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法门寺的传说

2015-07-14 09:59:52来源:凤凰陕西综合

打印 字号: T|T

法门寺
关中塔庙之祖

    法门寺位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因安奉释迦牟尼佛之指骨舍利,而得“关中塔庙之祖”的尊称,亦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恒帝、灵帝年间(147-189),发迹于北魏约公元499年前后,现寺内尚存对的北魏千佛残碑就是立塔建寺后不久树立的。当时称“阿育王寺”(或“无忧王寺”)。隋朝时,改天下佛寺为道场,阿育王寺改为“成实寺”。唐初时,高宗李渊改名为“法门寺”,因此被誉为“皇家寺庙”。

法门寺的传说

    关于法门寺,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周朝后期,美阳村有个姓法,名阿门的穷苦书生,自小父母双亡,当时殷周王横征暴敛,贪图美色,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此时,释迦牟尼已经在印度创建了佛教,并已经传到了中国。法阿门笃信佛教,他一面向朝廷上书,建议周王关心天下疾苦,整顿官吏和世风民俗,发展耕稼;一面在当地建立“教坛”,宣扬佛教,普度众生。

    当朝周天子认为法阿门所宣扬的是“异端邪说”,下旨缉拿法阿门问罪。法阿门据理力争,不畏酷刑,终被残害。此事一直传到印度释迦牟尼耳朵里,他深被感动,便对他的国王阿育王说:“我入化后,汝将吾体断成四万八千块,一块送往东土周朝法阿门的故居,其余分送世界各地。”释迦牟尼涅槃后,阿育王遵照释迦牟尼的遗嘱,先将“真佛”遗体净身,然后拜七七四十九天,按照习俗将遗体火化,并爆裂出红、紫、黑三种形如骨指、灵盖骨、骨片等四万八千块圆形圣物,差鬼神于一夜之间,遣送于世界各地。其中一节佛指舍利送到法阿门的故居。据说佛指舍利送到之夜,灵光闪耀,祥云升腾,在法阿门诵经之坛顷刻耸立起一座几十丈高的秀丽雄伟宝塔,而且庙宇楼舍厅廊耸然林立,金光闪闪,笙鼓喧天。塔顶闪现出红、黄、蓝、白、紫五色彩光,香烟袅袅,祥云冉冉。塔底洞穴金光耀眼,水银池上泛有一艘金船,船上金莲花从中置宝匣,匣内珍藏一枚佛指舍利。从此,此寺院被视作释迦牟尼遗体“真身”之地(又说此寺是阿育王遣鬼神送佛骨而成),故称“真身阿育王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法阿门为佛教事业捐躯,故将阿育王寺改成法门寺了。
 
法门寺

镇寺之宝

    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独一无二的崇高圣物。法门寺地宫所发现的4枚佛指骨舍利,最令人瞩目。第一枚舍利藏在后宫的8重宝函中,长40.3毫米,中空,竖置在金塔基银柱。第二枚藏在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形状与第一枚相似。第三枚藏在后室密龛五座宝函的白玉棺中,管状,长37毫米,白中泛黄。第四枚舍利藏在前室彩绘菩萨阿育王塔内,色泽、形状与第一枚相似。经赵朴初和周绍良先生鉴定,其中第二枚是灵骨即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其余三枚是“影骨”。是唐朝皇帝为保护真骨而命人仿制的。但在佛教徒眼中,“影骨”也是圣骨,与真身舍利具有同等意义。恰如赵朴初居士所写:“影骨非一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

优美的传说——巧娇跪石

    法门寺上殿前的正中甬道上,嵌着一块长60厘米,宽55厘米的青石,青石正中凹陷成两个圆形窝窝,又光又亮,形似跪印,传说为古典戏《法门寺》中民女宋巧姣告御状时用膝盖跪成的,故称“巧娇跪石”。


    宋巧姣是明代陕西宋家庄人,自幼丧母,和父亲、弟弟相依为命,弟弟宋兴儿年幼就给乡绅刘公道当童工,可是有人陷害刘公道,将一个人头扔进刘公道后院,刘公道怕惹官司,让宋兴儿将人头扔进井内,又恐宋兴儿泄密,将其打入井中,杀人灭口,然后又报官诬称宋兴儿窃财畏罪潜逃。县令将宋巧姣和他父亲一起抓铺入狱,由于她据理申辩,被打入死牢。宋巧姣得知刘瑾陪同皇太后来到法门寺拜佛降香,冒死撞殿告御状。宋巧娇嘶声喊冤,悲号哭诉,感动了皇太后发善心,遂唤宋巧姣诉明冤情。传说,宋巧娇哭诉完起身后,她膝下所跪的石头上便出现了两个圆圆的膝印儿,表鸣冤之久,哭诉之长,连天地也感动,致使膝下硬石凹陷。以后,人们就把这块留有膝窝的青石叫“巧娇跪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