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律王氏网站的缘起
城律王氏始迁祖于明成化二十三年移民城律,三世祖三支赴山海关戌卫边关四世祖长支万历元年 携子从高密城律避难胶州祖邨,次年舍长子于祖邨,再携次子避难诸城南乡高阁屯(今山东五莲县户部乡高阁庄),稍后四世祖九公公又北上居庸关戌卫------五百多年来 人口日增、灾荒与战乱频仍,为寻求安身立命之所,自六世起,开始了间歇性的迁徙行动。 截止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已有 过半数先祖或下江南、闯关东,走口北、奔胶东,或四处流浪、不知所终。距1919年最后一次续谱又过去了90年,九十年里,抗日战争、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军队干部转业地方、国家组织的支边移民、大兴水利后的水库库区移民、十年文革动乱、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正面、反面的一个个事件都促成了一波波族人的大迁徙,祖国东西南北中,几乎每个角落都有我城律王氏族人在生活、在拼搏。更有不少人走出了国门扎根于欧美、东亚东南亚,据不完全统计推算至今赴他乡失去联系的族人超过仍居住祖籍族人的五倍以上。
过去修谱,多为徒手抄写,极费时耗财,故旧谱份数极少,即1919年首次石印族谱,亦不过数十套,可以说绝大多数族人见不到族谱,且多数族人目不识丁,就是族谱拿在手里,也可能不知是什么,再加过去有‘子不言父讳’、邻里间不称名道姓的礼制约束、熟人间互称‘绰号’的陋习……以致十六字辈谱少有人能知全、写全。如15世本是‘诒’字辈,变成了‘义’、‘怡’、‘贻’、‘日’,更有将‘日’延伸为‘明’(取明中有日之意)。徙居外地族人的后人,迁居时间不足百年者大多还能知道自己是城律王氏后人,也多知道‘家承诒泽’或“家述儒教”谐音,不足二百年的也许还知道祖籍何处,字辈、支系就很少有人知道了。至于迁居外地二百年以上者,恐怕能知道祖先是从山东来的就已经不错了。
宋朝有个叫王永贤的人对欧阳修说:‘我们这一支姓王的迁来湘东地区已好多代了,族人中有同胞兄弟、堂兄弟、从堂兄弟、五服内兄弟,也有出了五服的,有些宗族观念淡薄的对胞兄弟还亲近,对堂兄弟就不当回事了,遇见远房同族兄弟更像不认识的路人一样了。其实再远也是一个老祖宗留下的后人,这都是没有族谱造成的啊,要是有谱,人人都知是同一个老祖的后代,无非是一棵大树分出的若干枝杈, 这样,宗族就不散了,尊祖敬宗的心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这就是我们要修谱的原因啊,烦请欧阳先生给我们族谱作个序吧。’短短数言所反映的现象与我城律王氏的现状何其相似?
我城律王氏已近百年未续谱,如再拖延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修家谱’,此其时矣。然而,靠少数人长途跋涉、串村访户采集分布在全国各地无半点信息依据的族人资料行不通。存在问题是:费时长、耗资多、路不熟、效率低、族人相见不相识……。只有通过网络,调动全族的力量才能办到。
为此在族叔王家义的鼓励和资金支持下,经过半年多的筹备才于2011年底将网站建成开通。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