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郡东阳南里世系参考图
东阳南里琅琊世系
编者按:王中,现任江苏省送变电公司总工,高级工程师,出身浙江东阳,2001年应东阳市六石镇王村村长邀请,参与并主持《鹤岩马涧王氏宗谱》续修。该支王氏据谱载属琅琊世系,王羲之裔孙王熊之曾任东阳剌史,王熊之七世孙王明(765-847)定居玉山南里,被尊为东阳王氏始祖,其十四孙王墀又为鹤岩(王村)始祖(胞兄王垍迁马涧),从此蔓延枝繁,昌盛腾达,宗传族发。
重修浙江东阳《鹤岩马涧王氏宗谱》王中序
(一)
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人之有祖,与木本水源同理。当今社会,人口流动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截止民国丁亥修谱为止,吾族未见子孙移居省外,如今子孙遍及中华,甚至镁、加等国。族之繁荣与国之昌盛相辉映。宗谱续修将便于吾族同胞寻宗问祖,追本求源。
黄帝姓姬名轩辕,其五世孙后稷为周朝始祖。公元前551年,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获罪,被废为庶人,黜居太原而薨。公元前544年,灵王驾崩,晋弟姬贵继位为景王,封晋子宗敬为司徒,人称“王家之子”,遂以王为姓,并尊姬晋为王氏始祖。
传数世至秦末,王元避乱居山东琅琊郡;又传数世越两汉至晋,孝子王祥(184-268)与同父异母弟王览居临沂。西晋末年,览之孙王旷为淮南太守,与堂兄王导(276-339)等向琅琊王司马睿献策移镇建康(今南京)。318年,睿在健康称帝,史称东晋元帝;导任丞相,堂兄王敦(266-324)握重兵,时称“王与马,共天下”。
旷子羲之(303-361),为东晋会稽郡刺史、右军将军。羲之生七子,其三名徽之(330-386),徽之生桢之,桢之生翼之(旧谱载翼之为羲之第五子,有误),传数世至熊之,为南朝齐(479-502)之东阳郡刺史(注:应为隋刺史)。东阳郡系266年分会稽郡而置,辖金衢流域诸县,562年改名婺州。又传数世至王明(765-847),由青田紫坑界牌迁居东阳县玉山南里。东阳县之名始于唐朝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南里、鹤岩历次修谱均以王明为内纪世祖。
南宋嘉定三年(1210),第十四世常二公王墀由南里始迁鹤岩(王村),胞兄常一公王垍此前已迁马涧(石马)。从此,蔓延枝繁,昌盛腾达,宗传族发,为乡里所瞩目。
鹤岩谱曾经21次编修(详见《鹤岩王氏与鹤岩谱》)。康熙十年后,东溪与鹤岩分谱。1895年东溪派申请合谱,并于1917年实施。分谱300年后的詹庄派,今次闻讯携清代旧谱前来合谱,现已查明其为第21世兆平公后裔。因历史原因,葛覃山派民国丁亥未能上谱,今次重新合谱,足见同祖裔孙血浓于水,分久必合乃人心所向。
(二)
鹤岩王氏素具爱国之心,投军报国代有传人。古有南宋常11公王霆为国戍边,马革裹尸,千百年来纪念王霆大将军的王村大将殿香火不绝。近有抗日将士或奔走呼号宣传鼓动,或驰骋疆场为国殉身。半个世纪来,应征入伍为国从戎的数以百计,不少优秀子弟转业后已成为社会中坚。
除了从军习武,吾族历来耕读传家,敬文崇礼。为数众多的祠堂,除了逢年过节祭祖,红白喜事公用外,平时多数用作私塾书屋。八房种德堂(现名树滋堂)建成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建于清代的有鹤岩逢吉堂(1841年),东宅佑启堂(1790年),五常蔚文堂(1820年),四常亦政堂(1830年),五常二房维新堂,西兰义德堂,石马新屋四维堂等。建于民国的有葛覃山思敬堂,杨钰常蔼吉堂,五常小房谟烈堂,子洪常三乐堂等。此外还有专用的书院建筑,如鹤岩青云书院(1783年),东宅映奎楼(1815年)四常树人堂等。
民国初年,彝44贻福(1900-1974)等先驱于1924年以逢吉堂为校舍,创办四维小学。功717王经(1890-1962)从南京购得图书三汽车,在此建成四维图书馆。稍后创建的还有葛覃山小学等。
尊师重教,累结硕果。鹤岩山水曾养育了进士乾章公(1527-1599)等一批光辉先贤,他们勤政廉洁,惩恶扬善为民雪冤,为国效忠的业绩将永垂史册。明代这里还培育了伯姬、仲姬、淑姬等三位才女,至今名载市志。
清代84岁中举的胜100祓斋公(1725-1815)成了活到老学到老的楷模。历代县学府学秀才,以至国子监太学生之多指不胜屈,烈275梦曾(1874-?)于清末民初编写《中国文学史》等四本中学教材,门生遍及东南各省。
自丁亥修谱以来的55年间,这里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鹤岩马涧山水哺育了大量优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吾族至少有大专以上毕业生260余人,其中不乏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留学***谋求发展的已不鲜见,甚至有的家族祖孙三代大学毕业,几名博士及于一门。
55年来,吾族同胞除了在鹤岩马涧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务工经商,创办实业的日益增多。一幢幢新楼跋地而起,为古老的家园增添秀色。
(三)
沧桑变幻,祸福无定。1966年“文化大革命”祸及全国,殃及吾族。大将殿被夷为平地,树滋堂琉璃灯遭人为破坏,两座贞洁牌坊被推倒,逢吉堂、树滋堂等明清匾额毁坏几净,先祖画像被收缴堆集,付之一炬。
纵然如此鱼龙混杂,世风日下,吾族同胞敬宗睦族之心不变,卫护家族公产义举不断。乾章公画像历明清民国,现已四朝,完好如初,宛然神助!巨幅《亦政堂》匾额,因族人全力保护,卸而重悬,幸免于难。功173图南公(1834-1898)手书的《观察第》门额,逢吉堂巨型木雕香案,维新堂、亦政堂玲珑剔透的清代东阳木刻依然完好。
两具刻有“光绪年制”字样的铜质手揿水龙,百余年来,多次为邻近乡村消弥回禄之灾,成为吾族团结睦邻优秀品质的见证。
辛巳之春,经扬世、王中等族人倡议,在文玉村长及千百同胞的大力支持下,吾族决定抢救历史文献,续修宗谱。依靠全体编修人员精诚团结,和衷共济,历时一年,新谱得以顺利完稿。
今次续谱,首次采用标点分段横排本,以便于查阅应用。愿新版《鹤岩马涧王氏宗谱》为敦亲睦族、寻根问祖、积德扬善、继往开来、弘扬祖德、教育后人、团结拼搏、共建家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十八世裔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中(贻平)拜撰
公元二○○一年十二月于南京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