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中国服装大会解读之人才:战略核心在理念

2013-12-05 11:51:55来源:中国服装网

打印 字号: T|T
2013年11月25日 18:28:20 [导读] 中国服装大会解读之人才:战略核心在理念 2012年11月21日10:59 来源:服装界| 【】中国服装大会解读之三 “中国服装业缺人才”是共识,但是为什么缺人才却是见人见智 引言嘉宾 “很多企业一想到人才稀缺,马上想到从猎头公司猎取人才。优秀的人才永远是稀缺的,你永远不可能找到完全匹配的优秀人才。最好是建立机制来培养人才。” 正略钧策合伙人、副总裁:唐平华 企业案例发布 欧利民:宁波
中国服装大会解读之人才:战略核心在理念 2012年11月21日10:59 来源:服装界|
 【】中国服装大会解读之三 
 
 “中国服装业缺人才”是共识,但是为什么缺人才却是见人见智 
 
 引言嘉宾 
 
 “很多企业一想到人才稀缺,马上想到从猎头公司猎取人才。优秀的人才永远是稀缺的,你永远不可能找到完全匹配的优秀人才。最好是建立机制来培养人才。” 
 
 正略钧策合伙人、副总裁:唐平华 
 
 企业案例发布 
 
 欧利民:宁波太平鸟时尚女装有限公司CEO首席执行官 
 
 徐波: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兼巴拉巴拉事业部总经理 
 
 胡诚初:中国利郎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 
 
 吴健民: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点评专家 
 
 张勇:智立方品牌营销传播集群管理咨询部副总经理 
 
 总结嘉宾 
 
 陈国强: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保持活力与成长的关键。在中国服装企业迈向价值链高端的进程中,人才战略的实施与保障是至关重要的核心动力。 
 
 人才战略的内核,首先在于企业正确人才理念和人才文化的建立,而科学并富有活力的人才机制,则可以使持久的事业上行空间和永续的激励感受成为可能。 
 
 勿需讳言,中国服装业起于草莽。 
 
 在短缺经济时代,“洗脚上田”的农民企业家支起几架脚踏缝纫机就可以开工厂了,做出衣服来就有人抢购。 
 
 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说过,“当十二级大风刮起来时,猪都会上天。” 
 
 而用杉杉董事长郑永刚的话说,“那时候,我们一些部门经理已经不可一世了,许多人要托关系才能订到我们的西服,不但提前把货款打过来,还要排队拿货。” 
 
 当挣钱非常容易的时候,没有人觉得人才缺乏,因为那个时候不需要人才。 
 
 当人们解决了遮体保暖的基本需要后,对服装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市场上的货品也越来越丰富,选择余地也扩大了。 
 
 这个时候,老板们发现,衣服做出来就有人买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们开始追求质量,那种回家还要自己加工的“一针扣”服装已经不行了。 
 
 当产品质量上来了,人们又发现,为什么别人的衣服式样比自己的好看? 
 
 产品质量没问题了,设计开发就成为产品和品牌的灵魂。 
 
 “中国服装业的设计开发还停留在抄袭、模仿阶段。做得较好的企业,也只是刚刚开始有一点自己的风格。”步森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军说:“市场变化太快,大环境让大家都变得浮躁,难以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整个服装业的变化,更难以让品牌沉淀,谁都不愿花太多时间在价值链高端去打磨。” 
 
 依文服饰董事长夏华认为,中国服装业真正原创的颠覆性的设计太少了,设计上都是“微创新”。 
 
 显然,微创新无法真正影响世界时尚界,也无法改变我们在价值链设计端的地位。 
 
 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夏华认为,“我们的设计师缺乏耐力,不能沉下心来做事情,也缺乏将祖宗留下的文化装入自己思想并融入体验中去的基本功,更纠结的是,他没有高端顾客的生活体验,就像没有打过高尔夫球的人去为打高尔夫球的人设计服装一样。” 
 
 没有高端顾客的生活体验,不是设计师的问题,而是因为他的老板没有支付他足够的钱让他去体验。 
 
 爱马仕的丝巾设计师可以出去旅游三年工资照发,没有人催着他回公司上班,只要他最后能交上作品就可以了。 
 
 雅戈尔服饰董事长李如刚曾经说过:“如果你的员工只穿得起几十几百元的衣服,而他每天做的都是上万元的西装,他是不可能做出好品质的。” 
 
 人才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需要,受尊重,人才自然会出现。 
 
 可喜的是,目前中国服装行业中,许多有识之士不但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而且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服装业的人才之路。 
 
 作为森马旗下童装品牌巴拉巴拉的掌门人,徐波的经历非常典型。 
 
 大学毕业后,徐波选择来到轻工业比较发达的温州,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在各种招聘会来往穿梭,足足找了两个月。 
 
 至于来到森马,徐波说:“那也是机缘巧合,当时本来是去另一家企业应聘,不过阴差阳错地进了森马。”森马先进的经营模式,董事长邱光和的经营理念,以及团队、文化等都让年轻的徐波深受震撼。“至今,我依然非常感谢森马给了我一个很大的空间和平台,让我学习、成长。 
 
 2002年1月,森马集团董事长邱光和给了徐波一支优秀团队,让他运营“巴拉巴拉”童装。当时,温州的童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生产的童装基本在专业市场销售,或在商场以专柜形式出现。 
 
 不过巴拉巴拉并没走老路,徐波借鉴了森马的发展经验,将虚拟经营引入巴拉巴拉。公司主抓设计研发、营销、品牌建设,生产则委托加工。并引入加盟连锁,结果第一年就开出了50余家连锁店,成果显著。
 
 
 几年来,以徐波为主帅的“巴拉巴拉”成功拓展了国内三大童装消费市场:北京、上海和武汉,并带动了周边市场的发展,写下了属于自己的销售神话,2005年巴拉巴拉童装工业销售产值超3亿元。产品从最初以服装为主,现陆续延伸到童鞋、童包、眼镜、手表、玩具、饰品类等,丰富的产品系列满足了儿童生活、穿着的时尚需求。 
 
 不论是做基层工作还是做主管的工作,徐波认为年轻人应该是一种“宁可怀才不遇,不可遇而无才”的态度。首先要有务实的心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其次,积累很重要,根深才能叶茂,没有细微的基础就没有成就。另外还要给自己设定目标和方向,毕竟一艘船,如果没有方向,那么无论驶向哪里都不会是顺风。 
 
 成功创业的路上没有风平浪静的,人们想要成功就总得先从基础做起,只有把基础打好了,将来的创业道路才会走的更长远! 
 
 利郎总裁王良星对人才的谦卑、宽容、分享和耐心流传甚广。接触过王良星的人都知道一个情况:他跟客人握手,从来都是双手迎上去,握得很有力,态度非常谦卑。 
 
 2010年4月,利郎新到一位重要人物——新任首席运营官栾熙忠,国美电器的前副总裁。在栾熙忠多年不断变换的职场身份中,王良星总是不断地出现在他的身边。“王总每次到北京我们几乎都见面。”栾熙忠在王良星身上看到了一种近于疯狂的事业观,“他真正的能够把服装业当作生命来经营”。 
 
 栾熙忠对一件事印象特别深刻:有一次,几个人去王良星家看一件他从外地“淘”来的裤子,但到家里后却到处找不到,最后从洗衣机里把裤子搜了出来。王良星为了马上展示给大家看,当即把湿漉漉的裤子穿在身上。正是这份感动,栾熙忠加盟利郎。 
 
 在利郎众多高管中,最传奇的要数胡诚初。王良星挖他大约用了8年时间。1998年4月,利郎处于艰难的转型期,王氏三兄弟多年屡次邀请,胡诚初终于心动加盟利郎。胡诚初临危受命,但很快将自己在品牌推广、公共事务处理的独特优势,成功地辅佐王氏兄弟走出短暂的难关。回想在利郎的十多年,胡诚初认为,王氏兄弟的授权与信任,是他敢于放手一搏的基础。 
 
 谈到人才,舒朗总裁吴健民说,“当其他企业都在缩编、裁员的时候,舒朗不仅不裁员,还大举招聘新员工,尤其大胆招聘大学生。一批在2008年、2009年招聘的大学生,经过一两年的培训、锻炼,已逐步成熟,不少年轻人已走到领导岗位。舒朗形成了一个以知识分子渐长、年轻大学生渐多、创新性人才渐多的一个全新的女装创新群体。这是我们成功所具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人才也不能“现用现培养”,“今天栽树明天就想乘凉”是不行的。 
 
 老板与员工之间要有足够的信任,老板不要总是担心“煮熟的鸭子飞了”;假如真的飞了,那还是因为你的“池子”太小,容不下。 
 
 员工也不能自视过高,总觉得自己被低估了。每个人的起点都差不多,付出的努力不同,终点也将大大不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