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王大和:峥嵘岁月驱倭寇脱下军装还是兵

在坎门街道海城社区,当记者见到抗战老兵王大和时,他正在院子里扫地,老人看似身板瘦小,却很健朗。记者的到来让老人特别开心,平时不爱说话的他也打开了话匣子,向记者娓娓道来他的抗战岁月。
金戈铁马,岁月惊心动魄、跌宕起伏、悲壮凄惨,正是那一代人的铁血历史。随着年岁的增长,很多事情王大和已渐渐淡忘,但12年当兵的烽火岁月和那场抵御日寇侵略的战争,让他终生难忘。
“当时我才18岁,家中加上我一共是3个兄弟,必须要选一个去当兵,于是我就去了。”王大和回忆道。
在同样的历史天空下,王大和和无数热血青年一样,从一位普通老百姓,成了一名守卫国家、保护人民的战士,踏上了参军的道路。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走,就是12年。
1944年,王大和跟随部队到了山东济南接受训练,成为八路军三连二排中的一名步兵。而当他真正扛着枪走上战场的那一刻,他发现了死亡离自己近在咫尺,战争的残酷是可怕的。但每每想到日寇还未驱尽和祖国的岌岌可危,王大和在战场上迅速成长。
“一开始上战场,看到战友死的死,伤的伤,心里肯定会感到害怕,再看到战友的尸体被拉走,心里就说不出的难受。”想到这里,王大和眼里泛着泪光,“在战场上脑子里是一片空白的,没有多想。没打仗的时候会很想回家,但是国家还在打仗,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必须守卫着祖国和老百姓。”
据王大和的儿子王阿平回忆,父亲曾告诉他,抗战胜利后,他还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王大和的右手手腕被子弹打穿了,再也不能握枪,军旅生涯也因此告一段落。
王大和与战友们经历了血和火的洗礼,这对他们来说,是五味杂陈、甘苦自知。参军的12年时间,对王大和来说是漫长的,甚至回乡后竟一时找不到家在哪里。
采访中,王大和拿出了一枚勋章和一小袋“宝贝”。他小心翼翼把勋章别在胸前,再打开了袋子,里面是他在战场上捡到的几枚子弹,“这是我当兵以来惟一留下的宝贝,算是留作纪念吧。”王大和说,那些年和战友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将青春献给祖国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王大和退伍后,一直以务农为生。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但他每天都闲不住,烧饭、做家务……这也许也是老人当兵留下的“坏毛病”。临走时,王大和向记者行了一个军礼,虽然手腕受伤手指没法伸直,他却还是努力地举着手,想象着自己还是一名军人。脱下军装,他还是兵。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