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禹偁在商洛

2015-08-01 10:53:06来源:商洛日报 文\图 郭三科

打印 字号: T|T
商洛学院新落成的王禹偁(中)塑像

      王禹偁贬到商州后,“刺史不我顾”,“旧友谁青眼?”团练使翟守素是“历四朝,事八主”,对宋室有功的70岁的武官,并不把他这个贬官看在眼里。而担任通判的冯伉和王禹偁虽是同年进士的,两人在朝也曾相识,但因王禹偁在朝廷议论过冯伉的过错,冯伉被外调商州,与王禹偁产生了隔阂。王禹偁没有被他们邀住进公署,“古寺聊淹泊”——一家住在州城北黄土坡上的妙高禅院里。

      住处矮小破败,“坏舍床铺月,寒窗砚结凘”,“暖怯蛇穿壁,昏忧虎入篱”,居处境况如此。生活呢,“左官欠资费”,“妻孥困斗粟”,“松根燃夜烛,山蕨助朝饥”,“夜黑灯烧桦,朝饥饭带沙”,“春来唯恐酒樽空”。甚至有烟囱不冒烟,只好整天睡觉挨饿的情况。要喝酒,解忧愁助诗兴,只好脱去身上衣服去换取,以琴、金貂冠作抵押赊酒,或给人撰写碑文得点酒钱。有一个叫潘阆的卖药先生,和王禹偁是诗友,知道王禹偁生活拮据,从京城寄赠了银子,帮他渡难关。王禹偁一家生活之艰难凄苦可想而知。他的五口之家,父亲年老,“稚子啼我前,孺人病我左”,十分困顿狼狈,和被贬前的心境、生活简直成霄壤之别。失意、屈辱、穷饿、孤愤之中,王禹偁在商州的作为和事迹,有以下几方面需提及——

      一、种蔬自给,清廉孝敬。来商州第二年春,王禹偁从丹江北边、城南淮渎寺前面典租了田地,自种蔬菜,贴补俸薪的低微不足。王禹偁在诗句中多次写到他播种、施肥、割菜的事儿。“废畦添粪壤,胼手捽荒芜”,“我携二稚子,东园撷春蔬。可以奉晨馐,采采供贫厨”。这“十亩春畦两眼泉”的菜园作用可不小,不但可供厨房蔬菜,而且几个月后,就用节俭下来的俸禄付清了园中房舍的租赁钱。他不无幽默地说“从此商於地图上,画工添个舍人园”。他还教育弟弟和儿子要甘于乐于吃素食,生活上要节俭,并以农民“力穑乃有秋”,启发他们读书学习绝不能懒惰闲散。穷困之中,王禹偁对老父亲十分孝敬,太宗赐给他的龙凤茶,他恐怕用完,自己不喝不尝,只让一生辛劳,给人加工面粉、养育自己的白头老父饮用。因无肉供奉老人,他感到很是愧疚,想割奉自己身上的肉,但他却瘦得无肉可割了。王禹偁为官如此清廉,既是情势使然,更是他行正道自律的结果。

      二、得到知音,唱和抒怀。王禹偁来商州前,担心冯伉不理解自己而和他有嫌隙,于是写了一封《与冯伉书》。信中指出,当年在京不是因私事而是因公事而审议你的过失,“阁下岂以为怨乎?”王禹偁讲了历史上的贤人君子正确处理个人恩怨的事迹。书信正气凛然,以理服人,不卑不亢,希望冯伉向以德报怨的贤人看齐,增深两人的交情,不要在迁客愁穷之时耍自己的威风。王禹偁初到商州苦闷孤独,慨叹“端居寡俦侣,怀抱向谁开?”后来,两人在郊游做诗唱和、互访共饮畅叙中,逐渐消除了隔阂,有了共同语言,增进了友谊——“荒城共谁语,除却访同年”。冯伉也有君子之风,“淡交轻势利,孤达鄙荣迁”,不再计较昔日个人恩怨。淳化三年(992年)8月团练使翟守素病逝,冯伉升任知州,便让王禹偁住进宏敞的公署。这年除夕,冯伉携酒访问王禹偁,两人劝酒谈论得很投机。王禹偁喝醉沉睡了三日方醒。“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孤寂)共谁论?”在王禹偁来商州后的一年时间里,两人的唱和诗就有100首,冯伉请他编成了《商於唱和集》。可见,两人诗情友情深厚,已相互引为知己,在创作上相互激励影响,又成为一对诗友。993年四月,王禹偁获得“量移”到解州(今山西运城)任职,写有《留别仲咸》二首,其中说:“二年商於赖知音,惜别难藏泪满襟”,“科名偶得同年分,交契都因谪宦深”。离商前,王禹偁说商州离解州不远,要冯伉常寄给他新诗作,到解州后他给冯伉寄去自己的新诗,不忘两人的交情和商洛秀丽的山水。

      三、诗学杜白,独领风骚。王禹偁谪居商州共550天。这期间,他如笼中之鸟,政治上不能施展,只好等待来日展翅再飞,但闲散官职给了他写诗作文的充裕的物理时间和广阔而自由的心域空间。赋诗作文便成为他初到商州时,抒发胸臆的精神寄托——“日高睡足更何为?数首新诗酒一卮”。继之,则把写诗看成是比升迁荣辱更为重要的一件事——“生涯只在诗”,“从今莫厌闲官职,主管风骚胜要津”。在《怀贤诗》序中也说:“今待罪上洛,不与郡政,专以吟讽为事业。”王禹偁反对宋初诗文的浮华风气,提倡并继承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和精神,是那个时代致力于文学革新的旗手、一位承前启后的优秀作家,也是创作实绩最丰厚、成就最高者。他童年就爱看白居易的诗,到商州后他说:“予自谪居,多看白公诗。”“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师法韩愈柳宗元的文章、杜甫白居易的诗,在实践中致力于诗文革新。在商州这一时期,便成了他诗歌创作量多质高的黄金时期(他一生写有580首诗,在商州就写了180多首)。历代传颂、文学史上论及的名诗佳作也大都是在这期间产生的。如《村行》、《畲田调》、《感流亡》、《秋霖二首》、《寒食》、《春居杂兴》、《竹飗》等。“新文自负山中集“,他也认为在商洛期间写的诗文是最好的。王禹偁这个在政治上有抱负本可大有作为的人,却被北宋王朝贬逐,而在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下,诗歌创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名家大家。这正好应证了“国家不幸,诗家幸”,“祸兮福之所依”这两句话。他的诗富有强烈的现实性,关心天下雨雪旱涝,同情人民疾苦;敬慕历代贤者,责己为官不能富民安邦;敢于讽喻时政得失,鞭挞奸佞小人谋害贤良、窃禄尸位的卑劣;抒发自己无辜遭贬的孤愤困苦、世态炎凉之感,入世施展致君尧舜、造福百姓的志向;歌颂商山丹水风光的秀美和商洛风俗人情的纯朴。诗风朴素淡雅、明净洗炼、清新悦目、颇有情趣。欧阳修称赞,“元之独开宋风气”,“想公风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可见后人对他的文学成就和影响评价之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