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波舍家弃学赴战场

2015-06-12 11:42:39来源:京郊日报(北京)

打印 字号: T|T
   王波(1911-1943),原名王慕禹,辽宁沈阳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就读北平中国大学。1937年随白乙化赴绥远垦区,参加抗日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6月任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大队教导员。1940年1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三营教导员。同年4月率三营先期进入密云开辟丰滦密抗日根据地。1943年5月任丰滦密地区队政委、中共丰滦密县委委员。同年11月11日,在指挥南香峪战斗中不幸受伤被俘,英勇就义,时年32岁。

  曹友林

  王波自幼聪敏好学,但家境贫寒,无力读书。后与当地苏家定下娃娃亲,由苏家出钱供其上学。1931年王波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遂与苏家女苏雪金完婚。九·一八事变后,王波告别新婚妻子,只身流亡关内。后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并接来妻子陪读。然而日寇的魔爪继续伸向华北,平津危急,王波再也无法安心读书,决心弃学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这天,王波对已怀孕的妻子讲明了自己的志向和想法,请妻子回原籍等候消息。苏雪金理解丈夫,但想到夫妻一别,不知何时能见,忍不住痛哭失声。王波温存劝慰:“你是个好妻子,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咱不能只顾小家不顾国家。我送你回家是为救国,抗日胜利之日就是你我夫妻团聚之日。”苏雪金说:“那我腹中孩子怎么办?”王波说:“孩子只能暂时托付给你了。如是男孩儿,让他子承父业;如是女孩儿,请你好好抚养。如果我为国牺牲了,九泉之下也感你大恩!”

  第二天,王波送苏雪金登上回东北的火车,夫妻洒泪而别。妻子走后,王波毅然放弃了中大的学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救亡活动中。他一边靠打工养活自己,一边撰写文章,奔走呼号,进行抗日宣传和鼓动工作,并参加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时,王波遇到中大学长白乙化,随他奔赴绥远垦区,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垦区暴动,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王波长于文笔,绰号“高尔基”,在抗日先锋队一直负责编辑《抗日先锋》小报。又随抗日先锋队在八路军三五九旅培训数月,学习了八路军的战斗作风和战术指挥,成为文武双全的指挥员。

  1940年4月,王波奉命率十团三营先期进入密云山区。由于云蒙山地处伪满与伪华北统治区的接合部,当地百姓不了解共产党八路军,见八路军进村就上山躲藏。王波要求指战员严格执行纪律,不动群众一针一线,临走时街院扫净,水缸挑满,猪鸡入栏。百姓从没见过这样的仁义之师,愿意和他们接近。王波立即派出工作组,深入各村宣传抗日,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村政权和救国会、自卫军等。6月,以密云云蒙山区为中心、地跨长城内外的丰滦密抗日游击根据地正式宣告成立。

  王波深谙游击战术,协助营长指挥作战,机动灵活。1940年9月,4000余日伪军连续78天对丰滦密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王波奉命率三营在根据地内开展反“扫荡”斗争。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王波一面组织群众坚壁清野,开展麻雀战骚扰敌人,一面指挥部队灵活游动于大山之中,寻机打击疲困之敌,历经大小37次战斗,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彻底粉碎了“扫荡”。其中王波亲自指挥一次伏击战,由于时机和地形选得好,指挥得当,仅半小时就结束战斗,以极小代价歼灭伪满讨伐队70余人,缴获机枪3挺。十团战士和丰滦密群众这样评价王波:“平时像个文弱书生,打起仗来不输猛龙。”

  1943年5月,由于抗日军民顽强坚持斗争,丰滦密根据地不但没被摧毁,抗日武装反而越战越强,在此形势下成立了丰滦密地区队,王波任区队政委。王波协助区队长师军指挥部队不断打击日伪军,取得了香水峪战斗、石塘路战斗、榆树底下战斗等胜利,恢复了大片被敌人蚕食地区。

  这年秋,日伪军像往年一样,到处抢粮食。为保护群众利益,五区队开展了护秋斗争。11月11日,接到伪满军一个连到南香峪村抢粮的情报,王波亲自指挥五区队二连火速前往打击抢粮之敌。战斗开始后,二连占据村北山头向敌人猛烈开火,伪满军开炮还击。突然,一颗炮弹落下,王波被炸伤,昏死过去。接替指挥的二连副指导员上任不久,没有作战经验,以为王波牺牲,慌忙带部队撤出战斗。

   王波苏醒后,见伪满军已逼近,自己却无法行动,急忙将记有机密的笔记本烧掉,脸上露出坦然的微笑。敌人看出他是个官,如获至宝,将他抬进村立即拷问。王波鄙夷地看着敌人,冷笑说道:“别费事了。你们想得到什么我都知道,可我能告诉你们吗?做梦!”伪满洲军连长抽出刀来,威胁说:“再不说我就劈了你!”王波哈哈大笑:“我们八路军,生为抗日,死又何惧!你们这帮汉奸走狗,背叛祖国,助纣为虐,帮着日本鬼子屠杀中国人,简直猪狗不如!我今天死得其所,可你们呢,必然死无葬身之地!”敌人恼羞成怒,挥刀将王波杀害,并砍下头颅带回去邀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