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文化荟萃·兴学篇(十一)
吟缑山
缑山中学84届毕业生张河云
缑山不高,却承载了华夏五千年厚重历史!缑山无险,却雄踞九州中原福地!幸甚,生于缑山脚下、长于缑山侧畔,30载岁月峥嵘,26年戎马倥偬,回首故园,感慨万千!难忘师恩,难忘218同窗。欣闻母校复名,即兴赋诗一首,与学友共勉……
缑山中学84届毕业生张河云
天地混成颂王母,子乔升仙叹缑峰。
地灵人杰出玄奘,武皇御碑生胜景。
岁月倥偬如逝水,源泉出焉奔向东。
母校复名励众志,学子报国写忠诚!
地灵人杰出玄奘,武皇御碑生胜景。
岁月倥偬如逝水,源泉出焉奔向东。
母校复名励众志,学子报国写忠诚!
豆蔻年华
缑山中学87届毕业生侯萍昆曲《杜丽娘》中,女主角肢体语言的柔媚和燕语鸾声的道白,使我印象深刻;戏中刺痛了林黛玉心底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唱词,更让我深深地感慨。是啊,谁不最忆自己的二八岁月,豆蔻年华?我的初中时光是在一座美丽的小山脚下度过的,因为跟随父母的工作调动,来到了这处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的地方。
这座山,即是缑山。说她浪漫和传奇,其实并不夸张,她是和我们华夏几千年,中国最鼎盛时期的唐王朝有联系,和颇具争议的一代女皇有渊源的。在我们刚上中学时,记得山顶上有一汪心形的泉水,碧绿碧绿,如一块撒落的碧玉。靠近泉水有一棵苍劲的古树。离泉水不远,就是女皇亲自抒写的太子升仙碑,叙述的是周灵王的晋太子在此驾鹤升仙的故事。史载,女皇去嵩山封禅,路过此处,留宿山上,方成此文。以我的女人心性猜测,她是满怀着痛楚和期许写下这篇文章的,因为,站在山顶北望数里,就是她的大儿子一一太子弘的大冢。不管是什么原因,太子死于非命,于她这个做母亲的都是抹不去的痛。也许在她心里,宁愿相信自己的孩子也是驾鹤成仙而去,从此过上超凡脱俗的神仙生活吧。
第一次来学校报到时,我最惊艳的就是这座山的美丽。那个时节,满山生长着及人高的绿油油的阔叶植物,在绿叶的衬托下顶部开着艳丽的或红或黄的硕大花朵,后来才知道,那是当地种的烟草开的花,我是在浓郁的花香和神秘传说的包裹下踏进了校园的。与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相对应的是,我们的物质生活相对贫乏。住的是十几个人挤的地铺,吃饭时就是一场冲锋战,有同学在作文里形容写当时几百个孩子排队打饭时的有趣场面:“在等待时,是挨挨挤挤的长龙,食堂的小窗户刚一打开,龙尾消失,龙头增大”。现在想来还是哑然失笑。每次打饭回来,总有同学的衣服也饱餐了稀饭或者菜汤。物质的贫瘠反倒造就了精神的富足,没有了比吃喝穿戴的虚荣心,只有比学习比拼搏的上进心。我们像海绵一样,大口大口吸收着老师们传授的各门知识。
记得那个时候的学校,汇聚了整个乡镇的教师精英,学校的名气在全县也是位列三甲。对班主任李振国老师最熟悉,是他一直跟班把我们送入高中。他长年衣着朴素,干净大方,春秋季就是洗得稍微泛白的蓝色中山装,夏天是白衬衣。他的语文课我最爱听,记得讲《孔乙己》时,孔乙己为什么在不赊账喝酒时,会“排出几块铜板”。说鲁迅先生为什么用“排”字,他的用字准确的绘出孔乙己小小的虚荣和迂腐的形象。老师边说,边用手做动作,让我们看什么是一枚一枚排出铜板的样子。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入迷处也会和他一起,会心一笑。讲到《范进中举》时,说胡屠夫酒足饭饱离去时,是横披着衣服,腆着肚子,笑咪咪的走了。老师还歪着身子,架着肩膀给我们演示什么叫“横披着衣服”,现在想来,依然如在眼前。还有教我们历史课的关西义老师,据说是以前国军驻郑州办事处的哪个处的长官,那个时候总觉的他身上有点神秘色彩。在讲近代史时,由于某些历史事件离他比较近吧,老师口中的国共合作或者战争,更多了些真实感和故事性,特别吸引我们这些孩子们。然而老师对自己的往事是沉默的,只是严谨的军人作风依然存在,即使夏天,也是长衣长裤,衬衫上的纽扣从衣领到袖口从来都是紧扣的。在课堂上或者校园里老师瘦瘦的身躯,永远都是笔挺笔挺的。记得有位同学写了篇作文《雪花》,是赞颂220关老师的。在教课之余,他更像是家里的老爷爷,打扫校园,整理花草,按时敲钟。在同学的笔下,他就是一朵无私奉献的雪花,融化自己,滋润着我们。还有许多,那些当年才华横溢,英姿勃发的老师们,篮球场上的健将王光旭老师,教我们化学的当年还略带稚气的曲松振老师。总是不急不躁笑咪咪的教数学的赵恭贤老师。是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给每个孩子播下了希望和未来,让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才有机会去收获成功和喜悦。艰苦的学习环境,磨砺了我们的心智,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孩子们的笑容灿烂、兴致盎然。记得开班级新年晚会,几个小男孩演《三打白骨精》,拿了根玉米秸秆当金箍棒,舞的呼呼生风。另一个白净的小男生,拿了家里姐姐的花头巾,扮成白骨精,走路一扭一扭的,呵呵,一伙孩子们在小讲台上上窜下蹦,打成一片。
随着毕业的来临,一群群小鸟都飞向了自己追求的去处,再聚首己是20年后了。当初毕业合影照里的小男生,己经高大的认不出来了,当年的扎小辫的小女生也己经是为人母了。再回校园,如在梦里,真的不敢相信,人生就是这样匆匆,太匆匆。感谢那段时光,让我学到了受益终生的知识,感谢老师们教会了我们最初做人的规则,感谢那片神奇的土地,让我的精神有了安放的地方。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