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龙湖区外砂镇王天性纪念馆成德育基地

2015-07-05 22:41:11来源:定居网

打印 字号: T|T

 
   
王天性纪念馆
 

  潮汕大地上名贤辈出,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往往成为后人立世处事的榜样。在龙湖区外砂镇林厝村,村民们常年以来都在纪念一位名叫王天性的明代清官,他们不仅时常以这位先贤留下的警言和训导来教育子女,更是筹资创建了“王天性纪念馆”,将它作为廉政教育基地,以弘扬清正廉洁、为民办事的精神。

  当地老人多处奔走建成纪念馆

  近日,记者来到了王天性纪念馆,这是一座具有潮汕特色的祠堂式建筑。大门两侧外墙刻有“南昌循吏,潮郡邑贤”八个烫金大字,此外还挂着“文物保护单位”、“外砂镇中小学生德育基地”等牌匾。走进馆内,四周都有介绍王天性传记的资料,此外还收藏了了明嘉靖年间广东监察御史张守约亲笔题赠的牌匾“清风劲节”,以及王天性的真迹“思无邪与其进也,蒙不洁趋而避之”。

  记者从几位村民的介绍中得知,王天性纪念馆原本是村里的一座老祠堂。20多年前,外砂镇一群老人在收集史料纪念先贤时,无意中挖掘出明代知名清官循吏王天性勤政廉政的史实。本着纪念先人、教育后人的目的,老人们积极奔走收集资料,旨在创建一座“廉字号”纪念馆。期间,他们自费到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图书馆和潮州市、揭阳市博物馆查阅原始材料、复印原件,甚至通过海外关系,把珍藏于海外的文物要回来或赎回来,并远赴江西、安徽,到王天性为官的地方查阅历史档案。

  老人们的热情也感动了众多干部群众,大家纷纷出钱出力相助。2005年,王天性纪念馆正式建成并开放,老人们还成了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

  王天性清廉为官为后人所传颂

  记者查阅史料了解到,明代知名清官王天性是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林厝村人,明朝嘉靖年间先后在安徽、江西、南昌为官,建树颇多,深受百姓爱戴。在他任丰城知县时,大胆解除了农民的不合理负担;初任上高县令,即立誓推行廉政,并告诫其他官员不得贪赃枉法。

  王天性还还自编“官要钱,死他乡,吏欲钱,男为盗,女为娼……”的歌谣,让巡夜更夫摇铃反复唱诵。同时开展“锄奸剔蠹”,大力清理积案,使贪官污吏惧怕而纷纷自动告退。任南昌通判(正六品官)政绩显赫,深受万民拥戴。奸臣严嵩党羽多次拉拢他加入严氏阵营,且许诺提拔为布政使司,天性始终不为所动,结果得罪奸人,落职归乡。尽管后半生生活十分窘迫,但王天性一再告诫为官的子孙不能有贪婪之举,而且在自己著述的《澄海县志》、《千字文》,以及诗集、文集中,留下大量的警言和训导,成为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几百年来,王天性的廉洁、勤政、为民的故事一直为外砂镇广大群众所传颂。

 

  在林厝村,村民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故事:王天性的儿子出士到福建为官,三年卸任满载金银回家,王多次逼问,最终获悉这些财富是其子搜刮民脂民膏而来,他十分气愤,命家人将儿子捆绑沉江,幸得村里父老乡亲劝说,才免其一死。王天性遂命令儿子将金银全数献出,建筑江堤,其间还命其子挑土抬石建堤,以示惩罚。

  成为林厝村村民育人平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王天性纪念馆不仅成为村民们用来教育子女的平台,我市各级党政干部和学校师生还经常组织到纪念馆开展廉政教育,以王天性的事迹来作为自己的精神标杆。外砂镇党委和纪委还决定组织人力继续搜集、挖掘包括王天性在内的外砂镇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的官员廉政勤政的事迹充实馆藏,让“王天性纪念馆”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活教材”。

  王天性纪念馆常务理事会主要负责人王海告诉记者,林厝村的人们都以自己村出了这么一位廉洁清官而感到自豪,他们都以王天性作为榜样,将他留下的大量反腐倡廉的警言和训导作为自己的家风,传颂一代又一代。王海以王天性真迹的其中两句话“思无邪与其进也,蒙不洁趋而避之”来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在与人相交时必须注重对方的品质,思想清澈无杂念的人我们就要和他共同进退,而那些思想已经蒙污的人我们便要趋而避之,不可与其过多往来。“建立这样的纪念馆,是为了警醒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必须保持无邪的心境待人处事,才能无愧于心。”王海说。本报记者 黄泽群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