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书法欣赏之王蘧常书法欣赏


王蘧常是重要的海派书法家之一,也是书风很另类、很非主流的一位。他一生专攻章草,由于太有个性,被谢稚柳誉为"蘧草"。很多人第一眼看到蘧草时,会感到很奇怪,甚至很丑,说得再难听一点就像"鬼画符"!还有不少人觉得王蘧常的笔法很简单,就是用等粗的线条匀速地画,根本不讲究起收笔,甚至有人声称跟蜡笔画没两样!这两种观点集中反映了蘧草最令人不好接受的两点:第一,字形奇怪,一般人甚至不认识;第二,用笔太重,而大众最容易接受精巧细致的东西,阿拉上海宁更是如此。
蘧草是从章草发展来的,其中又借鉴了篆书、隶书和草书的写法,信息量很大。章草,一般人可能不太熟悉,它诞生于汉末,是隶书的草率写法,是王羲之、王献之草书的祖先。王蘧常认为,章草是一种古老的字体,所以应该多借鉴篆书、隶书的写法,以使它显得高古。汉末的章草,结体趋于简化易写,而蘧草简直就是"倒退",所以两者的面目拉开了比较大的差距。
蘧草写得如此厚重,是因为借鉴了碑学书法的笔法。帖学以晋唐名家墨迹和刻帖为学习范本,追求雅致细腻的书卷气;碑学以周秦汉魏碑版摩崖为学习范本,追求苍茫厚重的金石气。蘧草用笔按多于提,速度也没太大变化,其变化主要体现在内部空间的形状上和墨色的枯润上。其实微妙的速度变化也很耐咀嚼,起收笔和转折处的细节处理也不能等闲视之。
此外,我还想谈一下蘧草的重要意义。首先,王蘧常成功把章草写大。汉末的章草是写在简牍上的小字,元明书家喜欢学章草,写的也是小字。王蘧常引入碑学笔法,使书风雄强有力;同时借鉴《郑文公碑》的结体,使结体宽绰饱满。其次,丰富了书法的视觉艺术效果。王蘧常的创造活动,生动地宣誓了书法的艺术性。其所有的努力,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把实用的字,变成供欣赏的艺术品。蘧草的实用价值约等于零,王蘧常用章草写信,连朋友都笑他迂腐。然而其艺术价值是无可否认的,这无疑是对传统章草的巨大反拨。第三,儒家思想的成功运用。王蘧常用笔以碑学笔法为主,但是也没有消灭帖学的节奏感,固化了牵丝以及点画的起讫动作;其转折处方圆并用,运方笔写圆形;其书风雄壮,但是多用圆转的线条使之不至于暴戾。蘧草集中体现了儒家经典《周易》的阴阳刚柔观念和圆道观。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