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百年小学校王氏贡献知多少
“校园宝贝”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
本报记者小方摄影王建中制图李慧丹
姑苏区现有45所小学,其中百年老校19所(注)。这些百年小学校,延传着苏州的文化精神和教育品性,影响和滋育着一代代学子的心灵和情怀。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19所百年老校的发展命运也呈现出不同的境遇:有的老校由于保护得力,设施面貌完好;有的则由于种种原因,呈现出破败景象,有的甚至连最初的历史遗存痕迹都没有了;还有的则因为城市布局、地理位置、生源变化等原因面临撤并、消失的命运……这些曾经那么亲切的学校一旦消失,就再也无法复原,抢救性的挖掘和保护迫在眉睫。
“这些学校,历经百年,底蕴丰厚,社会声誉高,在许多老苏州眼里,至今温暖,值得信赖;而对于现在的小苏州、新苏州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和教育资源。”姑苏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陆丽瑾动情地说,“三区合并后,百年老校作为活的教育史,愈发凸显姑苏教育的精神。”
陆丽瑾细数了当前保护这些百年小学校的任务:抢救性挖掘和保护老校里相关看得见的文物、找得到的典故、访得到的老人,“还要把这些融入课程,形成研究性特色学习项目。姑苏教育要尊重历史,敬畏时光,善待传统。”
去年12月,“姑苏区百年老校发展促进会”成立。之后一系列的工作开始落实:调查历史资料、制作名校文化分布图、整合恢复老校名、修缮重要历史遗址……据悉,“促进会”还计划推出一款百年老校手绘地图,将百年老校作为地标性文化资源,在苏城广为流传,为当下青年一代了解姑苏教育历史,提供一份带有时尚元素的资源;“百年老校文化藏品展”,亦在考虑酝酿之中;规模宏大地建立一个“百年老校博物馆”,也是姑苏教育的一个愿景。
谈到辖区内19所百年老校的未来发展,陆丽瑾坦言也面临压力,“成立‘百年老校发展促进会’只是盘活姑苏区名校资源和品牌,推动老校转型发展的第一步,面对发展瓶颈,如何抱团取暖,破茧重生,是真正考验我们管理水平和智慧的所在。”她说,“把百年老校做大做亮,其实不仅是打造姑苏教育的品牌,她还有更深远的意义——那就是保护千年姑苏的气场与文脉。”
注
标*号的桃坞、崇道、城东、敬文四校建校至今不足百年,但也均超过七十年,甚至接近百年,亦是历史悠久的知名老校,且经过整合,校内存有历经百年的文物古建。从保护的角度出发,姑苏区教育和体育局将四所学校同样纳入“姑苏区百年老校发展促进会”。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始创于1265年(南宋咸淳元年)的长洲县学。1905年初名为吴县官立第五初等小学堂,堂址在原长洲、元和县学西廊。图为长洲县学大成殿(市级文保单位)。
苏州市草桥实验小学校:
始于1906年王同愈先生创办的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堂。百年来,学校名人辈出,如叶圣陶、顾颉刚、颜文樑、顾廷龙、陈艳青、范小青等等。图为学校老校门。
苏州大儒中心小学校:
创办于1906年,当时校名为“元和高等小学堂”。图为校园内徐家义庄的花厅,清代建筑。
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校:
前身为私立钱业小学,创建于1913年,由钱业界同仁集资筹建。校训“宁朴勿华”百年传承。图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学校的毕业证书。
苏州市城东中心小学校*:
前身为白塔东路义务小学,创办于1939年,专收手工业者子女。校园内有太原王氏义庄,建于清代中期,三进完好。图为国内罕见的全楠木后厅,为国家保护文物。
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校:
始创于1902年,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创办了苏州景海女塾附设的小学部——天赐庄小学。1958年2月与王谢长达、王季玉母女创办的振华小学合并,更名为“苏州市沧浪小学校”。
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校:
前身为创办于1906年2月的长洲县官立高等小学堂。最初创办地址在苏州沧浪亭附近之羊王庙。1911年改名为吴县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于1926年迁至谢衙前38号(当时为古灵鹫寺)。经异地重建后,现在的学校位于平江新城。
苏州市东大街小学:
始建于1906年,由三县合办的高等学堂,初名吴县官立高等小学堂。1911年改名为吴县第一高等小学校。1973年更名苏州市东大街小学。“青霉素之父”樊庆笙毕业于该校。
苏州市虎丘中心小学校:
始创于1906年,时称元和县官立初等小学堂第二十校,校址设在阊门外山塘街丁公祠。2012年,学校迁址金阊新城。
苏州市勤惜实验小学校:
创办于1906年七月,为奏办第十七初等小学校,校舍在北街灵迹司堂(现东北街)。后因校舍不敷使用,改赁勤惜庵,乃称勤惜初等小学校。其间几易校名,1979年复名勤惜小学。目前学校在平江新城异地重建。
苏州市学士中心小学校:
由两所百年老校合并而成,一所是创办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马医科中心小学,另一所是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金门中心小学。
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
创办于1909年,由清礼部主事孔昭晋所建,初名简易模范识字学塾第三塾。据史料记载,学校原由白居易祠堂改建而成。
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校东校区:
创办于公元1910年,是一所古老而又充满朝气的学校。目前学校正处于原地重建时期。
苏州市胥江中心小学校:
创办于1913年,初名“胥江第一初等小学”。抗战前夕,校名改为“吴县县立胥江小学”。解放前夕称“苏州市胥江中心国民学校”。1950年始名“苏州市胥江中心小学校”,沿用至今。
苏州市盘溪中心小学:
1915年建校,曾有“苏州市第一初级国民学校”、“苏州市第三十初级小学”、“吴县县立盘溪初级小学”、“吴县盘溪国民学校”等校名。
苏州市崇道小学校*:
1924年秋创办,因隶属美国中华基督教会崇道堂而得名。1952年12月由人民政府首批接收为公校,更名为“齐门小学”。2007年齐门小学移建,为了保护学校的历史文化资源,学校恢复使用原校名“崇道小学”。
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校*:
始建于1942年,坐落于北塔侧畔。由香港爱国侨胞朱敬文先生创建,解放后朱敬文先生长子朱恩馀先后为校捐资人民币千万元。
苏州市山塘中心小学校:
创办于1912年,原址在山塘街会馆弄内。后与岭南会馆协商迁入山塘街136号(岭南会馆原址),正式称为“圣公会学堂”。1929年由许秋芳私人捐资建成私立惠群小学,历经镇立万里小学、私立山塘街小学、苏州市山塘街小学等校名,1960年定为现名。图为重修的陕西会馆砖雕门楼。
苏州市桃坞中心小学校*:
其前身为创办于1916年二月的私立桃坞中学附属小学。图为校园内建于1905年的民国建筑“绿楼”。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