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司号长王明林 被打伤右臂 他的号声没断

2015-07-25 16:25:31来源:

打印 字号: T|T

王明林(见右上图),89岁,1942年入伍,在三师八旅24团一营担任司号长。
    中国江苏网7月22日讯 16岁的时候,因为家里穷,王明林和二哥一起参了军。“家里穷,孩子养不过来,我和二哥就当兵了。”家里子女7个,4男3女,他排行老三。

    到部队后,一共7名新兵包括王明林,都被调去学吹号。“吹号学了一年半,每天不断地练习。”由于此前没有任何吹号的经验,王明林他们都只能从头练起。那个年代,主要的通讯方式就是司号。号分很多种,战斗时有冲锋号、前进号,撤退号等攻击号,平时有起床号、出操号、收操号等差事号。司号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每个号音传递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告诉全体官兵。

    “那阵子天天就是练吹号,每一种信号都反复练习,不能出一点差错。”王明林说,在战场上一旦吹错信号,那可能有上千甚至上万的战友会因此牺牲、负伤,所以他们都十分认真地练习,努力去记忆。

    正吹着号,被弹片打伤右臂

    王明林捋起右臂的袖子,记者看到,他的右臂上有一处清晰的伤痕,这是抗日战争时被鬼子的弹片打伤的。

    “那一场仗在王油坊,我们后来叫它王油坊战役,那次战斗特别危险。”王明林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有些激动,他说这场仗,鬼子的兵力很强,敌我兵力悬殊。他作为司号长,冲在前线吹响号角,鼓励战友们奋勇向前。

    司号员虽然不用带枪上战场参加战斗,但也并不轻松,而且同样具有危险性。平时不打仗的时候就吹差事号,一到战斗时就得跟着部队上战场。

    “在战场上,吹号的和举旗子的目标特别大,很容易被敌人锁定,而一旦失去号角和旗帜的信号,士兵们就会失去方向。”王明林告诉记者,打王油坊战役时,他正在前线吹着号角,眼看着敌人打了过来,还没有反应过来,右臂就被打伤了。虽然是被弹片所伤,但他们坚持吹完。

    二哥牺牲,没来得及见最后一面

    从1942年当兵到1952年退伍,王明林虽然收获了荣誉,但也失去了不少东西。

    “我二哥就在战场上牺牲了。”老人提起亲人,眼中含着热泪。他说二哥叫王风林,和他不在同一个营队,他在一营,二哥在二营。1945年打鬼子,二哥在一场战役中幸运地缴获了一支轻机枪,因为力气大,他就扛着机枪,准备带回营队。正弯着腰准备扛起机枪,谁想到这时鬼子冲了出来,残忍地杀害了二哥。

    王明林的父亲接到通知,赶往部队,却只看见了儿子冰冷的遗体。“听他的战友说,二哥缴获机枪时,十分高兴,因此放松了警惕。他的后背被刺了几刀,身上还有枪伤,当场就牺牲了。”说到二哥,王明林的眼睛有些湿润,他说父亲和他都没来得及见二哥最后一面。

    采访手记

    王明林现在和儿子王大成住在一起,采访时,他拿出了四枚纪念章,均为解放战争时期的。王大成遗憾地说,这些年搬过三四次家,本来一共九枚纪念章遗失了五枚,几乎都是抗日时期的章。王明林现在身体还行,除了肺部有些老毛病,其他都还好。采访时,他还招呼家人拿出饮料给记者解渴,一直面带笑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