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同宗 文化同源——“亦庄亦谐”王建文
庄学即王建文
“我站在街边的十字路口,身旁走过形形色色的人,时尚大方的都市白领,大腹便便的企业老板,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的农民工……最终,当看到那些花儿一样蹦蹦跳跳的孩童,我幸福地裂开嘴笑了。”秋天午后的阳光正暖,洛阳文坛的领军人物庄学倚在咖啡馆角落里的宽大沙发里,习惯性地抬起了那只有力的大手,深深地吸上一口烟,然后轻轻地吐了出来,那淡蓝色的烟雾慢慢扩大,他的思绪开始飘扬起来。
“11月3日”孕育出刚强男儿的文学梦
1986年,庄学先生刚刚从南疆血与火的战场上归来,回到洛阳探亲。休假期间,战争时期的刀光剑影、兄弟之情总是历历再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特别是艰苦条件下的那一小口水,传递十余位战友竟然还没有喝完,这样的生死之情震撼着他的心灵,由此,情感表达的欲望呼之欲出。拿起手中的笔,庄学先生洋洋洒洒,处女座小小说《水》就这样诞生了。
当时的通讯条件极其落后,据庄学先生讲,从邮寄这篇小说到在洛阳当地的报纸上发表,差不多经历了快半年的时间。1986年的11月13日,小小说《水》刊登了,这个日子令庄学先生至今难忘。
时光深处,岁月静好。1987年,这天又逢11月13日,庄学先生又获喜讯,自己的一篇散文又被洛阳的媒体看中,并在版面的重要位置刊登。这天,是庄学先生人生中发表的第二篇文章。
11月13日,这个日子终究太过“挑剔”。时隔两年,1989年,庄学先生的第三篇文章又在这个日子得到发表。“这是上天冥冥之中的旨意,送我一个奇迹,让我在这条道路上坚持到底~”庄学先生诙谐幽默,谈话氛围轻松、快乐!
三篇文章发布在不同年份却都在同一个11月3日。上个世纪90年代,庄学先生一边不断涉猎名家作品汲取营养,一边另辟蹊径开始自己大规模的文学创作。由于在文学的这片热土上不断耕耘,不断播种,他总是在不断成长,不断收获。
入围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担任洛阳市作协副主席,庄学先生实至名归。这对非科班出身的他,付出的不仅是努力,更是不断创新坐“冷板凳”的结果。庄学先生曾说,文学界不缺热闹,只缺寂寞,真正坐下来写点东西,文学就不是“粉身碎骨”的事业。
庄学先生和其小读者
同宗溯源,追忆的是一个质朴的信仰
“爷爷出去闯荡,回来了;父亲征战沙场,也回来了;俺出去溜达了一圈,终究也回来了。这本书其实就是回家的历史,寻亲的历史。”历经两年的写作、修改,庄学先生的第一步长篇小说《同宗》出版了,长达25万字。在书中的扉页中庄先生写到:以此,献给我的父亲,献给我的母亲,献给我的同宗兄弟,以及夹河滩的亲友们。
《同宗》里这样描述,本是同宗的一对亲兄弟,却因为历史的突然变故,分别走上了不同的抗日道路。后来两兄弟又走到一起,却在人生命运的裹挟中,不得不再次分道扬镳。深夜亡命、途中改名……后辈子孙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跨越60年,纵横千万里,有冲突、有融合、有悬念、有交点,殊途同归,在伊洛河畔演绎出悲欢离合的家族故事。这是一部以洛阳为背景的小说,洛阳元素在作品中跃然纸上。
文学的本质终究是帮助人们寻找信仰的。庄学先生也说,《同宗》表面上关注的是王氏家族的命运,但一个人的集合往往是一群人的集合,也是一个地方、地域的集合。通过此篇作品,他想表达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认同感、归属感,更是一个民族甚至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庄学先生特别说,家里的老父亲今年已经94岁了,在老爷子有生之年这本书的出版,让他这个做儿子的多多少少有点骄傲。今年重阳节,老父亲和其老战友聚会,逢人就说,“看,这本书是我儿子写的……”
文如其人,立言笔耕不辍
“庄学”本是先生的笔名,但一直延续至今。他佩服庄子一生的隐默无闻,却著作甚丰;也羡慕庄子逍遥自在,睿智深刻。由此得笔名,敬畏生命,善待平生。
庄学先生现已临耳顺之年,生活丰富多彩,怡然自得。每天他会从事两个小时网站的论坛管理,两个小时的文学创作,晚上10点准时休息。别看他年龄已大,但已有16年的网龄,对于自己管理的文友帖子,他几乎“每帖必看,每帖必回”,敬业精神可见一斑。他从不摆师者架子,也不张扬长者威风,只是潜移默化,拨石点金,用句俗话来说,文学的修养已经浸透到骨子里去了。
庄学先生欣赏钱钟书夫人杨绛的文学态度,102岁仍在笔耕不辍。他说,自己虽没那么大的名气,但始终有种活到老、写到老的心态。“这种精神追求让我充满生活的活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都说幽默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门学问。庄学先生逢人未说先笑,极其平易近人。和他聊天不会冷场,更不会担心尴尬,他总是用幽默的话语阐释生活中的道理,让人恍然大悟,原来语言也可以这样表达。
庄学,本名王建文,洛阳文学圈的一名老将。下过乡、扛过枪、打过仗,现任洛阳市作协副主席,河南省作协会员,郑州小小说学会理事。出版有小小说集《左为上,右为上》、中国小小说典藏本《保守一个秘密》、长篇小说《同宗》等共计三百多万字。
记者手记:秋天已经接近尾声,西苑路上的枫叶在夕阳的照耀下,更显出一份静美。我突然发现,这才是生活的最终归处,繁华落尽,平淡才是真实。庄学先生的文学思想,一如秋天给予我的思考,停下来发现美,才会拥有美,千万不要在喧闹声中,逃离出内心的想法,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选择出发。(记者 徐孟国 张静)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