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蔡元培恩师王颂蔚

2015-07-19 09:00:43来源: 太原晚报 智效民

打印 字号: T|T

  2015年是蔡元培的恩师王颂蔚逝世120年。王颂蔚出身于苏州世家望族,苏州王氏人才辈出,到了清朝末年,王氏后人在科学技术方面多有建树,王颂蔚及其子女特别引人注目。

  王颂蔚早年就读于苏州正谊书院(草桥中学的前身),师从著名学者冯桂芬。正谊书院先后培养出吴大徵、陆润庠、叶昌炽、王颂蔚、管礼耕、柳商贤、潘锡爵、袁宝璜等众多人才,其中王颂蔚和叶昌炽、袁宝璜在当时就有“苏州三才子”之誉。冯桂芬晚年致力于史志编修,曾邀请王颂蔚协助纂修《苏州府志》。

  据《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介绍:“王颂蔚(1848~1895)江苏长州(今苏州,自署亦作莫厘)人。原名叔炳,字芾卿、黻卿,号蒿隐……光绪六年进士,吴门著名藏书家。官至三品衔军机处行走户部郎中”。这里所谓“莫厘”,是指苏州太湖东山的主峰莫厘山。因为苏州王氏居住于此,所以世人称其为“东山王氏”或“莫厘王氏”,这就是王颂蔚自称为莫厘人的原因。

  王颂蔚不仅做官清廉、为人耿直、讲求实学,还对蔡元培有知遇之恩。1890年,蔡元培在北京参加会试,考官是王颂蔚。高叔平在《蔡元培年谱》中有如下记载:1890年,蔡元培参加“会试时,属考官王颂蔚(蒿隐)之房。首场不类八股文,王奇之。及二、三场卷,则引经据典,渊博异常。遂合三场试卷,盛为延誉,郑重推荐。”1892年春,蔡元培再次“去北京,补复试,在保和殿应殿试,被取为第二甲第三十四名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见该书第5页,中华书局1980年第1版)

  为什么蔡元培要在两年之后才“补复试”呢?曾任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蒋复璁对此有所解释。他说他认识王颂蔚的大儿子王季烈。有一天王季烈突然问他,你知不知道蔡先生为什么要在两年之后再补考呢?蒋当然不知其故,于是他给蒋复璁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蔡元培年轻时爱写古字且文章古奥,这本来不适于科举考试,但是在乡试中却遇到了他的第一位恩师李文田。李酷爱书法,对这位年轻人的奇古博雅极为赏识,所以录取蔡元培成为举人。

  第二年蔡元培进京参加会试,依然如法炮制。考试结束后他去拜访李文田,李叹息道:“你真糊涂!我告诉你,你这种文章是不适宜于科举的!只有我李某人能够赏识,你才中了举人,没有第二个人会再来赏识你的文章,你怎么现在还再做这样的文章!你没有希望,没有希望!”(《追忆蔡元培》第87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听了李文田的话以后,蔡元培以为录取无望,便离京南下。没想到发榜的时候,他却榜上有名;只因为他已回到南方,误了当年的殿试,所以只好在两年后再去补考。后来蔡元培在日记中有“谒王黻卿师”、“王芾卿师招钦广和居”等记录(《蔡元培日记》第18页、第2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可见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王颂蔚在精神上受到巨大刺激,于1895年在北京去世,终年48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