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因戏说被逐
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籍记载,王勃天资聪颖,悟性过人,六岁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九岁时就能看出颜师古所注《汉书》的瑕疵,十四岁时被朝廷授予朝散郎,十六岁时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兼修撰。王勃为文的习惯也很奇特,“初不精思,先墨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而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据说,这就是“打腹稿”典故的由来。王勃在世时间虽短,著述仍然不少,曾撰有《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岁历》若干卷等,可惜皆已亡佚。存世的唯《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
横溢的才华让王勃无所顾忌,发挥超常,以至“聪明还被聪明误”。比如,在唐代,不论是民间还是宫廷,斗鸡游戏非常盛行,唐高宗时期也不例外,各王府之间的斗鸡活动热闹非凡。某日,沛王与英王之间的雄鸡争霸战正酣,十八岁的王勃一时兴起,遂挥笔写就了一篇带有戏说口吻的声讨书《檄英王鸡》,为沛王鸡助阵。文章从鸡在人间的种种美德写起,然后展现了好斗之鸡的骁勇与威风。全文一气呵成,文辞幽默隽永。场面铺陈紧张激烈,情景描摹活灵活现。文中有“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纵众寡各分,誓无毛之不拔”“血战功成,快睹鹰鹯之逐”等句子。
这篇开玩笑的檄文,章句严谨,文采斐然,只是血腥味浓了些。唐高宗看到后,不由得雷霆震怒,认为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无疑是在挑拨诸王之间的关系,当即诏令废黜王勃官职,逐出沛王府。王勃被逐后,只好远游江汉,赋诗遣情。后来虽被起用,却又因杀一犯罪官奴而险些丧命,连累他父亲也被贬官。自此王勃便弃官在家,一心著书。28岁那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渡海溺水,惊悸而卒”。
王勃的遭遇说明,无论才气多高,名气多大,都应当谦虚谨慎,不可忘乎所以。于是,亦有人感叹说,都是年轻惹的祸。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