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饮食习惯看传统文化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不同的饮食习惯。由此可知,性格特点和饮食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长期以来是个农业国,人们以五谷和各种疏菜为主要食品,饮料是粮食酿造的酒和茶,椒、姜、酱、醋、糖、油等调味品也都是植物做的。中国人几乎把自然界可维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植物都纳入了食谱。中国古人尽管也吃肉,但却始终遵从“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配膳原则。偶尔吃上一顿肉,叫做“打牙祭”。这种以自然植物为主要饮食的习惯,养育了中国人追求法乎自然的最高境界。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是喜吃热食,不仅是茶,酒要喝热的,做好的熟食也要再蒸热了吃。西方人喜吃冷食,面包、牛排、啤酒、白兰地都是冷的。热食的习惯滋养了中国人温和、善良、热情好客的性格。
俗话说:“有仓猝客,无仓猝主。”东晋陶侃家贫,好友范逵来访,陶母“截发得髲,以易酒”。正是这种待客的热情,才创造了人们之间温馨、和谐、富有人情味的生活气息。即使是现代中国人,为了一次宴请,可以拿出一个月的工资,也可以夫妻在家准备一周。
这种温和、善良、热情和人情味,固然可贵。然而,过分的热情却冲淡了卫生习惯,共吃一锅饭,同享一盘菜,你一筷,我一勺,交流着一桌人的唾液和病菌。可中国人却热衷于这种热情友好的“交流”。其实,共吃一盘菜的进餐习惯,是唐以后才开始的。唐以前的中国古人们则是分餐制。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