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兄弟举人和大书房—《天穆回族史》
王德舆之弟王德俊在清光绪年间中举。与南开大学创始人严修(严范孙)、徐世昌等四人同年参加天津会试,获得前四名。被直隶总督李鸿章批示“四凤齐飞点翰林”。后四人一起赴京参加光绪年间最后一次赶考。在赴京路上,王德俊的父亲突然病故,中途追回,未能进京,丧失了京试的机会。而其他三人在京试中果然如李鸿章所批示的那样,三人皆中进士。后来光绪三十二年废除科举制,王德俊彻底失去了京试考进士的机会,在精神上受到刺激。后来,严修曾来信邀请王德俊去南开大学讲学。王德俊已患病,说:“我不给中华民国做事”。终日扛镐下地干农活,从此毁了前程,了却了一生。
王德舆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辞世后,其弟王德俊及其子王赞襄、王赞恩和其孙王念祖,秉承祖训,继续办学。“大书房”相继培养出了不少人才。其中读书成绩出众,有成就的人士有:北仓的卢汉邦、王秦庄的韩占鳌、大厂的王其坤等,共有十余人中举。穆家庄的穆兴俊、穆祥和等数十人进学为禀生、秀才。其中穆祥和、马仲三后来还当上了小学校长。“大书房”办学五十余年,至1906年因废除科举制而停办。穆家庄为纪念王氏热心办学,将“大书房”所在的胡同命名为德善胡同。
王德舆之孙王念祖在废除科举制后,考入中华大学法律系。曾与常继武(回族)同年,此人后为保定军官学校中将教官,是蒋介石的老师。王念祖为人忠厚善良。大学毕业后,曾在福建陈炯明军法处任职。他常劝导一些犯偷盗的人改邪归正,不要干这种害人的事。还把自己的薪水给他们,放他们回家,去做小买卖。王念祖在福建厦门工作了几年后,因不忍军阀间的残酷杀戮,遂辞职回家。由于自己的薪水都已经接济了当地犯罪的穷人,回到家时,口袋里仅剩下一块大洋了。
王念祖从小读书,接受儒家思想教育,为人谦逊和气,礼貌待人,连很细小的事也很注意。如他发现有人进了胡同,他不马上进院子,而是等来人过来打过招呼后,才进自家院子。他说,人家进胡同,你就进院子,是对人家的不尊重。有时,幼童在门前问路喊王大爷,王念祖都主动和他们打招呼、问候:您上哪去?并客气地告诉人家怎么走。这时王大奶奶就指着王念祖说:你老糊涂了,跟那些小毛孩子还“您爷、您爷的!”王念祖则说,你妇道人家懂什么?别看他现在人小,将来可能就是大人物,对谁都要尊重。
王念祖虽在外为官,回家教书,但乡亲们有打官司告状的事,找他写状子,他都义务帮忙。因为他是政法大学毕业,学法律的。他写的状子经常能打赢官司。他有学问,但从不张扬。但对来求学的人却诲人不倦。有一个本家兄弟王凤翥,曾教过私塾,行过医。此人好学,每天晚上必到王念祖处讨问孔孟之学问。从日本投降到新中国成立,坚持了四、五年。问子曰:“……”什么意思。他都耐心予以解答。解放后,王凤翥从穆家庄搬到市里住了,进了先春园卫生院做了中医大夫,并凭借前几年学习的文言文,而成为南开大学中文系文学顾问。王念祖在穆家庄称其大名无人知晓,若提王书先生,老幼皆知,无人不晓。王念祖1955年故去,当时市民委曾派员出席其殡礼。
王念祖之长子王学颜,字仰之。先入保定军官学校,后入黄浦军校,抗战前曾任天津市政府办公室主任,负责学生军训。七七事变前后,在天津的日本便衣特务很猖狂。日本人要组建天津市伪政府。他当时住寿德大楼,有人给他传信说,日伪政权的名单中有他,并要任他为特二区区长。王学颜听到后,感觉如被日本人任用,便成为汉奸了。他是坚决不当汉奸的。可当时日本的便衣队把所有码头、车站都封锁了,无法逃脱。有一位朋友是送信的邮差。他把邮差的衣服穿上,混在人群中,从大连码头登船到塘沽,再从塘沽到烟台,后到南京,脱离了虎口。当时一起南下的还有罗隆基、刘清扬等人。后来到了重庆。抗战期间,国共合作,随张治中任政治部少将部副。解放战争中任某军校校长。率部起义后,回家务农。文革后,当选天津市政协委员、北辰区政协副主席。一九九二年病故,终年九十七岁。
(王同善)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