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翰墨了得------《升仙太子碑》(组图)
《升仙太子碑》碑额
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巧隐十个鸟形笔画,以“飞白体”书就,行书和草书相间。作为唐代飞白书遗存未几中的佼佼者,而被书法界推崇。
《升仙太子碑》拓片(局部)
《升仙太子碑》是武则天76岁时所写,原碑现藏河南省洛阳市东南约35公里,今偃师县府店缑山之巅。此处原有升仙观一座,今不复存在,仅留此碑。碑高6.70米、宽1.55米、厚0.55米;碑文33行,行66字,行草相间,接近章草。
武周圣历二年(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而撰写。碑文表面记述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故事,实则歌颂武周盛世。笔法婉约流畅,意态纵横。《宣和书谱》对武则天书法的评价是:“凛凛英断,脱去铅华脂粉气味,其行书驭驭能有丈夫胜气。”
2006年,这方巨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彰显着女皇的雄才大略,饱含着书法神韵。她开启了草书刊碑之先河。
热播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年轻时的武则天在复杂的宫廷政治斗争中,因聪慧、果敢、善良、正直而立于不败之地,而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仅靠“宫斗”自然是不能成为一代女皇的,还需要更多“利器”,学识是最重要的一项,这从她存世的书法作品中可见一斑。
能够进入中国书法史的女书法家并不多,尤其在男尊女卑的古代,更是寥若晨星。多数女书法家很难留下一点断简残篇,让后人目睹的作品少之又少,而女皇武则天留下了一方《升仙太子碑》,以证其书法造诣。
清人厉鹗在他所著《玉台书史》中记录了211位中国历史上的女书法家,这也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对历史上女书法家的整体梳理。其中第一卷《宫闺》中的女书法家最多,共有55位,可见“后宫”女书法家在历史上的地位之重。让人惊讶的是,从汉代的孝成许皇后起,共有29位皇后进入书法史,另外,还有贵妃、公主、女官共20余人。女书法家中皇后如此之多,一是她们地位显赫,更有“话语权”,正史记载中方有其一席之地;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书法让这些女性不同于寻常之辈。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才人徐惠为了博得李世民欢心,投其所好,勤练王羲之《兰亭序》,这是唐代后宫的真实写照。唐太宗李世民是文武兼备的英才,据《全唐书》记载,李世民喜好文艺,擅长诗文,对王羲之的书法尤其钟爱,他还专门写了书法论著《笔法诀》等,他的《温泉铭》在书法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因为皇帝的喜好,在科举制度中,书法也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指标。《新唐书·选举志下》中记载,科举“铨选”时,会先试书法和判案的文词,综合考虑德行才授官职。当时,出现了唐宫廷内外都竞相练习书法的现象。
北朝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里说:“书疏尺牍,千里面目”。其实,中国人从古代就把书写看作是形象的代表、修养的体现和心迹的流注,所以历代都重视书写,而绝大多数学习书写汉字的人都想写得美一些,都想用书写表达自己的修养,也可以说这就是在练习书法。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汉字的书写和书法是统一的,汉字的书写及其演变发展构成了书法史。在汉字书写中,不追求书法是个例外,正如在音乐中制造噪音是个例外一样。
不得不说的是,唐高宗李治也是一位不错的书法家,在电视剧中,稚奴善良、懦弱,其实从他留下的碑文可知,李治配得上书法家这一称号,《新唐书》记载李治“非治世之才,无心于王政,钟情于翰墨”。
武则天是李治朝的皇后,能成为女书法家中翘楚,自然有其过人之处。武媚娘天资聪颖,入宫前就已经有良好的书法基础,加上在宫内的熏陶,有意无意迎合君王喜好,她能最终独掌大权,也并非偶然。
迄今发现的武则天书法遗存有《升仙太子碑》、《荐福寺碑》题额和《崇福寺题额》。
人常道,书法是心灵的艺术,作为后宫佳丽的武媚娘陷在“宫斗”中时,或许能让书法帮助她,以无目的为目的,在屏气凝神的黑白世界中,获得心灵上的些许自由。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