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地震:晋官高规格交接 凸显当好晋官应有道
日前,中共中央对山西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进行了调整。王儒林同志任山西省委委员、常委、书记;袁纯清同志不再担任山西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
9月1日下午,山西省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中央关于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在会上宣布了中央决定。
有专家指出,中央政治局常委亲自出席地方省委书记任命会议释放两方面信号:一是充分显示中央对山西存在问题的重视,二是表明高层要将反腐进行到底的决心。
此次交接为何如此“高规格”?
“表明高层要将反腐进行到底的决心”
按照惯例,省委书记的任职,一般由中组部副部长出席当地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决定。中央政治局委员坐镇的省区市一把手任免,则由中组部部长宣布。例如2012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张德江紧急赴重庆接任书记一职,由时任中组部部长的李源潮赴重庆宣布中央决定。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治局常委出席地方一把手任命会议是鲜有的。“山西最近腐败案件频发,对山西省委这次换届是非常态化的换届。在这种情况下,刘云山亲赴山西,显示出了中央对该事件的重视。”
“此次常委亲赴山西出席省委书记任命会议,一是充分显示中央对山西存在问题的重视,二是表明高层要将反腐进行到底的决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向记者如是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治局常委参加省委书记的交接会议比较罕见,首先是山西省委书记的交接有特殊背景。党代会开完两年,山西省4位常委出了问题,7位省部级干部被查,这在建国以来没有过。另外,山西这么多干部出问题,而且大都和山西煤炭资源有关系,这说明在山西在资源配置上存在问题,更多是行政权力而不是市场配置资源,这就导致大量权钱交易,官商勾结,这也是这么多官员落马的原因。
据新华社报道,刘云山在山西省领导干部大会上讲话时指出,这次山西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是党中央从大局出发,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交流精神,以及山西省领导班子建设实际,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他说,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同时要看到,山西省的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中央高度重视山西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山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决定对山西省委班子作重大调整。
为何调任王儒林主政山西?
性格温和稳健 基层经验丰富
半年之间,7名省部级高官被调查,超半数本籍省委常委折戟,目前的山西官场已陷入反腐飓风的风眼。而官场大地震后,余震不断,已有近20名厅局级官员被查。值此之际,曾在吉林担任省委书记的王儒林受命,担负起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重整山西官场的重任。为何是王儒林?
王儒林,1953年4月生,河南濮阳人。2004年12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2007年05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2010年01月,任吉林省省长。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任吉林省委书记。2014年9月任山西省委书记。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
媒体评价:他很温和稳健
在31个省区市省(市区)委书记中,王儒林非常低调。即便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31省份领导于开放日纷纷亮相时,即便他偶尔发言,也是通报省情等常规表态。“王书记一直这样,很温和,也很稳健”,今年全国两会,吉林当地媒体记者对新京报记者说。
稳健也是多数媒体对王儒林的执政评价。不论是担任长春市委书记,还是吉林省长、吉林省委书记期间,王儒林都未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等受访专家认为,对于省委书记的选择,过往履历、工作经验是否契合履新地区的需求,是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梳理王儒林的仕途履历,其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过程,亲历并主导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经历,与山西的需求契合。
仕途履历一步一个脚印
回顾王儒林的履历,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用了42年时间,从工人一步步成长为省委书记。
王儒林生于1953年,跟许多同龄人相同,他下乡当过知青,进厂当过工人,还当过团干部。1975年22岁时,他被抽调到吉林省直机关第一期青干班学习。毕业后,他的人生转向仕途,当过乡党委副书记、副县长。1986年33岁时,升任共青团吉林省委副书记,后任共青团吉林省委书记。
为何将袁纯清调离山西?
“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中央决定,袁纯清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在行政级别上,新职务也是正部级,属于平级调动,但在山西官商两届震荡之际,更替省委书记恐另有他意。
汪玉凯认为,山西省多个省部级干部接连落选,说明过去山西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问题,这些落马官员位居常委职务,他们如何一步步升上去的,这其中是否存在审查的失误?
“习主席提到,用人不当将对党和国家造成很严重后果,山西就是典型。”汪玉凯提到,因山西存在用人不当、用人失察,导致腐败连连,山西的主要领导要对此负责任,对袁纯清调离的用意与此有关。另外,不仅仅是省委书记,山西省纪委、组织部都有一定责任。
今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多个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会议指出,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关键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是前提、是基础,各级领导干部既要洁身自好、管住自己,更要敢于担当,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其他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领导责任,要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抓党风廉政建设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8月18日以来,中纪委网站围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已刊发三篇文章。9月1日刊发的第三篇,题为《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文章指出,责任清才能敢担当。有的党委书记不明白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的内涵。其实就一句话,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党委书记的事,出了问题首先要追究你的责任。有的党委书记认为,落实主体责任就是“支持”纪委工作。这句话不准确。党委、纪委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不是支持不支持的问题。有的党委书记对机关和下属单位党的建设了解不够,一说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就客客气气,提要求时习惯说“我希望”。要求就是要求!希望就是希望!如果各级党委对形势缺乏清醒认识,没有把管党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当作自己的主责,就是领导不力。
文章强调,担当就要不怕得罪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是请客吃饭,必然会得罪人。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有负于党和人民。既然承担主体责任,就要在干事上敢于担当,在管人上敢于担当。不能因为怕得罪人、丢选票、伤和气,就当老好人,对违纪行为、腐败现象视而不见,爱惜自己的羽毛。关键时刻要敢于站出来、敢于亮剑,坚决同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
本地高官占比是否过高?
“土著官员”过多易形成圈子
今年2月24日,中央第六巡视组曾向山西省反馈巡视情况。其中提到,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仍然存在,一些部门和地方主要领导调整比较频繁,有的地方超职数配备和高配领导干部。
记者梳理中共第十届山西省委13位常委、人大7名领导、政协9名领导履历发现:13位常委中7位是山西本地人;除人大主任袁纯清为湖南籍外,6名人大副主任为山西籍,副主任安焕晓虽不是山西籍,但其自毕业以来一直在山西任职;政协9名领导全部为山西籍,即便是落马的政协副主席令政策的任职足迹也一直在山西。
另外,记者还统计了山西吕梁原副书记丁雪峰、吕梁原副市长张中生、山西检察厅副厅长谢克敏等18名落马的省部级以下官员履历,这些人全部是山西人。
汪玉凯认为,山西省人大、政协的省部级领导90%甚至更多比例为当地干部,说明山西省部级领导干部异地交流太少。这样就容易形成利益网、关系网,家族式、地域式的官场关系呈现,即便有外地官员任职,也很难打入当地官场圈子。山西出现大批腐败和官员落马等重大问题,与高层干部异地交流不够有关系。
袁纯清治乱为何难奏效?
官商勾结利益集团难打破
记者注意到,袁纯清在任期间并不是“按兵不动”,据了解,袁纯清曾任中央纪委常委,他到山西后曾出重拳治理山西官场乱象,一是打破沉积已久的官场陋习,重塑形象,并借此为“再造一个新山西”提供干部保证。当时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山西共查处违纪违规公职人员1300多名。另一记重拳则是煤焦领域的反腐败,再有就是解决买官卖官问题。
为何如此重拳难触山西官场之本呢?曾有多名任职山西的官员提到“晋官难当”。曾任山西省长的孟学农被问及这个问题时说,山西基础工作差,工作艰巨任务重,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距离大,从这些角度讲,晋官难当’一点也不错。”
山西省长李小鹏也被问到了在山西主政的压力。他给出了8个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观察人士分析,“晋官难当”的出现,深层次原因其实是这里的一部分官员缺乏直面地方利益集团的决心和力量。
汪玉凯认为,山西落马官员中多名与山西煤炭资源有关,而且山西很多煤老板被调查,这说明背后存在很多的权钱交易和官商勾结,这是山西最大的问题,如何触动他们的利益是关键。另外,山西煤炭资源管理出现问题,也暴露出我们在重大资源管理、制度方面存在漏洞。
媒体热评“山西官场震荡”
“为官千万别想发财,政商交往应有道”
山西官场“震荡”,坊间纷纷用“地震”、“塌方”、“溃坝”等词语来形容它对官场的巨大冲击。这次中央对山西“主官”作出调整,又引发了各种议论和解读。
人民日报客户端《时局》栏目9月1日刊发《山西“一把手”换人!官场震荡带来三点警示》。文章指出,不长时间以来,包括4名省委常委在内的7名省部级干部先后被查,山西官场的震动终于在舆论的关注和群众的叫好中走到了新的阶段。围绕山西官场前所未有、打破既往的举措,也在警示更多人。警示一:千万别心存侥幸,中央已下定决心;警示二:为官千万别想发财,政商交往应有道;警示三:“圈子化”泛滥会毁了政治生态。
人民网刊发评论认为,对山西腐败案件的查处,体现了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鲜明立场,彰显了有腐必反、有贪必惩的坚强决心,也向世界展示了我们党自我净化的勇气和能力。同时,它也打破了一些人“适可而止”“法不责众”的思维定势和侥幸心理,传递出“反腐斗争无禁区、法纪面前无特例”的强烈信号,是我们党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有力证明。
新华网评论称,这既体现了中央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也为整饬山西吏治、优化政治生态提供了重要契机。调整意味着转折,教训用好了就是财富。人们期待山西省委新的领导班子能够痛定思痛,深刻汲取教训,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治理各种问题,重塑山西“晋善晋美”的形象。要把这次调整作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转折点;作为从严治吏、优化政治生态的转折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转折点。
《环球时报》刊发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的署名评论《山西打虎记验证天网恢恢》。文章指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要求纪检机关“做强做大主业”,以新职业标准反腐,既是事实,已成铁律:过去时的贪腐,只要被举报,无论碰着谁,迟早要挨查。
高波指出,这就是反腐新常态:以“去谣言化”、非选择性的彻查严办,将反腐进行到底,让官场在沧桑巨变中改写规则。敢于以最专业的方式接近真相,善于以最职业的方式打击腐败,就是推进国家法治的“国际范儿”。
山西是个好地方,自古就有“华夏文明摇篮”之美称。更重要的是,山西矿产资源丰富,在已查明的70种资源储量中,居全国前十位的就高达36种。由于资源丰富,山西在历史上以商业发达而著称,晋商的名号可谓远近闻名。与晋商名号一起出名的,或许还有“晋官”。今年以来,山西省已有7名副省级官员先后被查,包括4个省委常委(杜善学、陈川平、聂春玉、白云)和3名副省级官员(金道铭、令政策、任润厚),尤其是6月份以来,山西反腐明显提速,8月29日更是在三小时内接连发布两位山西官员落马的消息。如此高频率、快节奏的“打老虎”,让人感觉停不下来。
还记得,2008年孟学农离职时曾叹“晋官难当”,2011年3月全国“两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袁纯清正面回应“晋官难当”,认为中国官员当下身处变革时期,做官都难。因此关键是主观如何对待。如果畏难惧难,那永远是难;如果心怀期许,必能克难攻坚。“晋官难当”,难在权钱不“绝缘”,官商爱“来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公务人员和领导干部,要守住底线。只有牢记权为民所赋,自然心中有敬畏,有敬畏就有高压线,一触即跳,才能守得住底线。“晋官”落马前平安无事,落马后频频爆出官商勾结的丑闻,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在官商勾结之下显得尤为可怜。
《为学》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由此,我们期待“晋官”履新,加强学习、主动出击、顺势而为、敢为善为,“晋官难当”就要迎难而上,“晋官难当”更要当好。
1991年至2000年9年间,王儒林开始主政地方,先后转战三地,曾任四平市委副书记、通化市委书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书记。
2000年12月,王儒林再次升迁,起任吉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后历任吉林省常务副省长、长春市委书记、吉林省省长等职。2012年12月,开始担任吉林省委书记。
受访专家们认为,王儒林经历了乡干部、县干部、地级市市领导、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省长、省委书记等岗位,任职履历特别是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对于政商盘根错节的山西官场而言,深谙基层工作的人员出任省委书记,有利于了解掌控基层实情,尽快展开工作。
亲历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2000年以来,历任山西省委书记都在破解一个问题,作为煤炭大省,山西怎样才能摆脱传统的资源过度依赖和结构单一发展模式?以袁纯清为例,其履新山西省委书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调研,一个月跑了山西11个市、近70个县,寻找山西的产业出路。
作为老工业基地,过去十余年来,吉林也面临相同的问题。虽然国家层面早已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思路,但国有企业沉重的历史包袱、改制企业遗留的债务问题、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传统产业比重大核心竞争力欠缺等等,都是老工业基地转型时需要逾越的障碍。
2010年12月,山西获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4年来,山西一直推行煤与非煤整体联动的发展思路,试图从煤炭大省向现代产业大省转型。目前,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阶段。
从乡干部做起的王儒林,亲历并主导了吉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过程,虽然隔行,要从老工业基地转型跨到煤炭大省转型,但其主导老工业基地的转型经验,也会为山西的下一步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十八大后吉林无省部级高官落马
跟其他省委书记相同,在十八大以来高压反腐大背景下,王儒林也在吉林省纪委全会等场合,对反腐倡廉作出要求。
据当地媒体报道,王儒林非常重视反腐的制度建设。
例如为防范工程建设腐败、招投标腐败,王儒林主推吉林省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吉林省、市两级建立了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药品集中采购、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自去年起,国务院一直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消减国家层面的行政审批项目。吉林省跟进的速度很快,目前45个单位的465个审批项目,全部纳入了省政务大厅集中办理。
与此呼应的是吉林省反腐成绩单。去年5月起,中央巡视组刮起反腐风暴,几乎每到一地,就引发官场地震。但前两轮巡视的11个省市区中,只有吉林,一直没有副省级以上高官被查。
王儒林此前一直在吉林任职,此番调任山西,他会开出哪些反腐猛药?如何优化山西的政治生态?这些都值得拭目以待。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