请。见郭沫若《读了关于〈周
   
     颂?噫嘻篇〉的解释》《后汉书?冯异传》“昔我光武受命中兴,恢弘圣绪,横。:被四表,昭假上下,光耀万世。”烈祖:用于对远祖的美称。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余烈祖于西晋,始流:播於东川。”佑启:佑助启发。《孟子?滕文公下》“:《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者,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今本《书?君牙》作“启佑”明颜志’。邦《<颜氏家训>序》“我黄门祖(指颜之推)恭立厥训,佑启后人。:”
   
    绳其祖武;贻厥孙谋。
    绳其祖武: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贻厥孙谋:贻厥(念:yíjué《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孔传:”“贻,遗也。言仁及后世。”后遂以“贻厥孙谋”谓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
   
    绳其祖武;佑我后人。
   
    慎终追远;积厚流光。
    慎终追远:终:指父母丧。远:指祖先。谓居父母丧要尽礼节。祭祀要尽虔诚。《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是:“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曰趋忠厚老实了。”孔安国《何晏集解引》“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积厚流光:谓功业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广远。光,通“广”。语本《荀子?礼论》“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别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清钱谦益《和州鲁氏先茔神道碑》“箕裘之美,侔于带砺,积厚流”:光,斯已信矣。”亦省作“积厚”宋欧阳修《奉和御制龙图等阁观三圣制。书》“积厚丕丕叶,重光郁郁文。明彭时《跋元赠亚中大夫欧阳公神道碑:”后》“知先生之所以显融光大者,有自信所谓积厚而发弘也。:”
   
    百年树德;奕代流芳。
    树德:树:立;德:德惠。奕代:奕世,累世。晋陶潜《闲情赋》“缀文之士,奕代继作。:”
   
    蒸尝勿替;祀事孔明。
    蒸尝:本指秋冬二祭。后泛指祭祀。《后汉书?冯衍传下》:“春秋蒸尝,昭穆无列。”“烝尝”一词原于上古。汉代董仲舒著有《春秋繁露》,是用于解说《春秋》的。其中深察名号第三十五有云:“享鬼神者号一曰祭。祭之散名,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烝。”这就是说,敬奉鬼神的名称之一叫做“祭”,“祭”在不同的季
   
     节有不同的下位名称,春季祭祀叫做“祠”,夏季祭祀叫做“礿”,秋季祭祀叫做“尝”,冬季祭祀叫做“烝”。“烝尝”一词取自冬季的“烝”和秋祭的“尝”,即用部分代替全体,以指一年四季的祭祀,往后又用“烝尝”代指祭祀用的祖产,均属修辞上的借代用法。古时祭祀先祖可以在春夏秋冬任何一季,后来逐渐改到春秋两季,也有只在春季祭祀的。替:衰废:兴(xīng)~。衰~孔明:很完备;很洁净;很鲜明。《诗?小雅?楚茨》“祝祭于祊,祀事孔明。郑:”玄笺:“孔,甚也;明,犹备也,絜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涤濯静嘉,”:礼仪孔明。薛综注:”“孔,甚也,言礼仪甚鲜明也。《隋书?音乐志中》“祀”:事孔明,百神允穆。神心乃顾,保兹介福。”
   
    奉先思孝;敦族言欢。
    奉先:祭祀祖先。《书?太甲中》“奉先思孝,接下思恭。:”敦:指敦睦。使和睦。亦作“敦穆”夏侯湛《昆弟诰》敦穆于于九族。“”言欢:欢快的交谈。
   
    孰事有恪;明德维馨。
    恪:恭敬,谨慎:~遵。~守。~慎。明德维馨:完美的德性才是芳香清醇的。明德:指美德。维:以。馨:散布很远的香气。引申为“高尚”。
   
    千支共荣;一脉相承。
    一脉:一个血统。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
   
    心诚则灵;意虔便安。
   
    关山分隔;血脉相通。
    关山:关隘和山川。形容极其遥远。《乐府诗集·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宗祠五字通用联:千枝归一本;万派总同源。
    枝:指枝叶。喻子孙。联中喻同宗各支派。本:根源。同源:指事物的来源相同。世代源流远;孙枝奕祀长。孙枝:喻孙儿。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惟愿取连理芳年,得早遂孙枝:荣秀。”奕祀:亦作“奕禩”。世代,代代。清胡鸣玉《订讹杂录?奕禩》“禩同祀,:
   
     商谓年为祀。奕禩,犹奕世也”。
   
    礼乐家声远;诗书世泽长。
    礼乐:礼节和音乐。孔颖达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高诱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典祀千年重,绵延百世昌。
    典祀:按常礼举行的祭祀。宋范成大《祭灶词》“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重:重视。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绵延:一个连着一个,接连不断昌:昌隆。昌盛兴隆。
   
    宗祖规模远;儿孙绍述长。
    宗祖:即祖宗,先祖。规模:指计划,谋筹。绍述:泛指承继前人所为。明高攀龙《台卿夏状略》“有一家父子祖孙以盗:相绍述。”
   
    祖功垂福泽;宗德布春光。
    祖功宗德:谓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孔子家语?庙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垂:传下去,传留后世。
   
    祖功垂福泽;宗德衍家声。
    衍:延长,开展。
   
    涧溪毛可荐;黍稷德惟馨。
    涧溪毛:指山涧中的草。《左传.隐公三年》:涧溪沼沚之毛。杜预注:毛,草也。荐:指进献,祭献。荐羞(进献肴馔)。荐胙(供献鬼神的肉)。荐新(果菜米谷刚熟,先到神主先人前设供祭祀);荐享(祭献;祭祀)。荐奠(祭奠。祭祀的仪式,即向鬼神敬献祭品)。荐羞(奉献的祭品)。荐享(进献祭品祭祀)。黍稷德惟馨:源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五谷美味并不是最香的,光明的德行才是馨香的。
   
    蒸尝酬祖德;昭穆序人伦
    酬:指酬神。祭谢神灵。昭穆:(1).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郑玄注:“父曰昭,子曰穆。汉桓宽《盐铁论?忧边》“鲁定公序昭穆,”:
   
     顺祖祢。《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此事亦不难行,只是道理所在,朕”:止令於伯字行中选择,庶昭穆顺序。”(2)泛指宗族关系。晋潘岳《杨荆州诔》“系自有周,昭穆繁昌,枝:庶分流。”《新唐书?杜正伦传》正伦与城南诸杜昭穆素远。明徐霖《绣:“”襦记?慈母感念》:“吾家族属蝉联,待我择一个昭穆承继便了。清孔尚任《桃”花扇?阻奸》“况且昭穆伦次,立福王亦无大差。:”尊卑长幼关系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联中以(1)释义。人伦:封建社会中人与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
   
    福田祖宗种;心地子孙收。
    福田:佛教语。佛教以为供养布施,行善修德,能受福报,犹如播种田亩,有秋收之利,故称。晋道恒《释驳论》“是以知三尊为众生福田供养,自修己之:功德耳。”心地: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心能生万法,如地能长万物,儒家用以指心性存养《朱子全书?学二》“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镜花缘》“欲广福田,须凭心地”。收:指收心。收起散漫放纵的或不良心思,不要被外界所干扰。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德行。
    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也称“五德”,)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忠孝节德行:忠,指忠诚。孝,指孝道。节,指操守。德,指道德。行,指品行。
   
    万叶荐余庆;千龄光本支。
    万叶:万世;万代。《晋书?武帝纪》“见土地之广,谓万叶而无虞;覩天下之安,:谓千年而永治。《宋书?武帝纪中》“作范振古,垂风万叶。”:”荐:荐福。祭祀以求福。余庆:指留给子孙后辈的德泽。《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千龄:犹千年、千岁。极言时间久长。《晋书?礼志上》“方今天地更始,万物权:舆,荡近世之流弊,创千龄之英范。唐张九龄《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诗:“运与千龄合,欢将万国同。”光:指光大。显扬,使显赫盛大。本支:亦作“本枝”同一家族的嫡系和庶出子孙。宋苏轼《赐皇弟大宁郡。王佖生日礼物口宣》“乃眷贤王,笃生兹日,本枝之庆,华萼相承。:”
   
    衣冠陈俎豆;礼乐荐馨香。
    陈:陈列陈设。摆列摆设。馨香:芳香。比喻德化远播
   
     析居分异地;溯源本同根。
    析居:分别居住。谓分家。宋范正敏《遯斋闲览·娶妇离间友爱》“季怒,:遂逼其兄析居,而孝友衰焉。《金史·纥石烈良弼传》“父子兄弟往往析居。”:”《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吾闻兄弟有析居之义。今吾与汝,皆已娶妇,田产不薄,理宜各立门户。”溯源:往上游寻找发源地,比喻探求本源。“溯源”取自“追本溯源”之意,意为“追溯我们自身本性,回归本源!”
   
    宗祠六字通用联:本支百世不易;蒸尝万古如斯。
    不易:不改变;不更换。《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王弼注::”“不为世俗所移易。如斯:如此。《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礼乐绳其祖武;诗书贻厥孙谋。
    礼乐诗书:“礼乐”指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后泛指书籍和一般的诗文。
   
    名垂天地不朽;神与日月同明。
   
    春秋享祀来格;祖宗明命如闻。
    享祀:祭祀。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之十一:“君不见亡灵蒙享祀,何时倾杯竭壶罂?”来格:来临;到来。格,至。《书?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孔传:“此舜庙堂之乐,民悦其化,神歆其祀,礼备乐和,故以祖考来至明之。”明命:犹尊名。恭敬地命名。《礼记?祭义》“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郑玄注:”“明命,犹尊名也,尊极於鬼神,不可复加也。孔颖达疏:”“明犹尊也;命犹名也。”
   
    昭穆明其礼教,俎豆荐以馨香。
    礼教:礼仪教化。
   
    祖灵穆乎不远;旧德焕若其新。
    祖灵:祖宗英灵。汉蔡邕《京兆樊惠渠颂》“泯泯我人,既富且盈,为酒为:酿,烝畀祖灵。《后汉书?袁谭传》“昔先公废黜将军以续贤兄,立我将军以为”:嫡嗣,上告祖灵,下书谱牒。三国魏曹植《禾讴》“昔生周朝,今植魏”:庭,献之朝堂,以照祖灵。”穆:穆如;穆若。和美的样子。旧德:谓先人的德泽;往日的恩德。唐韩愈《题楚昭王庙》诗:“犹有国人怀
   
     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焕若其新:焕然一新的意思。光彩夺目,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祖宗凭依在德;子孙对越惟诚。
    凭依:附着;依靠。对越:犹对扬。答谢颂扬。《诗?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恭敬节让明礼;语默动静其诚。
    恭敬:谓虔诚敬肃。《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奉劝今朝听法人,闻经切要生恭敬。”吴组缃《山洪》“有的身体笔挺,两臂直垂,恭敬虔诚的站着。”节:指礼节。礼仪规矩。让:指礼让。守礼谦让。语默动静其诚:《华严经》“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这是修行人自他不二”的一种境界,坐亦禅,行亦禅,风吹草动,鸟语花香,无非佛法,只是我们凡夫愚蠢,硬要在平等法中生自他想。春来花自香,秋至叶飘零,意即春暖花开,秋风落叶,等等都是自自然然的,用不着你为之喜怒,感叹,我们的一念觉性没有这些东西,天塌地陷无关于清净自性,人如果修行到这种程度,当然是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般若:智慧。佛教用语。通过直觉的洞察所获得的先验的智慧或最高的知识。
   
    子孙亦以为序;昭穆不失其伦。
    序:伦序。有条理,顺序。蒋士超《慧山谒泰伯庙》诗:“世家已是魁伦序,人表何由止上中。”伦:伦次。条理,次序。
   
    福星高照栋宇,礼乐幸来紫阁。
    福星:指木星。古称木星为岁星,所在主福,故称。唐李商隐《无愁果有愁曲北齐歌》“东有青龙西白虎,中含福星包世度。:”栋宇:房屋的正中和四垂。亦指房屋。语本《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神灵扶其栋宇,历千载而弥坚。”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后人乃立栋宇,为汉高帝之神,尸而祝之。”紫阁:(1)金碧辉煌的殿阁。多指帝居。汉崔琦《七蠲》“紫阁青台,绮错:相连。南朝梁江淹《宋故银青光禄大夫孙夐墓铭》”:“紫阁咸趋,朱轩既履。”(2).指仙人或隐士所居。晋陆云《喜霁赋》“改望舒之离毕兮,曜:六龙於紫阁。唐张籍《寄紫阁隐者》诗:”“紫阁气沉沉,先生住处深。”元吉光耀在上;福禄繁荣来成。元吉:大吉;洪福。孔颖达疏:“元,大也。以其德能如此,故得大吉也。《文”选?张衡<东京赋>》“神歆馨而顾德,祚灵主以元吉。薛综注::”“元,大也;吉,福也。”光耀:显扬;光大。福禄:幸福与爵禄。唐白居易《论亲友》诗:“烦闹荣华犹且过,优闲福禄更
   
     难销。刘大白《布谷》诗:”“农夫忙碌,田主福禄。”繁荣:指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昌盛。
   
    千里关山分隔;各地世系同根。
    世系:指一姓世代相承的系统。
   
    宗祠七字通用联:丁兰刻木思亲孝;孟母断机教子贤。
    丁兰刻木:丁兰。汉人。相传少丧父母,及长,刻木像,事之如生。后用以指代孝子。三国魏曹植《灵芝篇》“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孟母断机:孟母。孟子的母亲。姓仉。曾三次迁移,选择良邻;断所织之布,以激励孟子勤奋学习。旧时奉为贤母的典范。
   
    千百年祖宗如在;亿万世子孙同荐。
   
    不忘孝友为家政;还翼诗书著祖鞭。
    孝友: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毛传:“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家政:有关家庭生活的知识。翼:希冀。希望得到。祖鞭:先着,先手。今表勤奋、争先之意。成语“一鞭先着”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水源木本承先泽;春露秋霜展孝思。
    水源木本:水的源头,树的根本。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先泽:祖先的德泽。宋陆游《读苏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之九:“先泽傥未衰,岂无五秉粟?”春露秋霜: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孝思:孝亲之思。《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毛传::”“则其先人也。”郑玄笺:“长我孝心之所思。所思者其维则三后之所行。子孙以顺祖考为孝。”
   
    百代孝慈山仰泰;万年支派水流东。
    孝慈:即“孝慈之道”对尊长孝敬,对下属或后辈慈爱。。《礼记?礼运》“礼行:於祖庙,而孝慈服焉。孔颖达疏引王肃曰:”“孝慈之道,为远近所服也。”.《论语?为政》“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朱熹集注::”“孝于亲,慈于众,则民忠于己。”山仰泰: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比喻道德》崇高。仰:仰视。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泰:指泰山。泰山为五岳之
   
     首。联中指达到极点,顶端。即“孝慈的道德最为崇高,使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这种作为为行为准则”原诗在《小雅》里,“景”是大的意思,“行”是道路的意思,在此上下文中,“行”读hang2。“行止”的“行”就读xing2。支派:宗族的分支。水流东:指永远向前,绝不回头。《白虎通》五行篇中有:东方着动方也的说法。所以东的原意是移动。相当于‘动’南宋·。辛弃疾《菩萨蛮·江西造口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以燕以翼宏堂构;孔惠孔时洁蒸尝。
    燕翼:谓善为子孙后代谋划。《诗?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毛传:”“燕,安;翼,敬也。孔颖达疏:”“思得泽及后人,故遗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敬事之子孙。陈奂传疏:”“诒,遗也言武王以安敬之谋遗其孙子也。”汉蔡邕《郡掾吏张玄祠堂碑铭》“笃垂余庆,贻此燕:翼。邈矣遗孙,用怀多福。《周书?宣帝纪》“朕以眇身,祗承寳祚,庶几聿修”:之志,敢忘燕翼之心。宋陈师道《代贺生皇子表》“承列圣之丕绪,方怀燕”:翼之思;以百姓而为心,宜有子孙之福。”宏:扩大;光大。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宏兹九德。”堂构:比喻门户派别。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夫周末诸子,生与孔氏同时,各从其志,自立堂构。”孔惠孔时:《诗·小雅·楚茨》:“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孔:甚。很,极之意。惠:顺利。时:善,好。尽之:尽其礼仪,指主人完全遵守祭祀礼节。意思是:祭祀十分顺利而圆满,赖主人尽心恪守孝道。洁:洁诚。态度真诚。南朝宋鲍照《代白紵舞歌词》之四:“思君厚德委如山,洁诚洗志期暮年。元杨维桢《秬鬯赋》“美洁诚兮孚於上下,通三灵兮”:思昔公旦。
   
    先代贻谋由德泽;后人继序在书香。
    德泽:恩泽,恩惠,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继序:继绪。谓承继先代功业。《诗?周颂?闵予小子》:“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毛传:“序,绪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八?晋宗庙歌》:“明明烈考,丕承继序。”唐韩愈《扶风郡夫人墓志铭》:“惟宗庙之尊重,继序之不易。”书香:指有读书先辈的人家。读书风气;(世代)读书的习尚。
   
    孝友传家绳祖武;诗书继世翼孙谋。
    孙谋:顺应天下人心的谋略。孙,通“逊”。语出《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郑玄笺“孙,顺也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其敬事之子孙。”联中,“孙谋”是为子孙筹划的意思。朱熹集传:“谋及其孙,则子可以无事矣。”
   
    孝友弟恭皆学问;诗书礼乐尽修齐。
    孝友弟恭:指“父慈子孝”与“兄友弟恭。朱熹集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1)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
   
     顺,君仁,臣忠。(2)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形容兄弟间互爱互”敬。《史记?五帝本纪》“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明?朱有炖《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兄友弟恭,夫义妻贤,中外和乐,以致祯祥屡现,百福咸臻。
   
    孝孙弟恭皆学问;先祖是皇礼莫愆。
    先祖是皇:“皇”通“迋”。“迋”前往之意。祖宗大驾光临。《诗·小雅·楚茨》“先祖是皇,神保是飨”愆:耽误。《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金鼎焚香香结彩;银台秉烛烛生花。
    金鼎:鼎形的金香炉。泛指香炉。《红楼梦》第七六回:“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银台:银质或银色的烛台。五代刘保乂《生查子》词:“深秋更漏长,滴尽银台烛。”
   
    春露秋霜崇典祀;父慈子孝笃伦常。
    笃:指“笃信”忠实地信仰;深信不疑。伦常:人与人相处的常道。特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即认为这种道德所规范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即五伦,是不可改变的常道。
   
    秋霜春露怀先泽;霞蔚云蒸启后人。
    先泽:祖先的德泽。宋陆游《读苏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之九:“先泽傥未衰,岂无五秉粟?”霞蔚云蒸:喻景物绚烂缛丽。清褚人获《坚瓠十集?册封牡丹诏》:“锦心绣口,簇簇能新;霞蔚云蒸,多多益辨。”启:“承先启后”的意思。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也说“承前启后”
   
    俨若思孝孙有庆;祭如在明德惟馨。
    俨若思:庄重地思考。语出《礼记?曲礼上》“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意思是:永远保持恭敬,庄重地思考,谨慎地言语,这才是安民之道。孝孙有庆:孝子孙一定能得到福分。庆:福。《诗?小雅?楚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祭如在:祭拜先祖时就象先祖在眼前一样。《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这样讲: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程子曰:“祭,祭先祖也。祭神,祭外神也。祭先主于孝,祭神主于敬。”
   
    宗功祖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
   
    千古英灵垂赫奕;四季蒸尝报宏恩。
    英灵:受崇敬的人去世后的灵魂。也说“英魂”宋司马光《祭宠颖公文》。:
   
     “心焉陨绝,言不成章,英灵有知,临此薄酹。”赫奕:光辉炫耀貌。汉陈琳《武军赋》“声訇隐而动山,光赫奕以烛夜。《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其华表则镐镐铄铄,赫奕章灼,若日月之丽天也。:”李善注:“镐镐铄铄,赫奕章灼,皆谓光显昭明也。”
   
    祖泽百年惟礼乐,家风十世有箕裘。
    惟;在于。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书?大禹谟》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孔颖达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
   
    祖砚父田垂燕翼;阶兰庭桂肇鸿图。
    祖砚:“祖砚”是一个典故。据《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记范乔事迹说:“乔字伯孙,年二岁时,祖馨临终抚乔首曰:‘恨不见汝成人!’因以所用砚与之。至五岁,祖母以告乔,乔便执砚涕泣。”后世即以“祖砚”作为专用名词,喻指文化传统(如同佛家“衣钵相传”之意)。父田:父为资形之始,有生成之德,自孩提以至于长,教诫育养,其恩罔极,为人子者,固当竭力奉养,岂有求福之念。设若心之至,孝之纯,则亦自然获福,故名父田。按:【八福田】[出梵网经并菩萨戒义疏]八福田者,谓佛、圣人、僧三种,名敬田;和尚、阿阇黎生我法身者,父母生我肉身者,此四名恩田;救济病人,名病田,亦名悲田;此八种皆堪种福,故名田也。若人能尽力从事此八种者,亦犹农之力田,则获秋成之利也。阶兰庭桂:应指(1)“庭阶兰玉”。比喻优秀,有出息的子弟。《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的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此兰玉生于斯也。(2)兰桂齐芳:.兰桂。比喻子孙。兰桂是红楼中第三代子孙的名字,贾兰和贾桂,分别是李纨的孩子和宝玉宝钗的孩子,用兰桂替代他们的名字,指代子孙一辈;芳:比喻美德、美声。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百顺记?王曾祝寿》“与阶前兰桂齐芳,应堂上椿萱同茂。:”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兰和桂二者皆有异香,也常用以比喻美才盛德或君子贤人。肇:指肇启.初创;开始.鸿图:伟大的基业.今常作”宏图”宏伟的计划;远大的谋略.
   
    神至尊一诚可格;家常泰万福攸同.
    至尊:最尊贵,最崇高。《荀子?正论》“天子者埶位至尊,无敌於天下。:”一诚:诚:专诚,虔诚。《淮南子·说林训》“管子以小辱成大荣,苏秦以:百诞成一诚。三国魏嵇康《答难养生论》”:“上以周孔为关键,毕志一诚;下以嗜欲为鞭策,欲罢不能。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无论诗古文
   
     词,推到极处,总以一诚为主。”格:感通。《中庸》“诚可格天”。虔诚的行为可以感动上天。泰:平安,安定。《庄子?庚桑楚》“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吴自牧《梦梁录》。《字汇》“泰,安也”。万福攸同:万般福禄同在。攸同:相同。攸:所。《诗?小雅?蓼萧》“和鸾雝雝,:万福攸同。”
   
    致孝思高曾以上;尊古礼宗庙为先。
    致“致”通“至”极尽之意。孝思:孝亲之思。《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魏书?孝感传?赵:”琰》“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
   
    继高曾孝思不匮;奉俎豆明德惟馨。
    孝思不匮:指对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时刻不忘。匮:缺乏。《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教孝教忠开世德;且耕且读振家声。
   
    谋烈远贻山石厚;苹蘩时荐水泉香。
    烈:光明;显赫。《诗·周颂·载见》“休有烈光”。贻:遗留。“贻”通“遗”苹蘩:(1)苹和蘩。两种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左传?隐公三年》:“苹蘩蕰藻之菜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晋左思《蜀都赋》“杂以蕴”:藻,糅以苹蘩。(2)泛指祭品。唐杜牧《闻开江相国宋下世》诗之二:”“月落清湘棹不喧,玉杯瑶瑟奠苹蘩。清方文《宋遗民咏?方韶卿凤》“葬之乃”:祖侧,岁时荐苹蘩。”
   
    绳其祖武唯耕读;贻厥孙谋在俭勤。
   
    雅言不外诗书礼;家教无非孝弟慈。
   
    僾见忾闻昭祀典;贻美绳武焕宗祊。
    僾见忾闻:僾〈念:ài潮州话爱〉仿佛,隐约;忾:叹息。仿佛看到身影,听到叹息。形容对去世亲人的思念。西汉?戴圣《礼记?祭义》:“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祀典:祭祀的仪礼。南朝宋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敬躬祀典,告奠:圣灵。唐陈羽《明水赋》“神灵是享,祀典攸传。”:”贻美:遗美。指遗留下来的美好风尚、德行等。汉班固《两都赋》序:“斯事
   
     虽细,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唐张说《东都酺宴》诗序:”“斯固《雅》《颂》之余波,政教之遗美。元刘赓《睿宗皇帝加上尊谥册文》”:“刚辰爰卜,遗美载扬。”绳武:继承祖先业迹。《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朱熹集传:绳,继,武,迹。言武王之道,昭明如此,来世能继其迹。宗祊:宗庙;家庙。《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国语?周语中》“今将大泯其宗祊,而蔑杀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韦昭注:”“庙门谓之祊。宗祊,犹宗庙也。”
   
    满门忠节传宇内;世代宗亲在人间。
   
    漫说不如我同姓;须求无忝尔所生。
    漫说:别说,不要说。须求:求取。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须求趋竞,不顾羞惭。:”无忝:忝念tiǎn。潮州话:胎奄2(添2)不玷辱;不羞愧。《书?君牙》“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缵乃旧服,无忝祖考。孔传:”“无辱累祖考之道。”
   
    德洽群黎安衽席;法严三尺懔风霜。
    洽:指融洽。感情或行动上一致。也指感情好,没有隔阂和抵触。群黎:百姓。安:安宁。衽席:衽念rèn。潮州话:而音6(任)床褥与莞簟。泛指卧席。《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牀笫、凡亵器。:”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衽席,单席也。贾公彦疏:”.“衽席者,亦燕寝中卧席司农云‘单席’,则卧之簟席。”引申为寝处之所。清王韬《变法自强下》“视万里有如咫尺,经沧波:有同袵席。”法:指宗法。三尺:指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懔:懔懔。畏惧;危惧貌;戒慎貌。《书?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孔:”传:“言民畏纣之虐,危惧不安。晋陆机《文赋》“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明方孝孺《答金景文书》“仆独学宜加懔懔,而以弗获闻己过为”:惧。”风霜:指法纪的严肃。《齐书?崔祖思传》“教化比雨露,名法方风霜。:”
   
    藉谈数典知有祖;富辰小忿不忘亲。
    藉谈:春秋晋国大夫,“数典忘祖”的主角即是指他。数典知有祖:相对“数典忘祖”而言。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富辰小忿不忘亲:《左氏传》富辰曰: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意思是“兄弟间虽然有一些摩擦,但还是一脉相连的亲缘”。出自左传。鲁僖公24年,郑伯怨周襄王,引起襄王之怒,想引狄人伐郑,周襄王的大夫富辰谏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这句话是强调,尽管兄弟之间存在分歧,但仍应以血缘关系为重,同心共御外侮。
   
    宗功丕著钟麟趾;祖泽长绵起凤毛。
    丕著:显著。明显,引人注目。丕:大。著:显明,显出。钟:钟毓。.钟灵毓秀。指美好的风土诞育优秀人物。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江海之所涵濡,膏壤之所钟毓。清嬴宗季女《六月霜》第一出::”“小妹见浙江山水清嘉,人文秀淑,山阴道上,钟毓尤奇,便拟托生彼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节译十一月四日渤海报黎元洪布告山东人民书》“东鲁开化最早,文明独先,山河钟毓,代生圣哲。:”麟趾:比喻子孙昌盛。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族茂麟趾,宗固:盘石。宋苏轼《赐彰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宗晟上表乞还职事”不允诏》“朕方庆瓜瓞之茂,而欲观麟趾之应。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天佑宋室,螽斯麟趾之庆,当必有期。”祖泽:指祖先的恩泽。清曾国藩《日记?省克》“观近年忝丁之渐多,子弟之:向学,或者祖泽尚厚,方兴未艾,且喜且惴惴也!”长绵:应作“绵长”1.延续久远。南朝梁庾肩吾《谢赉林檎启》“丹徒故。:苑,岁绵长而不见;岷山旧植,路重阻而来难。《西游记》第十一回:”“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如大清历数绵长,”:延臣寿命,臣当益加勤勉,谨保终始。”起:产生,发生。陈寿《隆中对》“自董悼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凤毛:比喻人子孙有才似其父辈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入。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余嘉锡笺疏:南朝人通称人子才似其父者为凤毛。’“”
   
    一脉源流先世泽;满堂酝酿太和春。
    一脉:原指河流或山脉的一支。宋惠洪《同超然无尘饭柏林寺分题得栢字》:“勿轻一脉微,去涨万顷泽。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联中指亲族间一系相承的。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南门六家,竹横港十八家,下佃一家,派虽远,亦是一脉。:”源流:水的本源和支流。〈西游记〉“顺涧爬山,直到源流之处”〈〉先世泽:祖先的遗泽。先世:祖先;先人。酝酿:比喻事情逐渐达到成熟的准备过程。《资治通鉴·汉宣帝地节四年》:“岂徒霍氏之自祸哉?亦孝宣酝酿以成之也。”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太和春:大和的春景。和睦而有活力的景象。太和:亦作“大和”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太”朱熹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昂太和。《文选》”:”作“太龢”唐元稹《竞渡》“数极鬭心息,。诗:大和蒸混元。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联中指和睦。清”恽敬《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
   
     有以自乐矣。”
   
    敬恭诚则笃其庆;昭格明载锡之光。
    敬恭:恭敬奉事;敬慎处事。《诗·大雅·云汉》:“敬恭明神,宜无悔怒。”唐元稹《于季友授右羽林将军制》:“尔其敬恭,无替朕命。”清吴定《祭何生文》:“自子来游,于今三岁。炤炤修修,高志敏事。敬恭师长,雍睦同侪。”则笃其庆:则:能。笃:厚益,增益。庆:吉庆,福庆。致使福庆不断增添。《诗经·大雅·皇矣》“则友其兄,则笃其庆”昭格:指祭祀。昭格应从机构名引申而来。昭格署---为高丽王朝时隶属礼曹底下单位,从四品,掌三清星辰醮祭,昭格署为道家产物,署中道士每日祭拜占卜祈福,诵念道教经书.明:完备。载锡之光:载:则。就,便的意思。锡:同赐。光:荣光。意思是祖先就赐予以荣光,表示“功德和成就的无上光荣”。《诗经·大雅·皇矣》“载锡之光,受禄无丧”。
   
    泽及后裔典万古;恩贻乡党俎千秋。
    乡党:家乡,乡里。司马光《资治通鉴》“还付乡党”《幻中真》。“各官之后,
    就亲戚以及乡党”。
   
    保民子而民欢乐;宁尔裔则尔炽昌。
    宁:使安定。炽昌:昌盛。刘禹锡《代郡开国公王氏先庙碑》唐:“自汉涉魏,益以炽昌。”
   
    聪听祖考之懿德;思贻父母以令名。
    聪听:明于听取;明于辨察。《书?酒诰》“聪听祖考之彝训,越小大德,小子惟:一。”懿德:指美好的德行。思贻:想给~留下。《礼记·内则》说,“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意思是说,即使父母故去了,如果想做善事,想到这会给父母带来好的名声,就一定会去做。反之,如果想去做坏事,但想到会给父母带来羞辱,就一定不会去做。以:目的在于.。令名:好名声。
   
    惟籍葵忱修俎豆;敢凭明德荐馨香.
    惟籍::单独依靠。.惟:单,只.籍通“借”。葵忱:葵:指“葵倾”;忱:指“热忱”。意思是象葵花向日而倾一样的积极与真诚。“葵倾”比喻向往思慕的心情.。《宋史?乐志十五》:“千官云拥,羣后葵倾。”修俎豆:修,修立。制定祭祀的礼仪。《汉书?王莽传上》“昭章先帝之元功,明:著祖宗之令德,推显严父配天之义,修立郊禘宗祀之礼,以光大孝。”
   
    乃圣乃神监有赫;维祖维宗启无疆。
   
     乃圣乃神:既如圣人又有如神明。《书经·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监有赫:看得非常明显。监:监视。赫:光明。《诗经·大雅·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无疆:无穷;永远。《书·大诰》:“洪惟我幼冲入,嗣无疆大历服。”孔传:“言子孙承继祖考无穷。”
   
    匡扶民物昭千古;燮理阴阳障一方。
    匡扶:匡正扶持。唐司空图《太尉琅玡王公河中生祠碑》“志切匡扶,义唯:尊戴,每承诏命,若觐天颜。明梁辰鱼《浣沙记?死忠》“孤身百战存,尽”:功儿将社稷匡扶。”民物:泛指人民、万物。汉蔡邕《陈太丘碑》“神化著於民物,形表图於丹:青。宋张孝祥《与明守赵敷文书》“执事以慈惠之师,有来作牧,布宣德意,”:使田野按堵,民物康阜。《清史稿?世祖纪二》“朕亲政以来,夙夜兢业,每期”:光昭祖德,蚤底治平,克当天心,以康民物。”昭:指昭耀。照耀。《汉书?王莽传中》“黄气熏烝,昭燿章明。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致满清政府电》“其精忠义气,震烁乎天地,昭耀乎日月。:”燮理阴阳:燮念xiè。潮州话泄:调和;理:治理。指大臣辅佐天子治理国事。《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障:指保障。保护(权利、生命、财产等),使不受侵害。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
   
    姓氏宗祠大堂神龛七言通用对联:
   
    祖德流芳思本木;宗功浩大想水源。
   
    树发千枝根共本;江水万派流同源。
   
    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代文明。
   
    宗祠八字通用联:立爱惟亲,立敬惟长;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立爱惟亲,先爱其亲,推之以及疏。立敬惟长,先敬其长,推之以及幼。《尚书·:伊训》:“立爱惟亲,立敬为长,始于家,终于四海。”
   
     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先人)已死,奉事他好像活着的一样;(先人)虽亡,奉事他好像存在的一样。《荀子.礼论》: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身范克端,绳其祖武;家规有训,贻厥孙谋。
    身范克端:意思是自身的行为(有)规范,能够品行端正。身:自身。范:规范。克:能够。端:指端正。《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今日受教,此乃:天也,彻戢圣命以为身范。”
   
    世世子孙无相害也;明明我祖实式凭之。
    世世子孙无相害也: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不互相侵害。《国语·鲁语上之“展禽使乙喜以膏沫犒师”“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明明:明智,明察。诗经?大雅?常武》“赫赫明明,王命卿士。毛传::”“明明然,察也。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十一:”“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式凭:意谓依托,依靠,凭借。式,语助词,无实义。《孔疏》:“式者,车上之横木。男子立乘,有所敬则俯而凭式,遂以为名。”《明史?李贤传》“此尧舜:用心也,天地祖宗实式凭之”
   
    奉之以乐,安之以礼;敬其所宗,爱其所亲。
    奉:指供奉。祭祀神佛,祖先。安:安置。安排他人在指定的地方或位置上。
   
    金鼎呈祥,龙香结彩;银台报喜,凤烛生花。
    龙香:祭祀用的龙状的香条。凤烛:做成彩凤形的灯。因其点烛,故称凤烛。
   
    继序不忘,昭假烈祖;春秋匪懈,佑启后人。
   
    祭用烝尝,仰酬祖德;礼循昭穆,克序人伦。
    克序:严格制定,实行伦序。
   
    僾见忾闻,孝思不匮;秋尝春礿,祀事孔明。
    春礿:夏殷时,天子、诸侯于春季举行宗庙之祭。《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郑玄注:”“此盖夏殷之祭名,周则改之。”
   
    雨顺风调,四 

 

 时无害;民安物阜,一视同仁。
   
    必有丰年,人耕禹甸;贻尔多福,家戴尧天。
   
     禹甸:《诗.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毛传:甸,治也。朱熹集传:言信乎此南山者,本禹之所治,故其原隰垦辟,而我得田之。本谓禹所垦辟之地。后因称中国之地为禹甸。尧天:《论语?泰伯》“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谓尧能法天而行教化。后因以“尧天”称颂帝王盛德和太平盛世。明王錂《春芜记?宸游》“主:公统绍千春,名高三郢,山河鼎盛,寰宇恩敷,正宜招寻胜地,共乐尧天。”
   
    祖则无私,无为善长;宗能秉公,师作明神。
    无为善长:不抱有目的性的去行善之后不留下任何足迹。相当于现在的“助人为乐而不图名利”《老子》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善行无辙迹”善于行走的人,不留下足迹或车辙。形容具有高尚行为的人,不愿意人们对他有所觉察。辙,是轨迹;迹,是足迹。师:榜样。明神:指神灵,神圣。《大雅·云汉》“敬恭明神,宜无悔怒”
   
    是训是行,赞乃祖武;有典有则,贻厥孙谋。
   
    礼以待人,恭以致昌;优然见位,忾然闻声。
    优然:.安然。明陶宗仪《辍耕录?发宋陵寝》高宗陵,骨发尽化……若光:“(光宗)宁(宁宗)与诸后,优然如生,罗陵使(中官陵使罗铣)、亦如前棺敛,后悉从火化。”见位:“见”通“现”。出现在灵位上。见位之说有如“祭如在”忾然:感慨貌;叹息貌。《礼记?祭义》“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闻声:似乎也听到了前辈的声音一样,表达一种缅怀的意思。
   
    有德可久,有功可大;致悫则著,致爱则存。
    有德可久,有功可大:能够持久是贤人的美德,能够做大事是贤人的功业。出自《周易.上传》篇:“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意思是:乾是用显而易见的方式让人知道,坤是用简1单的方法来起到作用。○“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意思是:显而易见了你就容易明白,事情简单了你就2容易去做。○“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意思是:你说的话容易让人明白,那么就容易让3人对你有亲近感;事情容易去做了,那么做出来就会取得成绩。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意思是:因为别人对你有亲近感,那么大家在一4起的相处就会长久;因为简单的事情做出了成绩,别人看来就都愿意去做,大家都做出了成绩那么你的功绩就会越来越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意思是:大家都长久的和你在一起不背5弃你就可说明你有贤人一般的德行;你有了诸多的功绩也就证明了你开创了贤人一般的事迹。致悫念què潮州话壳则著,致爱则存:“致”通“至”,极尽之意。由于很真挚,所以耳目中能清晰地显现出亲人的音容笑貌;由于敬爱,所以亲人永远活在他的心里。《礼记?祭义》“致爱则存,致悫则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齐齐乎其敬也,愉愉乎其忠也,勿勿乎其欲其飨之也。”
   
    铸史熔经光耀前烈;孝亲敬长无玷家声。
    铸史熔经:指融会贯通史册和经籍中的知识。
   
    谱牒赫赫千载蕃昌;家乘灿灿万世辉煌。
    谱牒、家乘:具指家谱、族谱。蕃昌:蕃衍昌盛。《左传·闵公元年》“:《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汉王符《潜夫论·忠贵》“窃亢龙之极贵者,未尝不破亡也;成天地之”:大功者,未尝不蕃昌也。唐韩愈《毛颖传》“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明刘基《郁离子·螇螰》“民物蕃昌,蛮夷向风。”:”
   
    姓氏宗祠大堂神龛八言通用对联敬恭明神则笃其庆;昭穆列祖载锡之光。宗祠九字通用联:凡今之人,不如我同姓;聿修厥德,无忝尔所生。
    聿修厥德:聿念yù。潮州话律。发语词,无义。厥。那个,不定的代称。厥德,品德。修养自身的品格,继承先人的德业.。《诗?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毛传:“聿,述。”聿本助词,后多训为“述”。
   
    春露秋霜,本枝衍百世;苹蘩藻洁,俎豆祝千秋。
    衍:衍曼。“衍”通“延”。绵延不绝的意思。汉司马相如《大人赋》:“钻罗列聚丛以茏茸兮,衍曼流烂坛以陆离。”
   
    继述序人伦,礼循昭穆;馨香酬祖德,祭用烝尝。
   
     继述:继承。继,承受,继承。述。遵循。岳珂《桯史·陈了翁始末》“主上修继:述之效,合下乃违志坏事。”馨香:指用作祭品的黍稷。《左传·僖公五年》“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唐包佶《祀风师乐章·迎俎酌献》“德盛昭临,迎拜巽:方。爰候发生,式荐馨香。清陈梦雷《木瘿瓢赋》“调太羹而注黄流兮,荐”:馨香而攸宜。”亦泛指供奉神佛的香火。绍剧《龙虎斗》第十场:“生为英雄死为神,千秋万岁受馨香。”
   
    子姓萃一堂,序昭序穆;祖灵追百世,若见若闻。
    子姓:泛指子孙、后辈。《礼记·丧大记》“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郑玄注:”“子姓,谓众子孙也。《新唐书·吕才传》“法曰:”:‘官爵富贵,葬可致也;年寿修促,子姓蕃衍,葬可招也。”’萃:荟萃,聚集,会集的意思。祖灵:祖宗英灵。汉蔡邕《京兆樊惠渠颂》“泯泯我人,既富且盈,为酒为:酿,烝畀祖灵。《后汉书?袁谭传》“昔先公废黜将军以续贤兄,立我将军以为”:嫡嗣,上告祖灵,下书谱牒。三国魏曹植《禾讴》“昔生周朝,今植魏”:庭,献之朝堂,以照祖灵。”
   
    乔木发千枝,岂非一本;长江分万派,总是同源。宗祠十字通用联:修身齐家,不外纲常大节;继志述事,毋忘孝友先声。
    修身齐家:修身齐家儒家的伦理政治。指加强自身的修养,治理好家政。《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纲常: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大节:高尚的节操用忠言以充所学。。”继志述事:继:继承;志:志向;述:叙述。继承先哲的志向来言事理政。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九回“君臣协心,继志述事,尽遵先王之政。四方附庸之国,皆行朝贡西土。二百镇诸侯,皆率王化。”清˙黄宗羲˙周子佩先生墓志铭:守礼不违,继志述事。先声:昔日的声望。苏轼《送穆越州》“旧政犹传蜀父老,宋诗:先声已振越溪山。宋苏辙《送李诚之知瀛州》诗:”“春风吹旌旆,先声遍城堡。”
   
    厨称东道,饮食烹调有赖;德叶南离,善恶昭彰无私。
    称:符合,相当。东道:请客的主人或接待别人的人(当东道)。也叫“东道主”。赖:倚仗,依托。引申为“保障”。叶:同“协”。和洽,相合。南离:指代火神。南方“丙丁火”《易》,“离为火。。”《淮南子·天文训》“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管子·”五行》“黄帝得祝融而辨南方。”善恶昭彰:昭彰:明显。好坏或是非分明。
   
     陟降遥通,魂魄常依华屋;春秋展祭,馨香宜彻幽泉。陟降:陟念zhì潮州话竹或秃升降,上下。《诗·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朱熹集传:”“盖以文王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马瑞辰通释:《集传》之说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诗曰:‘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监在兹。’此言天之陟降也。《闵予小子》诗曰:‘念兹皇祖,陟降庭止。《访’落》诗曰:‘绍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文王之神亦随天神为陟降。故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后因以为祖宗神灵暗中保佑之。义。华屋:华美的屋宇,指朝会、议事的地方。《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歃血于华屋之下。”幽泉:幽泉在中州的传说中是一切生命的终点,死亡的开始。没有人知道幽泉在哪里,但是人们都知道它的唯一含义,就是死亡。幽冥之下是为黄泉。泛指阴间地府或死者。南朝梁江淹《伤爱子赋》“伤弱子之冥冥,独幽泉兮而永閟。:”《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请重鞫正义死由,雪冤气於幽泉,诛奸臣於:白日。”
   
    保障一方,功昭禾麻菽麦;兴隆四序,德遍动植飞潜。
    禾麻菽麦:指禾稻,麻,豆和麦。《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
    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魏书·律历志上》:“然四序迁流,五行变易。”唐王勃《守岁序》:“春、秋、冬、夏,错四序之凉炎。”清顾炎武《华山》诗:“四序乘金气,三峯压大河。”动植飞潜: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地上的动物与植物。。”(王夫之,《张子正蒙注》)“飞潜、动植、灵蠢、善恶、皆气所必有”。
   
    燮理阴阳,不过替天行道;参赞化育,无非代地施恩。
    参赞化育:即参与以及佐助天地之变化和孕育。天的作用是“化”,化生万物;地的作用是“育”,养育万物;人的作用是“赞”,助成天地之功。三者各尽其能而融为一体,是为“参”。《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
    绳:绳尺(指墨线和量尺。皆为匠人所用的工具)。引申为“准则;法度”
   
    祖宗忠厚遗留,由来远矣;岁时蒸尝祭享,可不敬乎。
    祭享:也作“祭飨”供奉祭品祭神。《晋书·慕容儁载记》:“祭飨朝庆,宜正服衮衣九文,冠冕九旒。”《清史稿·礼志二》:“旧制,祭飨用生牢,颁百官胙肉。”
   
    萃子孙于一堂,序昭序穆;祀祖宗于百代,报德报恩。
   
     灵通本乎聪明,山川并寿;显应由于正直,人物增辉。
    灵通:神通,灵性。《西游记》“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聪明:听曰聪,视曰明。因此,聪明的本意是会听会看。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就讲过,“聪明者,闻见明辨”。大意讲的就是聪明人总是会听会看。显应:能够明显反应。反之叫冥感,冥应。
   
    宗祠十一字通用联:报德报功,爱祖时思心不斁;致诚致悫,敬神如在孝常存。
    斁也作“念yì潮州话译:厌倦;懈怠;厌弃。致诚致悫:“致”通“至”。至,极尽之意。非常真诚,朴实,恭谨。《礼记?礼器》:“如此则得不以少为贵乎?是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注:“少其牲物,致诚悫。”悫,谨也。致诚悫即致诚意。
   
    春祀秋尝,遵万古礼贤乐圣;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
    礼贤:礼:以礼相待。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乐圣:乐于圣道。汉扬雄《法言·问明》“天乐天,圣乐圣。:”圣道:圣人之道。也特指孔子之道。《庄子·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唐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今圣道大明,儒风复振,恐须革正,以赞鸿猷。:”
   
    春露秋霜,当思德业由先泽;云蒸霞蔚,留得读书与后人。
    德业:德行与功业。《后汉书·杨震传》“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唐杜甫《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诗:“大府才能会,诸公德业优。”云蒸霞蔚:蒸:上升;蔚:弥漫。像云霞升腾弥漫。形容景物灿烂绚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宗起;欲光门第,还自读书积善来。
   
    堂势尊严,昭奕代祖功宗德;孙支蕃衍,承万年春祀秋尝。
    孙支蕃衍:繁盛众多。《诗·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北史·于谨传》:“子孙蕃衍,皆至显达。”清戴名世《祭钱云瞻文》:“方伯子侄极为蕃衍,而余辈外弟兄落落不过数人。”胜因《实业救国之悬谈》:“吾国百产蕃衍,物力丰犀。”
   
    勤俭持家,农工商贾各居业;文章华国,祖考高曾乃慰心。
    文章华国:“华国”光耀国家。晋陆云《张二侯颂》:“文敏足以华国,威略足以振众。”宋苏轼《贺邻帅及监司正旦启》:“恭惟某官厚德镇浮,
   
     高名华国。”文章华国:指某人的文采为天下人所称道!优秀的文学作品流传很广的意思!与之相对的是“诗礼传家”。
   
    先代有贻谋,肇基端由勤俭;后人宜继绪,务本只在读耕。
    肇基:谓始创基业。《书·武成》:“至于大王,肇基王迹。”晋刘琨《劝进表》:“伏惟高祖宣皇帝肇基景命,世祖武皇帝遂造区夏,三叶重光,四圣继轨。”端由:原因;缘由。继绪:谓承继先代功业。《汉书·礼乐志》:“乐终产,世继绪。”务本:致力于根本。《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守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
    克勤克俭: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尚书·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族势尊严,昭奕代祖功宗德;孙枝蕃衍,乘千年旧谱新志。
   
    祖德昭昭亿万年,长传宇内,谱谍灿灿千百世,犹在人间。
   
    宗祠十一字以上通用联:
    溯祖德宗功,奕叶簪缨推望族;别兰孙桂子,万年诗礼继先声。
    溯:指追溯。溯,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奕叶:累世,代代。汉蔡邕《琅邪王傅蔡郎碑》:“奕叶载德,常历宫尹,以建于兹。”《隋书·礼仪志七》:“宣尼制法,云行夏之时,乘殷之辂。奕叶共遵,理无可革。”明宋濂《元徵士周君墓志铭》:“君自以奕叶为儒,继承不易,孳孳问学。”清刘大櫆《<张讷堂诗集>序》:“见其父子祖孙奕叶相承如此,孰不神往而慕艳之。”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张悦《浥湖山寺》“不将萝薜易簪缨。”“奕叶簪缨”指子孙世代都为高官贵族。推:指推定。望族:有名望、有地位的家族。秦观《王俭论》“王谢二氏,最为望族。”别:另外的意思。(古代没有“另”字,现代“另、另外”的意义在古书中常用“别”字来表示)《资治通鉴》“宜别图之”
   
     兰孙桂子:对人子孙的美称。明·汤显祖《紫箫记·就婚》:“作夫妻天长地远,还愿取桂子兰孙满玉田。”先声:昔日的声望。宋苏轼《送穆越州》诗:“旧政犹传蜀父老,先声已振越溪山。”宋苏辙《送李诚之知瀛州》诗:“春风吹旌旆,先声遍城堡。”
   
    百族重四民,士农工商各归本业;两房源一脉,伯叔兄弟须念同胞。
    百族:泛指各族。各归本业:本业。本职工作。各自安心(回归)从事自己的职业,过自己的生活。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三十五回:“凡尔村乡市镇,不用惊惶,士农工商,各安本业。”
   
    高天厚地献奇,星斗图书山水画;光宗耀祖垂训,衣冠礼乐圣贤言。
    高天厚地:比喻长久。明·吴承恩《贺金耻齐翁媪齐寿障词》引:“高天厚地,共启长年。”图书:指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光宗耀祖:光:有面子;宗:宗族;耀:显耀;祖:祖先。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今幸得一举登科,荣宗耀祖。”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儿子管他,也为的是光宗耀祖。”垂训:垂示教训。《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傲世不可以垂训也,故正谏以明节。”刘良注:“傲慢理不可以垂教后人。”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先王垂训,开端中人。”明李贽《答马历山书》:“虽各各著书立言,欲以垂训后世,此不知正堕在好为人师之病上。”清陈炽《<盛世危言>序》:“顾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空文垂训,道可传而器不可传。”
   
    何须溯赵钱孙李周,非一脉正宗;实只求工农商学兵,能五体同心。
   
    立业维艰,虽一粟一丝无忘先泽;守成非易,遵六德六行不坠家声。
   
     六德:(1)谓人的六种美德。《书·皋陶谟》“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按,“六德”即“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中的六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虞夏:文章,则有皋陶六德。明唐顺之《廷试策一道》“禹曰:”:‘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分之以三德、六德,皆以广知人之旨也。”(2)古代使臣的六项守则。《国语·鲁语下》“:《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诹、谋、度、询,必咨於周。敢不拜教。臣闻之曰:‘怀和为每怀,咨才为诹,咨事为谋,咨义为度,咨亲为询,忠信为周。’君贶使臣以大礼,重之以六德,敢不重拜。韦昭注:”“六德,谓诹也,谋也,度也,询也,咨也,周也。”(3)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项道德标准。《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清姚鼐《乾隆庚寅科”湖南乡试策问》之一:“昔箕子言五事,《周礼》言六德,孔子四教:文、行、忠、信而已。”(4)兵家之六德:礼、仁、信、义、勇、智。《司马法·仁本》“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是以明其礼也。不穷不能而哀怜伤病,是以明其仁也。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争义不争利,是以明其义也。又能舍服,是以明其勇也。知终知始,是以明其智也。六德以时合教,以为民纪之道也。”六行:六种善行。《周礼·地官·大司徒》“六行:孝、友、睦、婣、任、恤。:”(“婣”同“姻”)晋陆云《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六言六行,匪君不肃。:”唐陈子昂《申州司马王府君墓志》:“君三德允章,六行既穆。清钱谦益《刑”科给事中薛大中父约赠徵仕郎刑科给事中制》“敦六行以重任恤,既以仁厚起:家。”
   
    春露秋霜,正蕴藻流芳,苹蘩焕彩;左昭右穆,喜宗枝蕃衍,灵爽式凭。
    蕴藻:水草名。《文选·左思<蜀都赋>》:“杂以蕴藻,糅以苹蘩。”刘逵注:“蕴藻、苹蘩皆水草也。鲁迅《呐喊·”社戏》“那声音大概是横笛[我]: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亦作“薀藻(wēnzǎo)”】之香的夜气里。”许杰《白雪的消融》:“我又在小缸里散放着许多翠绿的蕴藻。”灵爽式凭:灵爽:神灵爽心快意。式凭:依靠。式,语助词,无实义。。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三》:“朕遭艰难,越在西都,感惟宗庙灵爽,何日不叹。”明张煌言《祭定西侯张侯服文》:“兹凭仗灵爽,驻师林门,苦以军滞,未遑瞻扫高茔。”清钱泳《履园丛话·梦幻·秦桧铁像》:“窃念岳王灵爽在天,逆桧沉沦地狱久矣。”严复《救亡决论》:“灾异至此,可为寒心,然安知非祖宗在天灵爽,默示深痌也哉!”
   
    家肥则族肥,不外亲亲长长数大事;祖远而听远,全凭子子孙孙一个心。
    亲亲长长:语出《礼记·大传》“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这是“礼治”地根本原则在周礼所确立地全部规范和制度中,一直贯串着的原则。“亲亲”指必须亲爱自己地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地尊亲属;子弟必须孝敬父兄,小宗必须遵从大宗;分封和任命官吏必须“任
   
     人唯亲”,使亲者贵、疏者贱,并按嫡长承继制代代世袭下去。“尊尊”指下级必须尊敬和遵从上级、特别是作为天下大宗地天子和一国宗主地国君;严格上下等级秩序,不得僭越,不许犯上作乱。“长长”指小辈必须敬仰长辈。“男女有别”指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和同姓不婚。其中最根本地是“亲亲”和“尊尊”。“亲亲”是宗法原则,“尊尊”是等级原则。“亲亲父为首”,旨在维护家长制;“尊尊君为首”,旨在维护君主制。二者都是为稳固宗法等级制服务地。从这两个根本原则动身,周礼在伦理品德上特别强调孝和忠。在当时地宗法等级制度下,“亲”和“尊”常常二位一体,因而孝和忠也常常两相结合:子弟孝敬父兄、小宗遵从大宗,也就是下级忠于上级。“亲亲”和“尊尊”既是周礼地根本原则,也是西周立法地指导思想,与此相应,孝和忠既是伦理品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
   
    垂训一无欺,能安分者即是敬宗尊祖;守身三自及,会吃亏的便为孝子贤孙。
    守身:守护自身(善性)。《孟子·离娄章句》““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晳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哪一种侍奉最重要?侍奉父母最重要;哪一种守护最重要?守护自身(的善性)最重要。不丧失自身(善性)而能侍奉好父母的,我听说过;丧失了自身(善性)而能侍奉好父母的,我从来没听说过。哪个长者不该侍奉?但侍奉父母才是侍奉的根本;哪种好品德不该守护?但守护自身(的善性)是守护的根本。曾子奉养他的父亲曾晳,每餐必定有酒肉。撤除食物时,必定要请示(剩下的酒肉)给谁;父亲问有没有剩余,必定说?有?。曾晳死后,曾元奉养他的父亲曾子,每餐也必定有酒肉。撤除时,不请示剩余的给谁;父亲问有没有剩余,就回答说?没有了?,准备拿吃剩的下顿再进奉给父亲。这叫作对父母的口体奉养。像曾子那样,就可以称为对父母心意的奉养了。侍奉父母能像曾子那样就可以了。”三自:自,自省。即自我反省。《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参每日三省是从另外三个方面去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一是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二是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三是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内容身体力行。总之,通过自省是要从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各个方面去深刻认识自己、剖析自己。
   
    僾乎见、忾乎闻,岂陈俎载牲,遂云来格;属于毛、离于里,非修身慎行,何以飨亲。
    僾见忾闻:僾:仿佛,隐约;忾:叹息。仿佛看到身影,听到叹息。形容对去世亲人的思念。西汉·戴圣《礼记·祭义》:“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属毛离里:属:连属。毛:犹表,古代裘衣毛在外。毛和里,以裘为喻,指裘衣的里表。离:通“丽”《易。离卦》“离,丽也”,附着。借皮裘的表(毛)和里(衬)相互依附,不可分离。比喻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密切。《诗经·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离于里?”\\“无时不尊我父亲,无时不恋我母亲。不连皮裘外面毛?不附皮裘内里衬?”修身慎行:修:学问、品德方面的学习和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谨慎小心地处理问题。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
   
    宗祠对名山,左青龙、右白虎,祥瑞上腾万丈焰;门前环古水,襟东江、袖西洲,彩练直涌百川雄。
   
    富贵显然,必忠孝节义自任数端,方可无惭宗祖;诗书美矣,但农工商贾各专一业,便非不肖子孙。
   
    祖遗世泽长新,礼乐诗书先哲,燕冀须发扬光大;宗留家声勿替,衣冠文物后裔,蝉联要继往开来。
    先哲:先世的贤人。衣冠文物: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这里借喻文人众多。比喻太平盛世,文人众多,文化兴盛。《隋书·百官志》:“于时三川定鼎,万国朝宗,衣冠文物,足为壮观。”蝉联:蝉脱壳方法独特,幼虫留下躯壳,成虫以原貌从躯壳中脱颖而出,在原基础上得以延伸和保持。因此,人们将蝉的蜕变现象比喻为:绵延不断,连续相承。
   
    穆元祀,礼莫愆,继祢、继祖、继高曾,孝思不匮;屡丰年,岁其有,奉牲、奉盛、奉酒醴,明德维馨。
    穆:恭敬。《诗·周颂·清庙》“于穆清庙。”《诗·大雅·假乐》“穆穆皇皇。”元祀:指大祭天地之礼。《书?洛诰》“记功,宗以功,作元祀。孔传::”“有大功则列大祀。”《文选?张衡<东京赋>》:“元祀惟称,羣望咸秩。薛综注:”“元,大也;祀,祭也;称,举也。谓大祭天地之礼既举,羣岳众神,望以祭祀之,皆有秩次。《清史稿?礼志六》“於是佥议怡贤亲王允祥,宗功元祀,宜居首。””:继祢:祢,指宗法制度下死去并在宗庙中立了神主牌位的父亲。此处当指诸弟,继祢是指继承别子诸弟的后代子孙。按:西周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在严格区分嫡庶、确立嫡长子的优先继承权的前提下,在宗族内部区分大宗、
   
     小宗,无论大宗、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子具有特殊的权力,宗族成员必须尊奉宗子。历来论宗法者,都十分重视《礼记·大传》中的一段话: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nǐ)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别子:或曰庶子,或曰包括本国公子、异姓公子(来自他国者)以及庶民起为卿大夫三种,或曰除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儿子。后一说较合理。】【继别:谓继承别子位置的后代,就是别子的嫡长子孙。】继祢:祢,指宗法制度下死去并在宗庙中立了神主牌位的父亲。此处当指诸弟,继祢是指继承别子诸弟的后代子孙。【别子为一宗的正支】,虽经百世仍得祭其始祖,是为大宗。别子诸弟是一宗的旁支,传至五代之后其与别子关系已超出同一高祖范围,因此就不再祭别子的祖先,而另祭祀本支的祖先,是为小宗。大、小宗虽是相对的,但对于天子来说则是绝对的。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天子、诸侯、大夫(卿)、士形成一个严密的家族式的统治体系。奉盛:奉献盛于器中的黍稷等祭品。《左传·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絜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酒醴:酒和醴。亦泛指各种酒。《诗·大雅·行苇》“曾孙维主,酒醴维醹。《周:”礼·天官·凌人》“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贾公彦疏::”“酒谓酒人之酒,谓三酒、五齐,举酒而言;浆人之醴谓六饮,举醴而言。”
   
    春有心于露,秋有心于霜,遵戴礼遗规,钦崇祀典;父之贵者慈,子之贵者孝,式文公懿训,笃念伦常。
    戴礼:《礼记》成于汉宣帝(刘询)时,作(编)者分别为戴德、戴圣叔侄。前者之作称为《大戴礼》后者之作称为《小戴礼》。一般情况下是指《小戴礼》《小。戴礼》综合了战国到西汉初期关于礼的问题讨论的文章,其中包括孔子弟子的论述。虽然《礼记》非孔子的原作,但是也对孔子礼制思想的精细阐述,同时也表现孔子宗法思想对汉初的影响。唐李巽《驳尚书右仆射郑珣瑜谥议》“夫《礼:记》者非尽圣贤之意也,非尽宣尼之所述也,当时杂记也。后苍为曲台记,昔其弟子戴圣增损刊定为《小戴礼》,今《礼记》是也。”遗规:(1).先前留下来的法度、规则。晋张华《答何劭》诗之二:周任有“遗规,其言明且清。清张五典《示吏》诗:”“社仓遗规传紫阳,其人经画行其乡。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温子升长於碑版,叙事简直,得张蔡”:之遗规;卢思道长於歌词,发音刚劲,嗣建安之佚响。”
   
     (2).留下的谋划。宋岳珂《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时北事已章灼,余:念数路出师,具有殷鉴,虽上流运奇,先王有遗规,而今未必能。”钦崇:崇敬。《书·仲虺之诰》“钦崇天道,永保天命。:”式:效法。《诗·周颂·我将》“仪式刑文王之典。”文公:指周文公,即通常所说的“周公”。公有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文公是其谥号。在位28年。懿:懿伟。伟大的意思。训:指“训典”(古圣王的典籍):典式,法则。或“训格”:教训,规范。笃念:深切怀念;深切顾念。联中指后者。《南史·袁昂传》“[从兄]笃念之:深,在终弥固。明沉德符《野获编·言事·郭希颜论庙制》“时上未有意祧”:仁宗,而希颜窥见上旨,笃念孝烈,必欲先祔。《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诸君子果识时知命,笃念故主,厚爱贤王,宜劝令削号归藩,永绥福禄。:”伦常:封建时代称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为五伦,认为这种尊卑、长幼的关系是不可改变的常道,称为伦常。
   
    尊祖敬宗,岂专在黍稷馨香,最贵心斋明而躬节俭;光前裕后,诚惟是簪缨炳赫,自当家礼乐而户诗书。
    斋明:指谨肃严明。明李东阳《西北备边事宜状》“臣愿陛下斋明治心,励:精图治。”光前裕后:光前:光大前业;裕后:遗惠后代。为祖先增光,为后代造福。形容人功业伟大。南朝·徐陵陈·《欧阳頠德政碑》:“方其盛也,绰有光前。”《尚书·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宋·王应麟《三字经》“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躬:自身。炳赫:谓明显突出。明胡应麟《诗薮·国朝下》“中原自李何辈先达,高:子业以冲远继之。嗣是作者,虽篇什间存,终非炳赫。”
   
    士恒士,农恒农,工恒工,商恒商,族少闲民,便有兴隆气象;父是父,子是子,兄是兄,弟是弟,门无乖气,方为孝友人家。
    恒:恒定。指永恒而稳定。乖气:邪恶之气;不祥之气。《汉书·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晋书·五
   
     行志上》“君违其道,小人在位,众庶失常,则乖气应,咎徵效,国以亡。:”
   
    莫云遗泽不灵长,但大家饥有食,寒有衣,从容朝夕,便当思旧德;岂必烦言多责备,亦只要孝于亲,弟于长,敦叙伦纪,即可谓亢宗。
    灵长:广远绵长。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一》“夫天地灵长,不能无否泰:之变;父子自然,不能无天绝之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若”:晋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诏。宋范成大《读唐太宗纪·平内难》诗之三:”“佐命诸公趣夜装,争言社稷要灵长。金松岑《文学上之美术观》“远古思”:邃,徵寿於钟鼎;季近文敷,施藻於山岳;钟鼎灵长,故弘润而简贵;山岳气壮,乃肃括而华腴。”旧德:谓先人的德泽;往日的恩德。《易·:讼》“食旧德,贞厉,终吉。”《左传·成公十三年》“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唐韩愈《题楚:”昭王庙》“犹有国人怀旧德,诗:一间茅屋祭昭王。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十余代衍秀才家,旧德清门世所夸。:”敦叙:也作“敦序”。谓使九族亲厚而有序。后谓亲睦和顺。.《史记.夏本纪》:“敦序九族,众明高翼。裴骃集解引郑玄曰:次序九族而亲之。”伦纪:伦常纲纪。汉贾谊《新书·服疑》:“谨守伦纪,则乱无由生。”《元史·后妃传一·仁宗后阿纳失失里》上以奉宗祏之重,:“下以敍伦纪之常。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伦纪所关,事干天律。:”亢宗:庇护宗族;光耀门庭。《左传·昭公元年》“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唐张说《故洛阳尉赠朝散大夫马府君碑》“伯父匡武抚之曰::‘亢宗保家,吾有望尔。”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申氏》“士人子,不能亢宗,而辱门户、’:羞先人,跖而生,不如夷而死。”
   
    几十年积德累仁,用宏堂构命之敬命之爱,以燕以翼惟曰曾孙有庆;数百载煮葵亨菽,以洁蒸尝俾尔炽俾尔昌,孔时孔惠实凭先祖是皇。
    积德累仁:积累德行与仁义。《韩诗外传》卷七:“今夫子积德累仁,为善久矣。”
   
     《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二年》“李氏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命:命,使也。——《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敬:尊敬。爱:热爱。煮葵亨枣:葵,菜名。菽,豆也。亨,即“烹”《诗经·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农家按季节以果酒嘉蔬供养老疾之人。”六月野李葡萄尝尝鲜,七月葵、菽均熟,皆可食用。后因以“葵菽宜烹”作为咏七月的典故。俾尔炽俾尔昌:俾:使;尔:第二人称,代词“你”。炽昌:兴旺昌盛。使你兴旺昌盛。《诗经·鲁颂·颂·駉之什·閟宫》“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
   
    告大众听闻,今日做人儿孙,他年即人宗祖,落叶归根,也为自家留地步;是吾曹责任,先当举其纲纪,后则详其条目,兴祠广祭,庶几奕祀有馨香。
    听闻:指听的活动或所听到的内容。《书·仲虺之诰》:“矧予之德言足听闻。”地步:指言语,行动留下的可以回旋的地方或余地。吾曹:我辈;我们。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曹何爱不为公。南朝梁王僧:”孺《与何炯书》“斯大丈夫之志,非吾曹之所能及已。宋杨万里《次主簿:”叔乞米韵》“文字借令真可煮,吾曹从古不应贫。:”纲纪:指(宗法制度)纲要;或提纲。庶几: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史记·秦始皇本纪》“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馨香:散播很远的香气。指用作祭品的黍稷;联指供奉宗庙的香火。《左传·僖公五年》:“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唐包佶《祀风师乐章·迎俎酌献》:“德盛昭临,迎拜巽方。爰候发生,式荐馨香。”清陈梦雷《木瘿瓢赋》:“调太羹而注黄流兮,荐馨香而攸宜。”
   
    小宗人仅千家,念析支分族,仍共本源,害勿交让,利勿交征,仁义而已矣,孝弟而已矣;大祭岁惟一举,极展诚抒敬,不过信宿,孚可用礿,享可用簋,玉帛云乎哉,钟鼓云乎哉。
    小宗:宗法制度规定,嫡长子一系为大宗,馀子孙为小宗。天子之王位由嫡长子
   
     世袭,称大宗;余子对天子为小宗。诸侯之位亦由嫡长子世袭,在本国为大宗;余子对诸侯为小宗。卿、大夫、士、庶人,皆准此。《仪礼.丧服》“持重于大宗:者,降其小宗也。《礼记.大传》“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孔颖达疏:“别子谓诸侯之庶子也......继祢者为小宗,谓父之嫡子上继于祢,诸兄弟宗之,谓之小宗。”清刘大槐《程氏宗祠碑记》“程氏祖永和建宅之影堂,其后:承之为小宗之祠。。”《礼记·大传》“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唐孔颖达疏:“百世不迁之宗者,谓大宗也,云有五世则迁之宗者,谓小宗也。”析支分族:即“分宗”分宗是古代的家族大了或其他原因,按分枝分成几个新的小家族,而原来的家族族长对分出去的家族不再有管辖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分支、分房”展诚:诚心展拜(拜谒,行跪拜之礼);展敬(祭拜;省侯致敬)。抒敬:尊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表示自己对对方的尊敬和自身的谦恭.信宿: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子女信宿。”《水经注·江水》“流连信宿,不觉忘返。”孚念fú潮州话夫或扶:相信,信任。《说文》“孚,一曰信也。”《诗·大雅·文王》“万邦作孚”。《易·杂卦传》“中孚信也。”礿:念yuè潮州话勺。祭名,中国夏商两代在春天举行,周代在夏天举行。享:本作“亯”。从“高”省,“曰”象进献熟物形。本义:祭献,上供。用物品进献人,供奉鬼神使其享受。《说文》“享,献也。”《诗·小雅·信南山》“享于祖考。”《诗·小雅·天保》“是用孝享。”《诗·小雅·楚茨》“以享以祀。”《礼记·祭法》“享尝乃止。”簋:念guǐ潮州话轨,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或宴饮时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圆口,两耳。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当时的重要礼器。“玉帛云乎哉,钟鼓云乎哉。”:出自《论语阳货》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意思是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钟鼓之类的乐器吗?”其用反问语气说明:礼不仅指玉帛而言,乐不仅指钟鼓而言。玉帛是礼物,钟鼓是乐器,礼物和钟鼓只不实物而已,是礼乐的载体,而并非礼乐的本义,礼乐的本义在于诚敬在于协和。
   
    马氏朴性祖世德堂对联:朴素廉洁奉孝昭昭燕翼贻谋衍派流芳远;
    性和乐善五德荦荦克绳祖武宗支世泽长。
    昭昭:明亮,明显。《楚辞·九歌·云中君》:“烂昭昭兮未央。”王逸注:“昭昭,明也。”衍派:衍派指姓氏的发源或渊源。流芳:流传美好名誉。《三国志·魏志·文德郭皇后传》:“并以贤明,流芳上世。《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辞穷路单,将反初节,综坟典之流芳,寻孔氏之遗艺。”
   
     荦荦luò潮州话落:分明,显著的样子。
   
    世堂襟练如蛟凌霄青云腾步;德门含峰似笔倒写天下文章。
    襟:作动词用。[如衣襟]屏障于前。唐·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练:指练江。练江潮汕三大河流之一,因江流迂回如白练,故名。是潮汕地区是普宁、潮阳两地的母亲河。练江平原为潮汕平原三大次平原之一,面积仅次于韩江平原。练江发源于普宁五峰山寒妈径和普宁铁山下的白坑湖,经普宁市、和汕头市的潮阳区、潮南区(潮阳、潮南即原来的潮阳市)于潮阳区海门镇入海,其干流长72公里,流域面积1353平方公里,所流经镇/街道办共计36处。峰:指玉峡山。汕头市潮南区峡山乡的塔山。峡山乡为练江流域的古村落,峡山有山蜿蜒如蛇,练江中划,东西两山对峙,古称玉峡山,又称峡山。山西北颠峰上有宋塔,称峡山塔或玉峡塔,该山峰以塔为名,俗称塔山。
   
    宣德以传宗麟趾呈祥申敬仰;肇造之胄衍凤毛济美思先贤。
    宣德:(1426年-1435年)为中国明朝第五个皇帝朱瞻基明宣宗的年号,前后共十年。申:陈述,说明。肇造:开始创建。《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胄衍:胄,后代,泛指世系。衍,繁衍。子孙繁衍不息。
   
    华堂焕彩加冠晋禄裕后昆;祠宇增辉溯源报本煦伦常。
    裕:指使其富饶。《国语·吴语》“裕其众庶。”后昆:亦作“后绲”。后嗣;子孙。《书·仲虺之诰》:“垂裕后昆。”《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追羡遗绩,纪述前勋,於是刊碑,以示后绲。煦:养育。唐裴度《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煦物如春,化人如神,劳而不怨,用之有伦。”
   
    奉先思祖棠棣竞秀福世泽;子承孙继兰桂腾芳谱春秋。
    棠棣竞秀:兄弟之间和睦相处,互相比美。语出《幼学琼林兄弟》“兄弟既翕,谓之花萼相辉;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后人便把兄弟能够和谐相处,叫做花萼相辉。兄弟相连,流芳后世,这是《诗经》上说的“棠棣之华”好像竞相吐秀的样子。《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世禄流徽千秋盛;德泽垂荫万载昌。
    世禄:古代有世禄之制,贵族世代享有爵禄。《书·毕命》:“世禄之家,鲜克由礼。”孔传:“世有禄位。”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一:“沆之子孙皆荣显,至今世禄不绝。”德泽:恩德;恩惠。《韩非子·解老》:“有道之君,外无怨雠於邻敌,而内有德泽於人民。”《尚书大传》卷二:“清庙升歌者,歌先人之功烈德泽也。”《乐府诗集·相和歌辞·长歌行三》:“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宋·陆游《秋思》诗:“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忧勤德泽深。”流徽:流传的好名声。王闿运《<衡阳县志>序》:“流徽未湮,思追芳躅。”垂荫:庇护后人。
   
    世德礼前贤,华屋焕彩,大扬族望;堂构承先绪,紫阁生辉,丕振家风。
    横批:光前裕后
    世德:(1).累世的功德;先世的德行。《诗·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郑玄笺:“以其世世积德,庶为终成其大功。”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及一日有文移发召之警,则又承藉世德,不蒙矢石,备战守驭车仆焉。”清刘大櫆《程氏宗祠碑记》:“以遗绍自肩,谓世德传衍在予。”(2).祖上及本人均有美德的人。《文选·陆机<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李善注:“言歌咏世有俊德者之盛业。”华屋:华美的屋宇,指朝会、议事的地方。联中指家词。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大扬:广泛传播。族望:宗族的声望。《陈书·周敷传》:“迪素无簿阀,恐失众心,倚敷族望,深求交结。”堂构:比喻门户派别。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夫周末诸子,生与孔氏同时,各从其志,自立堂构。”先绪:祖先的功业。晋夏侯谌《昆弟诰》:“维我后府君侯,祗服哲命,钦明文思,以熙柔我家道,丕隆我先绪。”宋曾巩《授中书舍人谢启》:“如巩者识虑少通,襟灵多蔽,徒恐隳于先绪,颇能味于经言。”明刘基《绍兴崇福寺记》“三房以昭穆序兄弟子孙如族属,俾同力一心,以无坠先绪。”清赵:翼《兕觥归赵歌》:“礽孙凛然念先绪,誓返故物弃家庙。”丕振:大力振兴。《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乃不思大展经纶,丕振旧业,以光先人之绪。”家风:家庭或家族传统的风尚、风格。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习其家风”。
   
     朴质慈心,无欲则刚千秋祖;性和德厚,有容乃大万代祠。
    横批:积厚流光
    朴质:质朴,纯真,不矫饰。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於中野。”《陈书·傅縡传》:“朴质其心,行不言之教。明陶宗仪《辍耕录·”贤母辞拾遗钞》“[村人]拾得至:元钞十五锭……顷间果见寻钞者,村人本朴质,竟不诘其数,便以付还。”慈心:慈爱之心。大唐善导和尚经·观经疏·叙经大猷举造疏之意》“经此功德,:回施众生,悉发菩萨心,慈心相向,佛眼相看。”无欲则刚:不被自己想要得到的某种利益所诱惑,就是达到了真正的刚义。刚:指公道原则,是顺其天道自然的一种正义,也是顺其自然的一种坚持。“无欲则刚”,并非不允许人们有欲,而是要克制私欲。克制私欲,就能寡欲清心,淡泊守志;就能正气懔然,无所畏惧,刚锋永在,清节长存而立于不败之地。源自《论语·公冶长第五》: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性和:性格随和(温和柔顺)不固执己见。德厚:即厚德。深厚的德泽,崇高的道德。《易·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的运动那样刚强劲健,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要像地那样气势厚实和顺而增厚美德,容载万物。有容乃大:源自《尚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意思是:对于顽冥不化的人,你不要忿然忌恨。因为对一个人不能求全责备,要求他尽善尽美。要懂得忍耐,就会有补益。宽容,德行才算伟大。\\晚清左宗堂被派戊守新疆,途中路过林则徐(已经被免职)的家,林送左一副对联以示勉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这样广阔的胸怀所以是世间最伟大的。寓意为要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水一样的胸襟宽广,以容纳和融合来形成超常大气(教育人们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悬崖峭壁(高山)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教育人们要放弃无谓的享乐欲,修身养性)。
   
    师古法,取法乎上礼前贤,见贤思齐
   
     横批:绳其祖武
    师:指师承。效法继承。古法:传统的方法和技术。取法乎上:取法:取为法则。比喻效仿于高超、精湛的学识、技艺等。《易经》“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这句话告诉人们,无论是治学还是立事,一定要志存高远,并为之努力奋斗,才有可能登峰造极。宏:发扬光大。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看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看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到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焕:即焕映。光华照耀、映射。
   
    龙腾万里宏堂构凤起九天焕宗祊横批:孙枝竞秀
    龙凤:比喻优异的才能。亦指才能优异的人。晋陆云《赠顾彦先》诗之一:“腾都之骏,龙凤合尘。”《南齐书·王僧虔传》:“舍中亦有少负令誉弱冠越超清级者,于时王家门中,优者则龙凤,劣者犹虎豹。”清方文《送王幼公之毘陵》诗:“忆昔故乡日,与君读书时,共秉珪璋器,各挺龙凤姿。”宗祊:家庙。祊念bēng潮州话帮古代在宗庙门内设祭的地方。《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国语·周语中》:“今将大泯其宗祊,而蔑杀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韦昭注:“庙门谓之祊。宗祊,犹宗庙也。”晋陆机《辩亡论》上:“[吴武烈皇帝]遂扫清宗祊,蒸禋皇祖。孙枝:指孙儿。竞秀:互相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