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号长王明林 被打伤右臂 他的号声没断

王明林(见右上图),89岁,1942年入伍,在三师八旅24团一营担任司号长。
到部队后,一共7名新兵包括王明林,都被调去学吹号。“吹号学了一年半,每天不断地练习。”由于此前没有任何吹号的经验,王明林他们都只能从头练起。那个年代,主要的通讯方式就是司号。号分很多种,战斗时有冲锋号、前进号,撤退号等攻击号,平时有起床号、出操号、收操号等差事号。司号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每个号音传递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告诉全体官兵。
“那阵子天天就是练吹号,每一种信号都反复练习,不能出一点差错。”王明林说,在战场上一旦吹错信号,那可能有上千甚至上万的战友会因此牺牲、负伤,所以他们都十分认真地练习,努力去记忆。
正吹着号,被弹片打伤右臂
王明林捋起右臂的袖子,记者看到,他的右臂上有一处清晰的伤痕,这是抗日战争时被鬼子的弹片打伤的。
“那一场仗在王油坊,我们后来叫它王油坊战役,那次战斗特别危险。”王明林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有些激动,他说这场仗,鬼子的兵力很强,敌我兵力悬殊。他作为司号长,冲在前线吹响号角,鼓励战友们奋勇向前。
司号员虽然不用带枪上战场参加战斗,但也并不轻松,而且同样具有危险性。平时不打仗的时候就吹差事号,一到战斗时就得跟着部队上战场。
“在战场上,吹号的和举旗子的目标特别大,很容易被敌人锁定,而一旦失去号角和旗帜的信号,士兵们就会失去方向。”王明林告诉记者,打王油坊战役时,他正在前线吹着号角,眼看着敌人打了过来,还没有反应过来,右臂就被打伤了。虽然是被弹片所伤,但他们坚持吹完。
二哥牺牲,没来得及见最后一面
从1942年当兵到1952年退伍,王明林虽然收获了荣誉,但也失去了不少东西。
“我二哥就在战场上牺牲了。”老人提起亲人,眼中含着热泪。他说二哥叫王风林,和他不在同一个营队,他在一营,二哥在二营。1945年打鬼子,二哥在一场战役中幸运地缴获了一支轻机枪,因为力气大,他就扛着机枪,准备带回营队。正弯着腰准备扛起机枪,谁想到这时鬼子冲了出来,残忍地杀害了二哥。
王明林的父亲接到通知,赶往部队,却只看见了儿子冰冷的遗体。“听他的战友说,二哥缴获机枪时,十分高兴,因此放松了警惕。他的后背被刺了几刀,身上还有枪伤,当场就牺牲了。”说到二哥,王明林的眼睛有些湿润,他说父亲和他都没来得及见二哥最后一面。
采访手记
王明林现在和儿子王大成住在一起,采访时,他拿出了四枚纪念章,均为解放战争时期的。王大成遗憾地说,这些年搬过三四次家,本来一共九枚纪念章遗失了五枚,几乎都是抗日时期的章。王明林现在身体还行,除了肺部有些老毛病,其他都还好。采访时,他还招呼家人拿出饮料给记者解渴,一直面带笑容。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