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镁物创始人王强:平均年龄37岁的团队如何创业?

车云按:羊年开年,车云网邀请几位汽车领域不同行业的创业公司CEO,亲笔自述他们的经验与感悟,远瞻与思辩,特别推出“创业谈”系列策划。和去年推出的“七人谈”策划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同样试图通过一个人以及他背后的群体和机构,为变革中的汽车产业图景提供某种个人化表达。
在第一篇关于二手车的文章之后,这一篇,我们将目光聚焦车联网。
从微软车联网首席架构师到

我是王强,去年我离开供职了5年的微软,开始了创业。在遍地90后的创业市场里,我和这支平均年龄37岁的团队看起来似乎有点“独树一帜”(其实我们也很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来帮我们拉低一下平均年龄的)。虽然创业的时间不算长,但多少还是有些感受。
过去我很容易介绍自己,不论是在太阳计算机(SunMicrosystem)、甲骨文(Oracle)还是微软(Microsoft),我的身份分别是软件架构师、技术总监再到首席架构师。这些都是很明确的角色——虽然也比较单一。那时候我只需要做好属于自己的工作,比如依靠自己独一无二的行业知识拿到项目,然后带领技术团队成功交付项目,其他的问题所在的公司会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去运转。这样的好处是工作的目标非常明确,工作内容也非常聚焦,但另一方面,也有它的束缚,比如绩效为重和复杂的决策流程使得丧失很多创新实践的机会,很多好的想法得不到具体落实。
现在我所在的公司叫飞驰镁物(FutureMove),这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12月的科技公司,专注于围绕“智能汽车联网服务和共享服务”提供产品和服务。现在我介绍自己和公司业务的时候,甚至需要拿一份PPT出来,叫上团队的伙伴们一起来讲,我们要做什么,打算怎么做。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重新出发的过程,过去不需要我操心的很多事情,现在都要自己去想、去做。
创业的念头
在外资IT企业工作的15年,正是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改变大众生活的年代,从JAVA到SOA,在从云计算到大数据,从互联网的兴起再到移动设备占数字消费市场,每一场变革,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创新科技和极客精神具有能够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早在2005年,我就曾经萌发了创立一个在线视频分享网站的念头,但是由于种种顾虑与这个方向失之交臂。
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思索来自内心的真正诉求和向往的方向,在我看来技术能力是重要的,但只有把它应用在实际的行业应用和人们的生活才有意义。
2006年我开始刻意专注于汽车行业。2008年在甲骨文任职的时候,我开始操作公司第一个汽车项目,当时是安吉星OnStar的中国项目落地,也是我第一次接触“车联网”。“汽车连接到互联网上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我当时就被这个崭新的可能性所吸引。
在加入微软后,我参与了观致逸云的设计与研发,与福特汽车的架构师合作,进行新一代SDP的设计,除此之外,还参与一些国内车厂品牌的车联网规划和国外车厂的产品研发。
不得不说,微软称得上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我供职微软的五年,是我外企打工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五年。首先微软的产品和面向的用户更偏重于消费群体,让我在过去大量ToB的经验中增加了ToC的视角,其次,微软的文化推崇个人英雄主义,如果你能够做出公司认可的成绩,就可以放开手脚让你去做你喜欢的事情,我从进微软那天开始就陷入了车联网的研究与探索。最后,微软有其他IT大公司不具备的产品组合,那就是车载操作系统和公有云平台,这些都让我在后来的车联网解决方案设计中受益匪浅。这些难忘的经历不断加深了我对车联网的兴趣,同时也令我感受到自己对创造更具有想象力产品的渴望。
我的团队
去年年中开始,我陆续与工作中结识的朋友们谈及这个创业计划,竟然没有人说“不靠谱”,这对我来说算得上是一种嘉奖。在挑选核心的团队成员时,我最看重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经验,第二个是对“车联网”有“激情”,10月我们确定了8人核心团队名单:
蔡东是军人出身,转业后在IT行业干了近20年,成功实施过很多大型项目,而后又自主创业三年,算得上是企业运营高手;田淼在一家电信运营商做了5年的车联网产品,是国内车联网服务最资深的运营管理专家之一。杨磊是资深的技术总监、云计算和大数据专家,也是业内我最欣赏的技术架构师之一;樊高增是某咨询公司项目交付成功率最高的负责人,是一个经验丰富、能力全面的天才;余涛是我在微软的同事,更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体感、NUI自然人机交互技术专家,也是一名酷爱冒险的极客(曾经独自骑行川藏线然后骑行到尼泊尔);此外负责公司市场的陶责是一名电影制片人,拥有着丰富的公关、市场与传媒经验,马涛是来自汽车企业的车联网产品专家。
我们之间的合作长的超过10年,短的也有4年,彼此信任度极高,容易达成共识,沟通成本低。而且大家相互之间互补性高,在公司经营领导、运营、技术、实施、服务、投资、艺术等方面均可独当一面,能力互补。
对于他们而言,和我一起创立“飞驰镁物”也算是“人生大事”,因为他们需要放弃优厚的外企薪水,有的更是离开家人来到北京,但这一切反而让我对我们的创业信心倍增。这是一个不算年轻的团队,我们有着足够的经验,然而当大家在一起开会、讨论工作方案的时候,这又是一个毫无年龄感的团队。
至于投资界经常诟病合伙人太多的问题,我有自己的明确态度:你一个厉害的人去做一件小事,不如和几个厉害的人一起做成一件大事。要知道,Facebook前100名工程师的收入比99%的创业者高。在中国,现在的情况是,人人都去创业。可是五个很厉害的人原本可以做成一个几十亿美元的公司,他们都自己去创了五个公司,结果都死了。
L2.jpg
王强(左四)
正在发生的未来
对于未来的交通,我一直认为汽车的使用将会出现明确的分野:一个方向是深度的品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人的独特需求,例如驾乘的极致体验;另一个方向则是高度同质化和工具化,类似于“微公交”,以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出行需求。在共享经济、绿色出行的理念越来越为人所熟知和接受的当下,在环境和资源压力越来越大的将来,我们完全可以像云计算那样,按需购买出行工具的使用价值,使之更绿色,拥有成本更小。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提出了智能汽车即服务(SmartxVehicleasaService)的理念,并且已经与全球著名的意大利开源汽车设计与制造商OSVehicle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就智能汽车、车联网开源项目等领域展开具体合作。
与很多创业团队不大一样的地方是我们还热衷于帮助同领域的初创企业,在短短的一个半月内,我们就已经帮国内一家致力于打造智能交通出行的创业企业研发出端到端的软件解决方案。未来我们希望发起X-MoveLab创新实验室,成为汽车互联网的创新实验,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实验室、非营利组织等一起探索汽车互联网领域新技术和趋势。
对于我们团队的成员来说,选择创业其实就选择了冒险,但从公司业务方面来说,我们考虑的不是失败了怎么办,而是如何不失败:
首先,根据我对行业的观察,几年之前发展车联网的车厂很少(限于几家先锋车厂),现在到了开始爆发的节点,时机到了。
其次,“飞驰镁物”对于业务方向以及业务内容有着深思熟虑,我们在“前装车联网”方面可以说是最有优势的。
第三,“飞驰镁物”采取了“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来降低风险,不会完全在B2B业务上押宝,我们会非常关注面向用户的业务。
从个人方面来说,我们愿意承担这种风险,选择创业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应对风险。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