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文化荟萃·追古篇(四)
武则天升仙太子碑书法艺术
王振东 徐英贤
矗立在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缑氏之巅的《升仙太子碑》,碑文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传世名作,是中国女性以行草体书丹于碑石上的首创。碑额《升仙太子之碑》6个大字,是鸟篆飞白体的光辉典范。碑文是武则天圣历二年二月四日游缑山后,于六月十九日在神都洛阳撰写成的。神龙二年,书法家钟绍京“奉敕勒御书”,用双勾法将碑文描摹在碑的正面。碑阴有由书法家薛曜书写的《游仙诗》;由书法家钟绍京、薛稷书写的《升仙太子碑碑阴题名》,记载了武则天在位时的重臣和随安国相王李旦到缑山树碑的官员的官衔、名字。《升仙太子碑》集初唐这么多书法名家的作品于一石,真可谓是初唐书法作品的宝库,有许多可供开发研究的书法资源。王振东 徐英贤
《升仙太子碑》的书法艺术,主要是武则天的书法作品。《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中评论说:“武则天的书法在古代女性书法家中有一定的地位,是继卫夫人之后又一位著名的女书法家。”现代书法名家倪文东先生评《升仙太子碑》的书法时也说:“观其书迹,确有功底,有大丈夫之气魄,真不愧是女中豪杰。”我们赏析《升仙太子碑》文后,就可见上述评论是精辟和适当的。
(一)碑文书法
1.《升仙太子碑》碑文的书艺表现形式是以今草为主,行书辅之,具有章草韵味。今草的创始人是东汉的张芝,它源于草篆,其笔法与篆书有密切的关系。《升仙太子碑》承继今草而又有所发展。《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评其碑时说:“此碑以行草入碑,点画圆转,粗细有度,草法规矩,结字谨严,章法疏朗,字字独立,不相连属,结体自称,犹如章草之章法。”如图中秀、奇、神、仙、峰等字即是。

今观此碑今草特色:字之体势,虽字字独立一笔而成,然笔断意连,血脉相通,有飘逸愈沉著,婀娜愈刚健的艺术效果。
2.在《升仙太子碑》文中有时出现一些较规范的行书字。这是因为她临王羲之行书时间较长,在长达2178字的篇幅中,一气呵成的草书创作自然会流漏出来。这些字骨力强劲,风神潇洒,别有意趣,耐人寻味。如图中畿、花、势、抠、缑等字即是。

3.章草韵味浓厚,独具一格。《偃师县志》载:“今观其草法极工,有鸟丝方格,尚似章草及皇象书。”章草创于西汉。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之,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历草创之意谓之章草(也是隶书的草化)。《升仙太子碑》文行笔时见波磔,略有隶如图中近、绝、建、还,卷等字。



4.《升仙太子碑》文,章法疏朗,行间玉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指出:“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行草书最能体现人的性格。武则天选择以行草书写碑文,是一大胆的创新,一扫唐代以楷书写碑的陈规,标新立异,对后来,书家如苏东坡、米芾、赵孟頫等人用行书写碑影响很大。此碑章法疏密有致,上下贯通,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说:“志气平和,不激不历而风规自远。”这种章法显示出书家“运用尽于精熟,规短闇于胸襟”的深厚造诣。
(二)标新立异的“飞白书”
武则天有唯我独尊、以新奇制胜的胆略和气魄,造新字是一例,树无字碑是一例,以鸟形飞白书写《升仙太子碑》碑额又是一例。明赵崛《石墨镌华》评论说:“‘碑首升仙太子之碑’6个大字飞白书,作鸟形亦佳。飞白书久不传于世,
此其仅存者耳”。历史上汉代的蔡邕,晋代的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都有擅长飞白书的记载,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而笔画枯刷颇求飞动之意的《升仙太子碑》碑额,不失为此中佳构,历来论飞白书者也多以它作为典范。
飞白书的出现是书坛上的一次创新,是书法走向艺术觉醒的必然,是观念上的一次变革。在王羲之书风极盛的唐代,突然出现飞白书,这是一束所渴望见到写意书法的光环,给人以新的启示。《升仙太子碑》的飞白书具有较强的艺术特色:第一,以扁梗棕笔书之,丝丝露白。第二,以鸟形起笔,或中、下部插入鸟形点状,具有较强的装饰趣味,行笔边缘处且有明显的勾描痕迹。第三,粗壮用笔,虽缺少提按,但远观却气势磅礴,刚健有力。
(三)碑阴名家的书法
《升仙太子碑》碑阴由薛稷(睿宗时历官太子少保、礼部尚书)、钟绍京(玄宗时任中书令,封越国公)、薛曜等3人书写,其书法亦属上等。现分述于后:
薛稷书学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与之合成“初唐四大家”。张怀瑾《书断》说:薛稷“书学诸公,尤尚绮丽媚好,肤内得师之半,可谓河南公(褚遂良)之高足,甚为时所珍尚。”《升仙太子碑碑阴题名》为薛稷的传世作品。从碑阴题名看,书法静穆典雅,巧丽开阔,结体匀称,用笔细腻,从优美中见朴实,从端庄中见多变,自成一家而无愧为名作。
钟绍京的书法在当时享有盛名,据《新唐书》记载,因1他善书,所以“直(值)凤阁”,成为宫廷中的特聘书家。
武则天称帝时,“宫殿明堂及铭九鼎,皆其手笔也”。钟绍京书法刚健质重,峭拔坚挺,带有浓重的北碑、隋碑之意味。他的用笔是以骨力取胜。这与宫殿题额、鼎器之铭所要求的庄严,质重是一致的。朱长文《续书断》评钟绍京书法为“能品”。《升仙太子碑》碑阴题名,可窥其书艺之一斑。
薛曜:唐蒲州汾阴(山西宝鼎)人。武则天称帝时为官正谏大夫。《升仙太子碑》碑阴上武则天的《游仙诗》为薛曜书。从书法上看,写得方整刚挺,骨力俊俏,有褚遂良体骨。康有为评曰:“薛曜瘦硬若屈铁,犹有高僧矩镬。”其书法开山谷(宋黄山谷)之门,是瘦金体的前身。
综上所述,武则天所书的《升仙太子碑》,其书法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无比完美的高度。她不遗余力的倡导书法,是对中国书法事业的重大贡献。《升仙太子碑》文,字体婉转灵动,意态豪纵的书法艺术,给历代书法家都有所启迪,在中国书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将永远流芳于世,光照书法史册。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