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龙泉北河街:老街在向我们诉说它的历史

2013-12-26 09:20:45来源:见习记者 季丹 通讯员 吴明俊

打印 字号: T|T

 
 

  龙泉的老街,那些青砖与黛瓦,那些石板路和台阶,好多都已在城市建设中渐行渐远。漫步北河街,却依稀可见它旧时的面貌,延绵数里的青石板,黑瓦房,马头墙,小石堆砌的墙脚,木门,老式的理发店……成为人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也成为一部活着的历史书。
  街道是城市的产物,也是城市的动脉。北河街南北、东西走向的巷弄众多,而由于其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其中有吴嘉彦故居、李锦荣宅、石板弄王氏宗祠、瞿氏宗祠、吴康佑宅等。街内民居一般木结构,墙基采用鹅卵石干砌或浆砌,上面为土墙,一般都表面白色粉刷,家境贫寒的则不粉刷外墙。而历经多年的风化,白墙也几经斑驳,有些直接露出黄色的泥土,与龙泉的绿树蓝天的自然景观亦十分协调。主要街道地面采用石条和鹅卵石结合的铺设方式。门窗均采用木质,图案雕刻因家境不同而不同,普通人家的门窗样式较简单,大户人家的则始有花鸟图案。
  据了解,旧时的北河街货物琳琅满目,南北商货在此大集散,是一处东西南北商品汇集、文化交融的地方,并拥有众多殷商巨富之大宅。北河街还是我市抗战胜地: 1937年冬,中共浙江省委临时工作委员会把中共地下党联络点设在了北河街街区内的江西会馆。八年抗战,江西会馆成为动员民众、宣传抗日救亡的活动中心。
  如今,记者从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公园路走进北河街,放眼望去,老街已被两旁高耸的现代建筑隔开,因而显得十分宁静。沿街的老房子安静地伫立在那里,偶尔有几家门口坐着主妇在做家务。街上一些小卖铺、理发店和浴室开门营业,不时能见到一些老人在路上遇见熟人聊几句。这些老人们告诉记者,他们都是老街或周围的老居民,与老街朝夕相处了几十年,老街虽然没有以前繁华了,年轻人很少来这里,但他们喜欢经常在街上走一走,逛一逛。记者在老街上采访时,居住在老街上的几位热心老人还带着记者参观了老街上几处保存较好、有一定规模老房子。这些老房子都是砖木结构,前间是门面,后间是住宅,或下层开店,上层住人。许多老街上的居民都说,这些老房子是老街昔日人气旺盛、商业繁华的见证,希望能一直保留下去,给后人留下一页老街的历史。

 


  新纪元物物博馆位于北河街,经营了许久,门口摆满各类复古的东西,其中大部分都是现在市面上极少见到的。附近的人已经都习以为常,但没来过北河街的人一定对此非常好奇。“原来,龙泉还有像当铺一样经营着古老行当的店铺。”

  瞿氏宗祠位于北河街161号。根据建筑风格判断约建于清代晚期。平面呈纵长方形,朝南。通面宽11.60米,通进深12.03米,占地面积139.5平方米。回字型建筑,正厅三开间,水泥地面。该宗祠土改后归八村所有,承租给余林养做碾米厂使用。因长期为碾米厂,院内积尘,梁柱腐朽严重,局部瓦片脱落、漏水。现状保存一般。

 

  在北河街的一面墙壁上挂着几件手工制作的蓑衣,不时吸引路人的目光。现在蓑衣这门手艺已经渐渐失传,而蓑衣正是由于它的不易腐坏及收藏价值,而成为很多家庭及复古店铺的必买品。
 

  北河街上的古玩店为数不少,但各有特色。这家古玩店以经营青瓷,雕塑等闻名。门口摆放着的人物石雕,为北河街增添了不少古韵。

  用来制作麻糍的石臼如何制作出来的,成了很多人心中的问号,甚至有些人还从未见过,而在北河街就有一家店铺在买卖石臼。从街上看去,大大小小的石臼沿墙摆放,成了北河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下后岩庙位于北河街127、128号之间,平面呈“凸”字型,朝西。前为亭,后为殿。根据脊枋文字描述建于清嘉庆丁丑年(1817),建筑占地面积99.5平方米。经附近村(居)民集资修缮,保存较好。
 

  北河街八角大门位于北河街147号。根据建筑风格判断约建于清代中晚期。平面呈纵长方形,朝南。与周围建筑紧紧相连,以封火山墙为界,形成大面积的民居建筑群落。因其大门用条石砌筑呈八角状,故又称“八角大门”。
 

  程步云宅位于北河街老弄4号,民国建筑,名人故居。坐南朝北,通面宽17米,进深35米,五开间,二层楼。
 

  李资田宅位于北河街164号,坐北朝南,三开间。大门为封火山墙式,雕刻精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