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贵州青岩古镇的旅行记忆

2014-02-17 14:13:38来源:

打印 字号: T|T

  ■文/图 杨智强
  曾经在一份画报上看到过一张贵州青岩古镇的图片:近景是一片田野,有一条弧形的大块石板路,依着山冈逐渐抬高伸向远方。背景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城楼,绵亘的城墙上好像还插着旗幡。我之印象特为亲切深刻,是因为它仿佛复制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们苏州的盘门及其城脚下的景物;曾经有过奢望,什么时候能身临其境地去一睹这古老、美丽、是城是镇的黔中风采!
  去年,我作了一次贵州自由行。在贵阳,我重游了花溪,接着,我就直驱梦寐难忘的青岩。
  青岩是贵州四大名镇之一,也许因为地理交通优势,排名应为第一。事实上,它处在贵阳市版图的边缘,应为贵阳市的南郊,离市区约29公里。
  一个小镇怎么会建造一座城池,这有历史的原因。用现代点线分析解读,贵阳素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历史上一直是封建王朝统治云贵地区的战略据点,青岩则是扼控贵阳生命的"粮道"、"盐道"、茶马古道的线性重镇。它始建于明洪武11年(1378),认真计算,距今已有635年的历史。明军设堡后,最初为土城,后来才改建为石城。依山而筑,易守难攻,为兵家必争之地。传说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六次攻城,均以溃退而告终。抗日战争年代,日本鬼子扫荡的马队纷纷在青岩以远,已经葬身在悬崖绝壁之下了。青岩固若金汤,一时成了难民的庇护所。
  我现在已经来到复活了的图片面前,似曾相识,唏嘘惊讶。它还是想象中那样淡定、安详、阳刚、轩昂,我抓紧拍下了激动的瞬间。穿过南门"定广门",城内就是十字相交两条大街,其中心位置叫场埧。这里有个不变的风俗,按照十二生肖赶场,逢寅(虎),未(羊)日为大场,逢巳(蛇),亥(猪)日为小场,可谓闻所未闻!
  青岩古镇很幽静,静得让你感动,真有穿越时光隧道的感觉。街面上的木房、双开门、花格窗,都是木材制作的。门口和窗台上,时有点缀几盆鲜花,古色古香,绚丽多彩。小城建在山岗上,街道是崎岖的,有时要爬坡,没有汽车,没有喇叭声和尾气。青岩的墙壁、街面、台阶、牌坊,还有墙上的雕刻,取材都是石头。或者说,整个儿都是岩石砌筑的一座古城。我在城内溜达,走进了一条悠长的街巷,它的名字很诗意,叫背街,完全是石板堆砌成的围墙和屋子,绮丽风光堪为罕见。我还走访了一户人家,正当晌午,烈日炎炎,而在这石片瓦屋里,却通风清凉。百年不倒,恐怕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了。
  青岩崇尚文化,有中原文化和山地文化自然交融的特色。贵州历史上只出过一名状元,叫赵以炯,青岩人,也是青岩人的骄傲,至今还保留有文昌阁,青岩书院,状元故居等景点。横跨在正街上的百岁石牌坊,造型精巧,雕刻精细,是一条别致的风景线,原有8座,今存3座,为赵氏所造,乃清王朝以来优老敬老旌表制度的物证。据说,其中2座百岁坊,不仅获得"升平人瑞"题额,还有更上一层楼,获得"七叶衍祥"题额。按照青岩的乡规民俗,如有上见祖、父,下见曾孙、玄孙者,可具结呈报,获此殊荣。这二座百岁坊,何止"五世同堂",居然"亲见七代"。
  小小千户之邑,寺庙很多。这是为了适应满足当年移居汉族军民的宗教信仰,修佛寺,修道观,以致天主教堂。这里几乎释道一统,在迎祥寺观音殿的楼上,居然供奉了道教"北斗七星之母"斗姆。这样说来,各人各信,互不侵犯,互相尊重,也就顺理成章了。透过宗教看民风,青岩的老百姓非常淳朴、厚道,这从和他们简单的接触中是能够感知到的。
  当今旅游,很考究舌尖上的享受。在贵州,酸汤鱼是头牌花旦,不吃酸汤鱼,不能算到了贵州。而在青岩,唱主角的是青岩米豆腐和卤猪脚。我慕名寻到一家叫王万妈的饭庄,据说,青岩豆腐就是一个姓王的江西移民做出名的,用青岩山泉磨制,细嫩可口。我不知王万妈是不是王氏后裔。至于红烧卤猪脚,像糖藕一样一节一节堆成一座小山,坦白讲,这样热的天,汗涔涔的,我实在不敢恭维。所幸这里也有清淡小吃和甜食,丝宝宝,这名字就可爱,杨梅汤,酒酿土难蛋,苗家芝麻馅小汤圆,一样解饥解渴。
  旅游是文化的摇篮,在光影世界里淡然行走,收拾山光水色人文历史一箩筐,我从内心感到富有和幸福!我的贵州行还刚刚开始,在继续前行的路上,我要收下青岩古镇的旅行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