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 七成受访者赞同弘扬祭祖文化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203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3.6%的受访者清明节曾去扫墓。69.9%的受访者赞同在全社会弘扬中华祭祖文化,让更多年轻人理解这种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
河北农村小伙子刘志浩告诉记者,在他的家乡,人们十分重视丧葬和祭祀。家中老人自然死亡后,遗体要停放3天才能下葬。所有村民都要参加葬礼,送上帛金。逝者家人需要准备棺椁、寿衣、纸钱、冥器以及逝者珍爱的物品陪葬,还要置办流水席。葬礼过后,家属要带着礼物向参加者一一谢礼。头七和每年清明节、中元节、春节,亲人都要去祭奠逝者。如果是父母过世,儿女家里3年都不能贴春联。
中国人为什么历来重视丧葬和祭祖?调查中,78.9%的受访者认为目的在于纪念逝者,55.2%的受访者表示这一传统体现着孝文化,48.7%的受访者感觉这样有利于增强家族凝聚力,47.8%的受访者表示可以表达对逝去先人的敬畏。
“每年清明,我都会带上儿子开4小时的车回老家扫墓,希望这种传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河北石家庄市民王英说,“但和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样,我的孩子想法新潮,家庭观念也比我们这代人淡薄。他可能不会再像长辈一样,对祭祀有那么深的情结。”
在刘志浩看来,传统的丧葬和祭祖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确实减弱了。“参加祖父母葬礼和祭扫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更不必说其他亲属。我身边很多朋友并不认可焚烧祭品的方式,有的人很反感哭葬。”在刘志浩看来,除了年轻人观念变化,远离家乡、扫墓不便也是导致传统丧葬文化影响力变弱的因素。
调查显示,48.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传统祭祖文化在当下影响力依然很大,42.7%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力一般,5.9%的受访者感觉传统祭祖文化已没有多少影响力。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