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水城猴场乡补那村
初秋时节,天高云淡,瓜果飘香,步步皆景,砖墙楼房和木瓦结构的吊脚楼交相辉映,幽静的自然生态环境,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生态园……美丽的田园风光令人陶醉。
9月10日,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记者来到水城县猴场乡补那村。
一路上,都能听见村民用布依话唱的敬酒歌……
走近了,便见到了一个美丽的场景:上规模的猕猴桃基地长势良好,村民们正在基地里劳作。
“补那村一直是一个偏远贫穷的落后村,近年来,由于种植红心猕猴桃,许多村民走上了致富路。猕猴桃已经成了老百姓的‘摇钱树’!”正在劳作的村民陆坤书说。
“今年,红心猕猴桃卖价达到40元一斤都供不应求。”补那村支书罗毅说。
罗毅告诉记者,“红心猕猴桃”学名为“黔红牌凉都红心猕猴桃”,原产地为四川,自引进猴场乡种植后,所接果实品质、果形、口感竟比原产地还好。因其外形美观、口感极佳,走的是精品水果高端路线,卖价可达40余元每斤,市场商业价值极高。
正是看中其极高的市场潜力,水城县长丰绿色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到猴场乡补那村投资,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建设了一个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
对于基地的建设,补那村村民陈启达从心里感到由衷高兴:“现在,我和媳妇都在基地上班,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有5000多元!这日子,比城里人过得还滋润!”
“两年前,群众交3块钱的电费要靠鸡蛋来凑,现在只要喇叭一喊,家家户户都是揣着‘红票子’来交电费,鸡蛋都当菜吃了。”村民王树勋的话语中,透出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满足。
2010年,水城县县委、县政府作出重点扶持十大产业促进群众发展致富的重大决策,给猴场乡下达了2650亩猕猴桃种植计划。村支两委为了抓好本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群众增产增收,积极引进长丰公司等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民”的模式建设红心猕猴桃基地,为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项目建设之初,支部充分考虑群众切身利益。在土地流转工作中,采取“公司+基地+农民”的模式,定下了“5—8—1”土地租金(即1至5年500元/年,5至10年800元/年,10年以后1000元/年)。首先保证了土地流转农户的吃饭问题。在项目建设中,劳动力用工立足于优先使用被租地农户,每个劳动力在基地劳动每月可获得1000元以上收入,真正达到了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的。
“我种植了15亩的猕猴桃,今年虽然是初挂果,但收入也很可观,如果达到盛果期,1亩就可收入四五万元。”王树勋乐呵呵地说。
兜里有钱了,如何让村民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补那村结合“四在农家”建设,将村庄整治作为创建同步小康的主要内容,结合本村布依文化和民族特色,大力实施村庄“美化、绿化、硬化、亮化”工程,按照以“一户一标杆、一墙一景观”理念,对全村民居进行全面改造,切实把补那村建设成为民族特色“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目前第一期32户民居改造已基本完工,第二、三期改造工程将陆续进行。”罗毅指着已经修好的民居满心欢喜地说。
补那村还把旅游富村作为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来抓,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注重在地形改造、水景处理、道路设计、植物造景等生态观光要素上下功夫,着力塑造喀斯特农业示范园、布依族民居、同心树、王氏故居、布依铜鼓、百年仙人树、布依风情园等多个景点,力争将补那村打造成为我市一流的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村,以乡村旅游带动全村农户增收致富。
目前,布依风情园的打造已全面启动,并初步成型;20亩的神树广场(含演艺广场)正在规划建设中;其他景区景点正在加紧包装打造中。
“如今的补那村已变成了令人羡慕的‘花果山’,人均纯收入达5700元,群众收入步步提高,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罗毅说。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