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均豪建言中小企业发展

2014-06-27 10:37:50来源: 商报记者 王玉龙 见习记者 陈千里

打印 字号: T|T

上海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论坛昨举办。张衡年/摄影

  趋于平稳的经济形势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对上海中小企业有什么影响呢?樊纲教授提醒道:“不要指望政府出台刺激政策,也不要指望赚快钱。”

  “我们要通过专精特新平台培育出一批标准企业,打造世界隐形冠军。”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李耀新说。如何将不同领域的中小企业“串成项链”?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与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些策略。

国内经济已回归理性增长

  在金融危机的所谓“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何去何从?中小企业如何抉择?在第二届上海(国际)中小企业精品展——上海“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教授作了《当前经济形势与中小企业路径选择》主题演讲。

  现在海内外流行一种说法,“中国经济面临着崩盘的危险,政府在推行微刺激政策。”很显然,樊纲教授并不认同,他总体乐观地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作出了三点判断。

  一是中国经济确实存在很多矛盾。一方面是过去十年当中,两次经济过热的后遗症;一方面是长期的体制问题。

  第一波经济过热是2005到2007年,“这一波不是政府刺激出来的”,相反政府在积极调控,2007年房地产与股市双双回落降温。2009到2010年为第二波,政府投资4万亿刺激,但根本原因不在中央,而是7万亿的地方赤字。“由于长期滥用公共消费,导致大量的银行坏账与产能过剩问题。”

  二是中国经济基本实现了软着陆。政府在2010年中期退出了刺激,是世界上最早退出刺激政策的国家。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限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使得一线过热的市场基本没有波及到二、三、四线城市。经过三年多的调整,2013年下半年经济基本回归理性,整体上实现了软着陆。

  三是国民经济7%到8%的年增速,是均衡、健康的增速。樊纲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速在7.5%左右。“7%-9%经济增长区间是最理想的状态,既不通缩,也不膨胀。国内经济增速维持在7%到8%,回归到了正常增长,依然是世界上最高速度的增长。”

创新的内涵应该更加开放

  “上海(国际)中小企业精品展,是国家工信部唯一支持的展会,是探索中小企业发展的平台。”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在论坛致辞中介绍。

  趋于平稳的经济形势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对上海中小企业有什么影响呢?樊纲教授提醒道:“不要指望政府出台刺激政策,也不要指望着赚快钱。”

  中小企业应该理性估量形势,一定条件下,接受兼并重组、出让股权,或能自保。“企业如何发展,从来不是能够用公式推导出来的。企业经营是一门艺术。”樊纲说。

  樊纲教授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给中小企业提出了三点建议。

  企业要重新定义创新,创新的含义应该更加开放,“不仅仅指的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应该是商业模式、销售渠道、产品形式等层面的综合创新”。例如,阿里巴巴与腾讯的技术不一定是最好的,它们实现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技术进步与商业模式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点。每一个行业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改进自己的生产力。但是不要盲目跟风做电商。电商来袭,应该换一个角度思考,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销售平台,让制造业有了更多的订单。面对人力成本压力,企业应该着眼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利用国内劳动生产率与产业集群优势。

  “企业要学会更专注、更专业。”樊纲指出,专业分工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开篇论述的就是分工产生效率。德国企业为什么历久不衰?因为几代人做一个零件,创新能力是长期的培育与积累。只要长期的专注与积累,中国绝大多数产业存在机会,只要进入细分行业前三名,都有上市机会。

 

专业化多元化应相互支撑

  樊纲教授从经济学理论出发,主张中小企业要学习德国、意大利、日本企业的专注精神。

    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则从企业管理实践出发,作了题为《百年老店的探索者》的主题演讲,从宏观环境到个人际遇,从企业管理到人生哲学,他对均瑶集团30年发展作了系统总结与反思,亦为打造百年老店做了战略构想,也给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模式提供了“一面镜子”。

  “均瑶集团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30年来,均瑶集团都是怀着感恩的心在前行。”王均豪认为,政策提供宽松的环境是均瑶集团发展的根本,从参股到民营控股,民营航空从无到有。“做有良心的企业。”王均豪出身贫穷,在债务的压力下,三兄弟创业,王的父亲教育孩子,再穷也要有良心,这深深影响了王氏三兄弟的商业理念。

  “找到好企业的标准。”MBA课程讲好企业的标准就是“股东利益最大化”,王均豪不同意,他认为员工、客户、社会、股东利益最大化,才是好企业的标准,均瑶集团一切经营活动都围绕着这四个标准。“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王均豪认为企业文化才是核心竞争力,因为企业文化“偷不去,带不走,拆不开。”企业文化应该贯彻到团队,变成员工的习惯,而不是在墙上挂挂。“我是你的人。”在企业中,王均豪很反感这句话,他希望团队应该有使命感,不主张个人英雄主义。

  “创新一定要与时俱进。”企业家要了解大势,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规律。现代服务业转型是大形势,均瑶集团据此创造性地提出“五高”理念,即“中高端的定位,高质量的服务,高技术的应用,高素质的人才,高效率的回报”。比如均瑶集团飞行员队伍有100多位外籍机长,云集了世界高端飞行员人才。为提高机队信息化水平,均瑶集团构建云数据。

  “专业化与多元化应该相互支撑。”均瑶集团业务涉足航空、食品、金融,从专业化逐步向多元化迈进,王均豪认为均瑶集团采用的是“多元化团队,专业化经营”战术,在行业领域有“四平八稳”的布局,使得多个行业相互支撑。“企业应该用利润去实现多元化,拿主业的原始资本去多元化,死路一条。”王均豪强调。

  “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这是创新的源动力。”从中华传统文化与哲学的层面去寻找治理企业的灵感,“明哲保身”和“志同道合”是王均豪的座右铭,不过他稍作修改,明哲保“升”,他希望滋养先哲修为以求精神升华;“智童”道合——智,他希望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童,是指保持纯真善良的内心。

■圆桌讨论

中小企业

要拥有国际视野

见习记者 陈千里  商报记者 王玉龙

  “专精特新企业才是本届展会的主角”,第一财经主持人马红漫以此为引题,本届论坛进入到圆桌讨论环节。“专精特新”项目究竟是如何改变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代表用自己的亲身故事阐释话题。

专注才能做成百年老店

  “思乐得20年来,只专注一件事情,那就是不锈钢保温杯。”2个月前,该公司董事长张斌参加广交会,在会场,他碰见一位远道而来的荷兰老人,老人给张斌讲述了一个故事,他所在的企业拥有200年的历史,有一次为某医院定向开发了一款便于清洗的咖啡壶,一个小小创意,结果使得产品大卖13.5万套。张斌感触颇深,“产品要赢得市场,一定要有新意。”

  上海运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为如今风靡全球的特斯拉电动汽车供应“铝合金控制柄”,可是在4年前,它差一点被运良公司拒绝,董事长陆贤说,“产品要想在市场上站住脚跟,必须你无我有,你有我新,永远走在前面。”2013年赴德国考察中小企业的经验让陆贤认识到,“德国中小企业贵在专注精神与对流程控制的严密性。”    

打造品牌不能急功近利

  思乐得与运良在细分领域非常强大,但是品牌知名度不是很高,这是中小企业的普遍瓶颈。同时,中小企业还面临着一个困境,一边需要专注,一边又面临着多元化的诱惑,平衡的风险何在?

  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认为,企业必须要从OEM过渡到ODM,才能摆脱对外界依赖,才能掌握核心竞争力,这是提高品牌的根本。同时他也认为经营品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去努力”。在中小企发展模式上,王均豪建议中小企业要量力而行,继续坚守细分市场。

  “号召企业打造世界一流民族品牌,这是被媒体与专家忽悠了。”樊纲教授认为,品牌的构建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国外名牌往往需要百年历史,中国品牌意识才萌芽三十年,“不冒尖”是正常现象,“品牌大跃进会导致经济过热,会毁掉企业。”

  

中小企业要具备国际视野

  最近两年,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讨论无处不在,对于中小企业,它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大众点评网董事、创始人龙伟认为,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主要在于拉动了厂商与用户的距离,市场模式从厂商驱动演变为用户驱动,小米模式已经证明。其次,互联网的好处在于品牌传播更加有效,罗永浩用脱口秀的方式发布锤子手机比华为花两个亿的广告费用更有效率。

  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认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首先还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同时他还指出,不要把发展中小企业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区分开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信部中小企业司会继续做好服务工作,“认真负责,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推进工作。”

  在圆桌论坛期间,有人通过微信与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傅新华探讨专精特新发展问题,傅新华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上海的中小企业一定要走出去,要拥有国际视野,向世界级的隐形冠军取经。证明。其次,互联网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