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文化荟萃·追古篇(一)
古代文籍关于缑山的记述
《太平广记》女仙类“缑仙姑”条记曰:西王母姓缑乃 (缑仙)姑之祖也”,“河南缑氏(山).西王母修道之故山 也”。刘向《列仙传》:王子乔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 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举 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水经注》:“休水北历覆釜堆东(疑西字讹),以物象 受名。”《开山图》谓之缑氏山也。亦云仙者升焉。言王子 乔控鹤斯阜,灵王望而不得近,举手谢而去,其家得遗屣。 俗亦谓之为抚父堆,堆上有子晋祠。刘向《列仙传》云:世 有箫管之声焉。(此句,《列仙传》今脱)
杜光庭《岳渎名山记•七十二福地》:“缑氏山,子晋升 仙处”。
《元和郡县志》:“缑氏县缑氏山,在县东二十九里,王 子晋得仙处”。
《太平寰宇记》:“缑氏县缑氏山,在县东南二十里,山 上有石室、饮鹤池。”《卢氏嵩山记》云:“覆釜堆,亦名 抚父堆,即缑氏岭也”。
明《一统志》:“缑氏(山)在县南四十里”。
《河南通志•山川》云:缑氏山在河南省偃师县南四十 里,孤峰突出,周灵王太子晋升仙之所,上有石室、饮鹤 池,一名覆釜堆。
《山海经》云:缑山之上无草木,多金玉泉水出焉,上有 饮鹤池。《遗山诗注》云:池在豢龙岩下。(缑山)一名覆釜堆。
乾隆年前《偃师县志•山川》云:豢龙岩在缑山上。
乾隆年间出版的《古今图书集成》载:
柏坡,即缑山之麓有古柏满坡,故名。嘉靖戊子岁荒。居 民始取资食,日久遂歼。
饮鹤池在缑山上,今(乾隆年间)涸。
饮马池在治东南仙君保升仙庙西南,即王子晋饮马之池;
落鹿涧在治南二十五里,子晋射鹿于此,从浮丘公学道处;
拜马涧在治南三十里,王子晋乘鹤升仙,弃所乘之马于 此,乡人拜之因名;
葬剑塚在缑山东北一里许,王子晋葬剑之处。战国时有人 伐之,唯剑插立空中,欲进取之,剑作龙吟虎啸,径飞上天;
灵星坞,浮丘公接子晋仙升之所,今(乾隆年间)迷其处。
编者按:近代,因山上建有仙君观,人们习惯称“观”为I “庙”,故缑山又叫做庙坡。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