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竹片书法家王渊华:折竹作笔亦作桥

2013-01-24 14:54:20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巫奕龙

打印 字号: T|T

     最近在福州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名人名家书画邀请展”以两岸携手、同纪抗战为主题,在全国众多的同类展览中别具一格、颇受好评。中国国民党荣誉党主席连战和新党主席郁慕明等台湾知名人士纷纷题写展标或题词参展。
    一手筹划并搭起这个两岸民间互动平台的,是著名竹片书法家王渊华。多年来,他折竹为笔,独创竹片书法,又折竹作桥,力促两岸交流,为祖国统一大业尽“匹夫”之责。

    入古出新 运竹如神

    王渊华家境贫寒,读到初中一年级就不得不辍学。但他自幼以练字习书自娱,文史典籍也多有涉猎。1989年5月,他因病休养在家,便潜心研习书法。没有名师指点,他就以传统为本,古碑名帖为师,长期足不出户,闭门谢客,临帖习书,几于痴醉。次年,他偶用竹筷蘸墨书写,意外发现了别具墨韵的线条。他试以竹筷字应征“全国首届硬笔书法艺术展”,居然跻身获奖者行列。
  意想不到的成功进一步激发了王渊华“入古出新”的灵思妙想。他针对竹筷不能蓄墨的缺憾,几经摸索之后改用竹片,刻上螺纹,加大其受墨面和蓄墨量。 “竹笔”长不盈尺,貌不惊人,在王渊华的驾驭下,却能纵敛自如,随意赋形,写出大如碗、小如豆、酣畅淋漓、细腻传神的各种书体。著名书法家赵玉林认为,王渊华的竹片书法“若软若硬,介乎二者之间;非软非硬,却又二者兼具,独成一格”。
 王渊华的竹片书作先后在“全国硬笔书法家巡回大展”和“海内外书法高手展赛”等硬笔、毛笔类书法大赛中获金奖、一等奖,并且作为硬笔、毛笔类代表书作收入各类大型书法作品集中。 他还出版了国内首部竹片书法字帖——《王渊华竹片书法艺术》。他认为,“竹笔”与毛笔在写行书、草书时各有千秋,写隶、篆时则“竹笔”更具金石味。去年他领衔创办了民间文艺社团——福建渊华书法艺术院,探索把竹片书作和其他艺术品推向市场的途径。

  缘牵两岸 竹“书”浓情

    “位卑未敢忘忧国。”王渊华以钻研竹片书法那种特有的韧性与执着,架设两岸民间交流之桥,成就了一段又一段翰墨飘香、缘跨海峡的佳话。
    1992年10月,王渊华函请陈立夫为“国际首届王渊华竹片书法艺术展”题写展标,从此开始了长达8年的交往,直至陈立夫逝世。1998年3月,王渊华在写给陈立夫的长信中提到:“晚辈自知人微言轻,但也自以为‘卑贱不夺忧国志,但怀无愧民族心’聊尽匹夫之责。”陈立夫不久寄来了苍劲有力的“卑贱不夺爱国志,坦怀无愧民族心”的条幅,将王渊华信中的“忧国”改为“爱国”、“但怀”改为“坦怀”,爱国之情,民族大义,跃然纸上。8年中,王渊华每次去信都谈统一、反分裂,而陈立夫基本以题字作复,所赠墨宝达10件之多。
    1995年春节,江泽民发表了著名的对台八项主张,王渊华备受鼓舞,春节过后,他试着向蒋纬国写了第一封信并寄上包括《唐宋咏梅名诗八首》在内的竹片书作。不久,王渊华收到蒋纬国的回信和4件题字,其后又收到蒋纬国赠送的3本近著和近照。1996年8月,就在蒋纬国辞世的前一年,王渊华致信蒋纬国询问其回大陆的传闻是否属实并希望早日成行。这封信拨动了蒋纬国的乡愁与乡情,他9月回信说:“在台寓所,供有祖宗堂,供桌上有两个小瓶,一为祖母坟边之土,另一为长江之水,可以想见念乡之情。”“身为中国人,不管因何种缘由,游走他乡,总得随局势之转变,面对中国,心向中国,身归中国。”然而,同陈立夫一样,蒋纬国终未能完成大陆之行,王渊华与两位老人的交往,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缺憾。

    再续前缘 竹报新声

    2001年10月,在福州,一场“期盼祖国早日和平统一”的万人签名活动拉开了《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王渊华竹片书法艺术展》的序幕。书法展展出了王渊华创作的近百幅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竹片书作,特别突出了中国领导人及孙中山先生论统一、辛亥革命先烈志士诗词、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秦铭刻石等内容。王渊华“特别邀请”当时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出席书法展,连战打电话表示感谢并预祝书法展成功。专程从台北赶来参展的中国国民党退役将军、原蒋纬国秘书刘阳先与王渊华一见如故。原来,王渊华与陈立夫、蒋纬国的书信往来均由刘阳先处理,刘阳先还给王渊华带来了蒋纬国几封书信的草稿。
    近几年,王渊华通过书信往来和托人转赠竹片书作等方式,与连战、宋楚瑜、马英九等台湾政界名人建立了联系,希望他们能在新形势下,为促进和平统一作贡献。连战复信称其书作“实深具纪念价值”,宋楚瑜则盛赞其书作“铁笔铮铮,翰墨竹风,跃然纸上,对中华文化之传承与弘扬,足堪范式”。
    今年4月,正在紧张筹划“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名人名家书画邀请展”的王渊华看到连战率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展开“和平之旅”,十分振奋,他决定把书画展调整定位为搭建两岸共建和谐社会、共谋和平发展的平台并恳请连战题词,最后连战寄来了精心书写的展标。林丰正、蒋孝严、张荣恭等中国国民党知名人士也纷纷题词参展,其中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的题词颇具代表性:抗战胜利六十载,两岸携手创双赢。台湾“中华黄埔协会”会长连行健不仅寄来“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重振黄埔抗日精神,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题词,还专门撰写了近5000言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感言》。由于邮路不畅,郁慕明的题词在书画展结束4天后才到达,他在信中说,题词“实不敢当,但为全民共同纪念并庆贺此一伟大的日子,只有献丑写下‘中华儿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振兴民族’字句,相互惕励。”

(责编: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