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明·《太原王氏族谱》第十四次重修序
国之有史,方载万年文明历程,资治通鉴;族之有谱,才记古今血脉宗亲,同根相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培育了一门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太原王氏家族。我族数千年来,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励志自强,建功立业,英豪遍神州,美名扬天下。今逢盛世,国泰民安,百废俱兴,人心思源。我族为弘扬王氏之家风,彰显先祖之道义,晓宗族之谱系,传国学之大义,完善先祖之脉络,考证历史之真伪,更为惠及当代、泽及后世,也为拾遗补缺,进行这次重修族谱,其功德莫大焉!
这次重修族谱,是以2007年谱为基础,对于明显的误点之处,进行修正,使之更加完善,免除一代一代以讹传讹,对族人有个交待,对后世有个传承。
这次重修族谱,史料翔实,章节完备,结构严谨,文字简洁,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既记述我族的风雨历程;又展示我族的光辉形象;也歌颂我族的创业精神。
这次重修族谱,大胆创新,增设人物篇,为我族后裔提供更加丰满的珍贵文史资料,进而彰显家族的荣耀,弘扬家族的文化。
这次重修族谱,精心策划,上下共谋,铭记始祖之懿德,彰显族人之团结,期待后世之兴盛,功在斯世,利在千秋。
历史表明:一部族谱,是血脉相连、魂魄相依的基因脉络;是一番壮怀激越、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是一篇大爱盈胸、休戚与共的亲情诗篇。一个氏族的源流世系,总是极具魅力的。1957年,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主席谈到有关历史问题时说:“搜集宗谱、家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资料。”树有根,水有源,人人都有祖先。因而,从古至今,无论官方或是民间,都十分重视编修谱牒这一盛事。谱牒文化成为我国民族文化大厦的重要支柱,成为了解民间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教制度和地方史资料的宝库。所以说,重修族谱,是有价之为。
我坚信,这部重修族谱,一定会起到追思先人,启迪今生,激励后人,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开万世基业之功效。故而,我要以我的拙作《太原王氏之歌》作为结束语:“太原王氏源流长,得姓之地在洛阳。晋公子乔是始祖,厚德载物美名扬。宗敬致仕避周难,子孙继绳门庭旺。王禅老祖鬼谷子,通天彻地著声望。王恢封为伊阳君,忠心不二相昭王。王龁历经秦三代,战绩显赫为宿将。王翦秦朝挂主帅,兼灭六国助始皇。王贲随父驰缰场,因功封侯耀八方。王离亦拜大将军,青史留名万古芳。王威复迁广武县,开创基业太原王。王霸隐居晋阳城,后汉书载显荣光。王殷定居到祁邑,后裔称为祁县王。王咸随父居太原,后裔成为晋阳王。同尊王霸开基祖,携手并肩铸辉煌。王允官至尚书令,铲除董卓功昭彰。王隐倾心撰晋史,呕心沥血守寒窗。南朝宋将王玄谟,辅佐帝治一栋梁。江左名士王玄则,时变大论灿华章。王虬被封晋阳公,帝赐之地在平阳。铜川府君王隆公,教授门人德厚长。王通谥号文中子,隋朝大儒名声广。王绩自号东皋子,开创诗风世人赏。现谱一世王福畤,越南义安供塑像。王勃留下传世篇,久负盛名贯三江。唐代将领王海宾,骁勇善战震陇上。四镇节度王忠嗣,忠勇兼备卫边疆。大宋开宝王怀公,补撰要录一脉昌。王鉴背井投福山,佑护王门安家邦。家道丰隆赖伦信,人送美誉大碾王。定远将军王孝礼,奉命迁徙遵帝皇。情深义重王舜公,至死陪伴叔父旁。宗仁宗义秉祖训,四义之名誉八乡。先祖功德垂千古,后世子孙不能忘。继往开来拓新路,宏图大展奔康庄。”
不揣浅陋,权且为序。
福畤第四十一世孙友明谨誌
公元二0一五年暮春于山西省临汾市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