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和词,从宫廷走向民间

郑渝川
盛唐气象是华夏文明史上最为璀璨绚丽的篇章。而这其中,又包括繁盛的乐艺。唐代历代君王爱好音乐,有很高的音乐艺术素养,并为此设立了专供皇室享乐的乐艺机构。音乐演出也密切地融入到唐代政界名流、文人墨客乃至平民阶层的社会交往中,不少有名的唐诗就由诗人在这类活动场合现场创作,一些作品甚至就是专为乐工、乐伎而作。
新星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加拿大华裔学者王立所著的《欢娱的巅峰:唐代教坊考》。这是一本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作者以唐代乐艺机构为研究对象,深入梳理了历史典籍及历代文艺、礼乐研究著作,弄清了唐代各类音乐机构的所属关系、人员构成、日常职能和表演项目,指出并修正了长期流传于学界的一些谬误定论。全书视野开阔,不仅翔实引介了唐代长安、东都洛阳的中央级乐艺机构,而且还介绍了中唐和晚唐时期,分布于各节度使幕府的官伎,以及长安北里的市井伎。
全书开篇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乐户制度。华夏文明早期时期,音乐已经被赋予了礼仪教化和悦人耳目的双重功能,也正因为此,不同时期都存在对音乐作品、国家音乐机构及从业者的推崇。尽管音乐本身在古代显得十分重要,但历朝历代,乐户的社会地位都不高,北魏之后,出现了犯官亲属充当乐户的成例。元代和明代,乐户甚至被列为社会最底层,这一制度在清初被废止。
书中第二章介绍指出,唐帝好乐之风在中国历史空前绝后,多位皇帝不仅懂乐理,会乐器,还能亲自作曲。但初唐、盛唐时期和中唐之后的时期,乐艺发展的动力存在显著区别,“安史之乱”之前,唐代君王重视乐艺,不仅是为了满足个人享受,而且也有意借音乐施行教化,具有很强的主动性。但在中唐之后,藩镇割据再加上中枢宦官专权,各方势力有意识让唐帝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乐。
唐玄宗在开元二年还设立了另一所宫内乐舞机构梨园,他本人还振兴了盛唐时期原本已经衰微的清商乐,使之变成了法曲。法曲在后来继续发展,演化出专门的为乐制词。唐代的宫廷女乐也常参与词的创作和传播,书作者指出,宫廷女乐在词兴起时在宫中表演,后来使之传入民间。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姓宗祠对联门楣题辞
- · 吟族谱诗
- · 王氏宗祠通用對聯
- · 宁溪王氏诗词歌赋
- · 闽南王氏宗祠联之一
- · 福鼎召开赤溪楹联楼群全国征联大赛颁奖大会
- · 夏日诗词: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 · 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
- · 王士进录安徽王懿修诗抄
- · 户县王氏先辈诗词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