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古代科举制度

2013-05-20 16:06:46来源:

打印 字号: T|T

     所谓“贡元”就是贡生,还不是“举人”更不是“贡士”,每年或两、三年挑选府、州、县成绩或资格优异的“廪生”(秀才中成绩优秀、资历较深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成为“贡生”的途径还有很多种,明代有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优贡和例贡。其中“岁贡”在贡生中的名额很少,对一个州、县来说,每次大都只有一名,因而也是第一名,故称“贡元”。

     古代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实则分四级,在“乡试”之前,考生要在本邑举行一次“童生试”,也称“邑考”,只有取得了“童生”的资格,才可以参加上一级府里考的“郡试”,考“秀才”,秀才也称“生员”。

   每隔三年,“生员”到省里举行会考称“乡试”,考期一般都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举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考中“举人”后,参加第二年春季由礼部举行的全国“会试”,又称“春闱”,考中者称“贡士”(不是贡生),只有取得了“贡士”资格,才可以参加再上一级的“殿试”考试。“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会元”其实等同于“状元”。

   学子成为“贡士”后,才可以进入“殿试”,殿试又称廷试,由皇帝出题,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考状元”。殿试分取若干名,统称为“进士”,而这些“进士”又分“三甲”发榜,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二、第三甲人数不定,第一甲却仅取三名,按文章优劣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状元居鼎甲之首,因此又称“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