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著名作家王蒙谈新疆文化发展历程

2015-06-26 10:01:07来源:亚心网

打印 字号: T|T
    著名作家王蒙谈新疆文化发展历程

    拒绝现代化保护不了民族传统


    在25日的“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新疆”首场文化讲座活动中,著名作家王蒙以“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为题,讲述了新疆文化的发展历程。他说,现代化对传统文化来说既是冲击,也是保护。拒绝现代化,是保护不了自己的民族传统的。

    谈传统文化

    文化是多元的又是一体的


    王蒙说,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渗透着中原和西域文化的不断交融,是多民族共同的文化追求。文化是互相影响的,它是多元的。但是文化又是一体的——在整个中国,不管是中原地区文化,还是新疆地区的文化,还是藏区的文化,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拥有共同的文化理念,一致的价值追求。

    他用32个字来概括:敬天积善、古道热肠;尊老宗贤、崇文尚礼;忠厚仁义、太平和谐;勤俭重农、乐生进取。这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和相互吸收的优秀成果。

    王蒙说,生活中各种文化是相互交融的。比如汉族文化一直受外来文化影响,有一个著名的词牌叫《苏幕遮》,这是由西域传来的一种歌曲旋律与节奏,谁确定了这个词牌呢,是唐明皇李隆基。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1934年生于北京。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9月7日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

    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曾先后在新疆伊犁、乌鲁木齐等地生活、工作了16年,对新疆的风土人情了解颇深,对新疆人民怀有深厚感情。他曾说过“新疆有恩于我们”,并著有《你好,新疆》、《这边风景》等描写在新疆生活的情景和经历的著作,他能讲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就是在伊犁巴彦岱工作生活期间学会的。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等职。

    任何一种东西,当它传播到一个省区或者一个民族,必然要本土化。

    王蒙用鲜活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比如拉面,过去北京把这种面叫抻面,它的卤与我们在新疆做的完全不一样。不但新疆的拉面与北京的拉面不一样,而且南疆的拉面与北疆的拉面也不一样。南疆的拉面一条长长的,一圈一圈盘着。北疆的切成许多小剂子,然后一条条拉成面煮着吃。”

    在新疆生活了16年的王蒙谈及了新疆的伊斯兰文化。他说,伊斯兰文化注重生命和生活,在诸多方面通情达理、具有人文情怀。当然,西域文化不简单等同于伊斯兰文化,新疆的民间文化也不简单等同于伊斯兰文化。

    新疆文化总体是一种乐生的文化,认为人活着应该快乐。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是一种乐生的精神。这些都说明

    中华文化是有整体性的,“乐生进取”,与西方文化强调竞争、优胜劣汰不太一样。

    谈现代化

    对传统文化既是冲击也是保护


    “共同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不是件易事。”王蒙重点谈到了现代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每天都在积累,也每天都在消失。”王蒙依然用食物来举例,他说,由于交流、商业发展的关系,为了适应大多数人的口味,馕这种传统食品变得越来越松软。

    “在现代化进程中,生活生产都要发生变化,产生很多新问题,如何理解和接受这种发展?如果心态不好,就会觉得失望、困惑、不适甚至反感。你会想,这世道会变成什么样?然后陷入自我恐慌。”王蒙说,现代化不是万无一失的,不是完美无缺的,现代化有时会让你感觉离自己的传统文化越来越远,但是,现代化可以提高眼界,发展文化,使各民族从中得到利好。

    王蒙强调,现代化对传统文化来说既是冲击,也是保护,学习现代先进文化和先进思维,是保持一体化的同时保持多元化的关键。正是由于现代化,我们有实力对传统文化做大量保护、继承、弘扬的工作,比如十二木卡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

    “用拒绝现代化的方法,你是保护不了自己民族传统的。恰恰是在急剧的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保护了许多典籍和文物”,现代化让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更高的自觉,更多专家从事传统文化的抢救和传承。

    王蒙说,把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对立起来,拒绝接受现代文化,结果必定是倒行逆施,现代科教事业、新兴产业都不能忽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不能使新疆变成边缘化和落后封闭的地方。他强调,少数暴恐分子提倡的根本不是民族文化,而是狭隘和仇视。

    王蒙用邓小平谈教育的一句名言来结束他的演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他说的既包括教育,也包括整个民族文化的前瞻与方向。(邢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