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店市姓氏源流探秘(下):三李三庄祀乡祠
原标题:五店市姓氏源流探秘(下):三李三庄祀乡祠
三李三庄祀乡祠 俞孙董族留地名
【导语】:上周刊登的《五店市姓氏源流探秘》与你一起走进了青阳蔡氏、王氏、张氏、赵氏的历史。今天,为您介绍的有青阳庄、夏、吴、林、苏、陈、孙、俞、纪、刘、薛、许、董等几个姓氏。
上千年来,五店市见证着各姓氏繁衍与迁徙。
李氏:分支较多乡间颇有威望
李氏在青阳有数支,分布较广,也是一个大姓。如今,五店市传统街区石鼓庙的乡贤祠里祭祀的九位乡贤中,李姓和庄氏一样,也有三位:李聪、李逢期、李伯元。
一支是内头李,相传系出光州固始县,唐末五代跟随王潮入闽,元末避乱而来。如今其家族原有的族谱已经丢失,所以无法追叙他们的源流。
一支居住在草埔,肇基祖为李公辅,号然斋。子孙多习儒业,该派子孙有迁居泉州、广州及古陵,以及磁灶前坑、安平西门的。
一支居于店上,肇基祖为李汝楫,号肥遯,相传也是元末避乱,由永春迁来。其后代李聪,号木斋,有学识见地,也很受乡人的敬重,被称为“古李先生”。他还撰写了《易经外义发凡剔要》《鑑断》若干卷,过世后被祀于乡贤祠。
又有族人李逢期,号晋峰,嘉靖四十三年以岁贡授学官,历官至吉王府纪善,也是被祀于乡贤祠。
一称后厝李,肇基祖李汝泰,世以染织为生,后迁梅屿、普照、安平等地。
一为竹树下李,早在宋淳祐时就建有祠堂,匾曰“自唐世家”。所祀始祖号“竹逸公”,竹逸生三子。后人李源,号竹坡,中弘治十八年进士,在户部任职,为官清正,不畏权势,时相国杨文襄将任用李源,被刘瑾阻挠,李源辞官归家,侍奉父母十五年后,朝廷又下命升调他为南京文选司郎中,迁尚宝司少卿,皆固辞不赴。郡守王仕俊立“善俗坊”于城中,以为表彰。
一支住青阳山左更铺口社规厝,有李伯遇,号南源,嘉靖三十二年联捷进士。
董氏:宋代官宦辈出 有地名“董厝崎”
董厝崎是青阳一个老地名,其地在东岩禅寺附近,有五十二层石阶曲折而上,据说上面原来是董氏的府宅。
青阳董氏的老祖宗叫董思安,光州固始人,唐末从王审知入闽,入籍晋江,曾任漳州刺史。到了宋代,董思安其子孙多任朝廷要职:思安子董兴以武功封银青光禄大夫加上柱国太尉;董兴子董道因战功封三班殿直奉职承郎,转武翌郎、平凉郡开国伯,食邑千户;董道长子董宗嗣由武翌郎擢武经大夫,袭平凉郡开国伯,食邑千户,掌三班殿直;董道次子董宗辅由三班殿直迁内殿承制,擢右清副使;宗辅次子董偃由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董偃侄董康民由进士官至潮州知府、中宪大夫,其子董瑜、董琛并中进士,董瑜任官漳州,董琛任官广东;又有董洪,嘉定十三年进士,殿试第二名,赐榜眼及第,授职太学博士,出为南剑州通判、知州,首建延平书院,在地方很有官声。
宋代二百余年间,董氏家族官宦辈出,家族显赫,在青阳建有尚书第、花园、绣楼、养马场,府邸前立了一座“下马碑”,乘马坐轿过往之人到此皆得下马下轿,以示对董家的尊重。
时过境迁,到了元朝。一日,新任的县官下乡视察,路过青阳董厝崎,从董府门前乘轿而过。由于对异族当政的不满,董家的小孩子群相叫骂,以石头、瓦片掷投轿子。衙役停下理论时,董氏族人还搬出“下马碑”中世代遵循的老规矩,与衙役吵闹不休。县官见董家人多势众,气势汹汹,灰溜溜地回了泉州。他回去后却加油添醋地向上司报告,说是董家意欲谋反、杀害朝廷命官。竟请得上司批准,定于农历七月十五日带兵前来围剿青阳董家。
围剿的消息从好心人传来时正是农历七月十四,董氏族人正操忙着准备过“中元节”,听到这个消息,哪里还顾得上做节,连夜收拾一点钱财细软,兄弟叔侄分头逃离,有逃往永宁沙堤的,有逃往金门古坑的,有逃往城东乌屿、北门尾加埔的。第二天官兵来到青阳,只看到一座空宅,不见半个人影,一气之下,便放火烧了董氏府第。从那时起,青阳便没有董氏居民了。
为了纪念家族苦难的一天,分头逃往各地的董氏人,事后互相约定,将七月十五中元节移到七月十四日来做,这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位于五店市传统街区的庄氏家庙。
庄氏:明代崛起的望族
青阳庄氏一世祖名祐孙(1211-1265年),字古山。据记载,其“爱青阳山水之秀,时往游焉,遂买田筑室于其间,因占籍晋江青阳”。庄氏迁入时,青阳已有蔡、王、张、李、赵诸姓居住,繁荣成市。
庄祐孙和青阳蔡氏的蔡宝谟是很要好的文友,后来娶了蔡宝谟从妹(蔡氏十世姑、名号五泰孺人)为妻,开始了流传八百多年的“庄蔡联婚”。庄祐孙有五个儿子:公哲、思齐、公茂、公望、公从,都是英毅卓立。
宋末,宋幼主南下逃难,庄思齐兄弟与时任潮州司户的表弟蔡若济同往潮州勤王。宋亡了以后,庄氏的兄弟也就星散各地———公哲居同安,公望后人居漳州,公从居潮阳,唯思齐与公茂归回青阳以奉祖宗香火。
思齐心中常怀宋室,常常训诫儿孙不要出仕。因此,在元代,庄氏虽书香相传,却没有到朝廷做官的。
到了明代,青阳庄氏渐渐蕃盛起来,从几十个族人发展到数以千计,而且栽培出众多人才,是其他族姓难以企及的。自明成化十年(1474年)族人庄荣首中举人,至明崇祯间,庄氏家族出了进士13名,举人14名,贡生4名;在清代,青阳庄氏又出进士2名,举人5名,贡生4名。族人有庄用宾、庄尚稷、庄国祯三位,入祀在乡贤祠。
清代,青阳庄氏族人有分居厦门、金门的,有迁徙澎湖、台湾的。现在金门金宁乡西埔头就建有庄氏大小宗祠各一座。在台湾彰化等地的庄氏后裔也繁衍成较大的族群,现在台南建有“庄严宗祠”,不时有族裔回青阳探亲谒祖。
自清末至民国,大批青阳庄氏族人前往南洋开拓谋生,华侨中出现众多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为祖国和家乡作出杰出的贡献。
林氏:从西滨迁来
青阳林氏因其肇基祖从西滨迁来,故称西边宅林。
林氏自光州入闽,分东西南北四派,林锡昌一支,居陈江桂林里,是为西边派。锡昌有孙谨斋、慎斋,由西边赘于青阳王氏,因居青阳。族有林准,正德间以贡生任教谕;林清源,以贡生任淮府教授;林同懋,号瞻阙,万历二十五年举人,官泌阳教谕,后因事被革,改名林岩,入武学,万历四十四年联捷武进士,授南京新江守备,官至镇江都司。
西边宅林还分出一支居泉州新门街。
青阳另有一支林氏,居住霞行,务农为生,以居地名为“庭头林”。
吴氏:青阳居室皆毁于倭乱
青阳吴氏有二支。一居斗坛下关帝宫旁,与泉州城玄妙观边吴氏同族。明代有吴龙琨、吴子奇为庠生,子孙多以打锡箔为生。嘉靖末年倭寇残害,其青阳居室皆毁于倭。吴氏迁徙后,其地多归于庄氏。
一居湖莲宫旁,明万历间从龟湖迁来。崇祯十三年有吴韩起登进士,官礼部主事。子孙多分出陈江、上福。
苏氏:宋忠臣苏缄后裔
晋江苏氏多为宋忠臣苏缄的后裔。苏缄,字宣甫,晋江人,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调任广州南海主簿,施政以法,不畏豪商大姓。累迁秘书丞、英州知州。神宗熙宁初调广东钤辖,改邕州知州。交趾(现越南)兵犯境,围邕州,苏缄率军民抵抗,固守了一个多月,粮尽泉涸,城陷,一门自焚死,谥号忠勇。
苏缄的后人分居于清沟和龟湖,青阳苏氏肇基祖有斌,号恪素,元末自龟湖来赘于庄氏,遂家青阳山下。代有文士,明万历间第七世孙苏凤,更名世恺,为廪生,学行俱优,闽省闻名,其孝行为乡人所举荐,乡绅李伯元、庄尚稷为立碑褒扬,惜其英年早逝。
陈氏:族裔多从儒业
青阳陈氏一支世居鳌头山下,称“后宅陈”。始祖陈子良,号安乐,元至正年间人。其族裔多从儒业,有陈猷,号蓉江,为店上李家塾师,所教导学生多成科举中人。其子学吾、侄吾心能承其业。后其二房一支迁南安洪濑,四房一支徙居青阳霞行,晋主入霞行陈氏宗祠。
一支居住霞行,相传始祖为光州固始人,称十九上舍,传二十上舍,来居青阳。二十上舍生三子,长孟初迁陈江,三季初迁龟湖,次子仲初留霞行。仲初亦生三子,其次子之孙陈廷谟,嘉靖元年举人;其长房、三房也各有士人入县学充庠生。
霞行陈氏在宋淳祐年间建有宗祠,清乾隆五十八年重建,1991年由旅菲华侨陈永栽独资重建。
孙氏:定居地为孙厝头
孙氏自宋代即于青阳山南面定居,名居地为孙厝头,建有祠宇。族裔孙振宗字德声,号东樵,嘉靖四十一年登进士,官授行人。《晋江县志·儒林》记其“深于《易》,有《易学说约》传世”。
明万历间有族裔孙若汤、孙锺元、孙幼孜先后中举人,崇祯四年孙枝灼中进士,任潮州知府、副使。明代孙家以工匠为业者多,明末因与其他族氏械斗,孙家祠堂被纵火焚毁,族人流散他乡,谱牒散佚。后经诉讼,官府判决结具建赔,重建宗祠于青龙宫之右。
俞氏:传为名将俞大猷族裔
居青阳山南面,与孙氏、庄氏共主青龙宫。相传为明代名将俞大猷族裔,族人以梓匠为业,郡中乡绅居第多出其手。俞氏聚居地称“俞厝”,建有五开间双护厝屋宇一座,门前石埕规整宽阔。大厝左边有水井名“下俞井”,井边土地庙是青阳“五土”之一。后大厝转卖给庄氏,俞氏迁往古塘居住。
夏氏:一人居青阳奉祀乡贤祠
元末,有进士夏秦,字西仲,不知何许人,世乱不仕,授徒自给。先在涵江授馆,后到青阳,在后轩地住居。明洪武十五年以儒士召至京城,称老疾乞归,仍回青阳教书为业,常为人家撰志作传。至永乐十年寿九十六,并无后裔。乡人重其德行,奉祀于乡贤祠,至今墓碑尚在。
纪氏:溪边人纪舜渊,婿于青阳庄家,遂定居青阳石鼓山前。其裔有纪维新,明嘉靖间以贡生任司训。子孙式微,其地多归于蔡氏。
刘氏:刘姓建居长翠山旁,靠近林朴庵书斋,一度并书斋地归刘氏建宅。族有刘三,能医术。明万历年间悉移居盈塘,地归李家。
黄氏:黄氏居住在凌云坊附近。族人黄华南赘于谢家,往楚地病卒,丧归,妻谢氏哭临奠毕,自缢死。事载县志《列女志》。
薛氏:晋江薛姓衍于南塘,明代有分居青阳者,居住法云寺前。明万历间有薛应龙考入县学。
许氏:许姓本龟湖人,迁塘西。有许孟彝入赘青阳陈家,遂居住青阳官路下油园内。裔孙许学宗,曾从李伯元求学,登万历二十八年举人,官至舒城县知县。(感谢晋江市地方文史专家粘良图为本次采访提供各姓氏资料)
世界王氏网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