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兵”王守先的抗战记忆

商报记者王骏文/摄
男儿志在四方部队里年龄最小的“娃娃兵”
1943年,浙江安吉上墅村,当时的王守先才14岁,自幼父母双亡的他和哥哥靠在地主家打杂讨口饭吃。那一年,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三纵队某部开到安吉,在上墅村驻军。王守先和村里的几个小年轻之前听说过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不同,从不欺压老百姓,喊老百姓帮忙干活还付工钱,所以就大着胆子和几名小战士聊了起来。接触之后,王守先发现新四军比传说中的还好,不过几天时间,他就和几名战士打成了一片,在战士们的鼓励下,王守先萌发了参军打鬼子的想法。
为此,王守先特地找到了一名姓蒋的副官,把自己参军的意愿告诉了他。蒋副官仔细端详了眼前的孩子一番后,笑着说:“你这娃站起来还没有38式步枪高,参什么军,回家去吧!”可当时的王守先铁了心要跟着新四军干,就整天缠着蒋副官,蒋副官被缠得没办法,就问他多大了,王守先谎称自己已经15岁。蒋副官告诉他,部队明天就要往南开拔了,如果他真想参军,就先回家安置一下,过几天到某村来找自己。两天后,王守先背着包裹赶上了部队,成为了部队里最年轻的“娃娃兵”。
壮士埋骨疆场目睹战友们和日军拼刺刀
参军后,由于年龄太小,部队首长就安排王守先做了一名勤务兵,专门负责后勤军备物资的运输。当时大部队正从天目山一路往北,攻打日军第60师团占领的宜兴县。日军被击溃后,所剩残兵200多人计划从宜兴城城门乘船沿水路逃往无锡。日军残兵行至城门口时,被驻守的哨兵发现,上级接到情报后,一方面立即派遣第七支队一营3个连300多人前往城门阻击日军,另一方面命令王守先等3名战士摇着船,将几挺轻机枪、几千发子弹和裹尸被送往前线。
王老说,当他们赶到城门口时,战斗已经开始,战士们已经把日军逼到河对岸的一片坟地里,双方近距离拼起了刺刀。战斗一直从上午9点多持续到下午4点,等到新四军一个团的援军赶到时,战斗已基本结束,日军残兵除了一名大佐和17名士兵被俘外,其余全部被歼灭。
王守先和战友们一起将阵亡的几十名战友和日军的尸体分成两排摆放,用裹尸被将战友们的遗体包住后进行了安葬。“那次战斗打得太惨烈了,近身刺刀战拼得血肉横飞,我军胜就胜在了勇猛二字上。”
战事屡生险情排除困难胜利就在前方
攻克宜兴后,王守先又随军过江攻克了高邮。在高邮战役中,王守先奉命施放烟幕弹协助大部队攻城,可由于当天风向不利,烟幕弹没有了用处,战士们只能架梯后明刀明抢地和日军交战。回忆起宜兴战役,王老至今都感到震撼不已,“我军的战士沿着梯子一批批地往城墙上爬,又一批批被守城的鬼子用尖刀刺中、石块掷中后跌落城下,梯子都被战士们的献血染红了!”在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后,宜兴城终于被攻破,此役共俘获日军900多人,日伪军数千人。
攻克宜兴后,部队未做任何停留,立即跑步向兴安镇前进。在兴安前线,由于战事吃紧,军需短缺,上级命令王守先和另一名勤务兵赶往宿迁某军械库运送一千发迫击炮弹至前线。接到任务后,王守先和战友赶着五辆牛车就向宿迁赶去,在回程途中,迎面遇到一名从前线下来的通讯兵,对方称前线有一挺重机枪的枪筒坏了,上级命令王守先再领一根枪筒回去。“当时我军的重武器本来就不多,一挺重机枪对战局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王守先让战友赶着牛车先回前线,自己则先通讯兵一步抄近路返回军械库去领取重机枪枪筒。但由于枪筒太重,王守先一人根本无法搬运,军械库的一名副官主动提出帮助王守先。两人将一百多斤重的枪筒横放在一辆破自行车上,用麻绳系紧,推着车连夜往兴安赶去。走出去几十里路后,自行车忽然爆胎,正巧这时遇到了那名通讯兵。三人合力将枪筒横置在马上,让通讯兵尽快送去前线。兴安镇战役于1946年1月告捷,江苏解放区与山 东解放区从此连成了一片。
抗战胜利后,王守先又先后参加了国内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并屡立战功。如今的王老虽然已经86岁高龄,但仍然担任着苏州新四军研究会顾问一职,平时常应邀去市区各中小学校开办爱国主义教育讲堂。每当被问到抗战胜利的原因时,王老都会说这么一句话:“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任何战争克敌制胜的最大法宝,这一点,共产党的军队做到了!”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