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寻根路漫漫

2013-05-01 15:16:40来源:竹溪茶亭

打印 字号: T|T
目录
 
1.序言
 
2.寻根史
 
2.1实物资料已被毁,口述资料仅片言
 
2.2大海捞针难度高,沙里淘金时间长
 
2.3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4踪迹全无“杨家桥”,名不副实是“王街”
 
2.5雾里看花难思索,真假难辨费思考
 
2.6突破迷雾显曙光,冲破云层见蓝天
 
2.7曲径通幽查宗谱,禅房花木有着落
 
 
1.序言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国史、方志乃官方所编,谱牒为私家所修。祖、宗、族、家,犹如水之一源百流,脉派相衍,方成一体。故人生千变万化,家族南迁北移,唯谱系不可乱。谱系清,与大——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与小——家族文明得以继承。寻根之要义,于此明矣!
 
祖传旧谱,惜于“文革”中被毁。当今天下,政通人和,寻根问祖,理清排序,实有必要。 
 
2.寻根史 
 
2.1实物资料已被毁,口述资料仅片言
 
祖传家谱由曾祖父(王诒生)手工抄写,最后保管者为吾伯父,可惜在文革时被烧毁。
 
以下内容根据父亲口述及遗物整理所得。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父亲曾说:老祖宗,从异处,迁徙至,杨家桥。某代祖,归天后,有四儿,同声泣。一和尚,过来问:人口兴?钱财旺?众人答:子孙旺。和尚道:葬彼处。这地方,老鹰山,鹰XX。后事完,众儿散。有几儿,留本地,杨家桥。从此后,王姓人,越来多,杨姓人,渐稀少。祖居地,对外称,杨家桥,王街乎。
 
字辈排行:永振家业远,诒谋燕翼长。
 
祖上世系:王远孝→王诒生→王谋庆→王文正(王燕昌);我是“翼”字辈。 
 
2·2大海捞针难度高,沙里淘金时间长
 
从2000年开始,利用电脑在网上搜索:杨家桥王街或“字辈”排序等关键字均无功而返(有些灰心)。2003年得知在上海图书馆可以查找家谱时,心情非常激动,然而又一次失望而终。
 
当然也有收获,了解到家谱的一些知识,比如:郡望、堂号等知识。期间我也问过父亲,我家的郡望、堂号等内容,父亲不知,只知道当时家乡有个“一本堂”,似乎是个学校。这也难怪,我爷爷去世早,父亲由我曾祖父抚养长大,10多岁就外出学徒了。父亲居住地在镇海城内,学龄前每年清明随其祖父去乡下杨家桥王街祭祖,因此对祖上的事不清楚情有可原。
 
在网络上查找一本堂只有其他姓氏的资料,而无我王氏信息,令人失望。
 
2005年父亲驾鹤西去,寻根的路更难走。更使我抱憾终生的是父亲曾经有2个心愿,一是去苏州替我祖父祖母扫墓,二是去宁波老家及乡下看看。考虑到父亲年龄已高腿脚不便,我只满足了他前一个愿望(去苏州)。痛哉………!!!失去父亲的寻根就似在过独木桥,而桥的对岸是大雾弥漫无边无际。 
 
2.3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钢七连有一句口号:“不放弃、不抛弃”,这成了我的真实写照。我始终不懈努力地坚持着,有空就进行查找并考证一些相关信息。
 
2008年3月从新编的《定海县志》中查到的信息:“姓氏祖籍:镇海王氏;迁本县年代:清康熙。排行:永振家声远,贻茂燕翼长,承忠光仕兆,积善庆贤庄。 “永”字辈从大碶迁居荷花,已15代”。
 
《定海县志》透露的字辈排序与我家现存的资料关联很大(我家:永振家业远,詒谋燕翼长),虽然个别字写法有出入,只有2种可能:一是编志人打字错误(尤其是“贻茂”不知作何解),二是父亲70多岁的记忆可能有误(估计父亲最后一次看家谱只有10多岁),具体体现在“家业”没有“家声”含义深刻。
 
上述《定海县志》信息:(“永”字辈从大碶迁居荷花)为寻找“杨家桥、王街”指明了方向,即“大碶”与“杨家桥、王街”的关联。
 
 
2.4踪迹全无“杨家桥”,名不副实是“王街”
 
根据宁波官方资料,原镇海县已一分为二更名为镇海区与北仑区。
 
搜遍镇海、北仑等关键词均无“杨家桥、王街”或“王街、杨家桥”地名;然而单独搜索,北仑有“杨家桥”,却无“王街”;宁波地区有“王街”却不在北仑区辖内,真是令人纳闷。难道“杨家桥、王街”已改名?或父亲口述的地名有误?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政府官方网站历史行政区划也没有“杨家桥、王街” 地名。
 
2.5雾里看花难思索,真假难辨费思考
 
寻根似乎又陷入僵局,然而在一次无意中搜索发现有这么一段文字:“王鲁彦出生于北仑区大碶镇王隘村杨家桥畔官河边的王氏祠堂大屋”。 “王隘村不大,小桥流水人家,200余户人家世辈以耕种为业。历史上虽未出名人大官,但淳朴的民风,开放的观念,村民老早就重视教育,兴办“一本学堂”。王鲁彦从小聪颖,6岁进入村东花墙门私塾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一本学堂”学习”。
 
上述文字表达的信息:人名:王鲁彦;地名:北仑区大碶镇、王隘村、杨家桥、王氏祠堂、一本学堂。其中人名与我家字辈不吻合,而地名大碶、杨家桥、王氏祠堂、一本学堂基本相符。此类信息与我们相关度70%以上。关键问题:王隘=王街?如此,这寻根犹如考古,又似乎在解数学方程。 
 
2.6突破迷雾显曙光,冲破云层见蓝天
 
也许是冥冥之中真有列祖列宗在为我出谋划策,在一次漫无目的的查找中,发现“隘”字在宁波话的读音居然读“ga”而不是读“ai”(汉语拼音),联想到“街”字在上海和宁波话的读音也读“ga”。这使我豁然开朗,父亲口中的“杨家桥、王隘”是我自己错误地理解为“杨家桥、王街”。如此数学方程已解出,即唯一的解就是“王街=王隘”。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至此寻根第一步基本完成,下面摘录“王隘”的相关信息:
 
王隘原隶属灵岩乡。
 
根据北仑地名志记载: 王隘村位于新碶西南5.2公里,大碶西1.5公里。有王隘、上王隘2个自然村,村委会驻王隘。
 
王隘有后新屋、三益房小地名。主姓王,南宋时从宁波迁入。据王氏族谱载:因居地以王姓为主,故称王隘。上王隘,清末从王隘分迁。因位于王隘南首,故称上王隘。
 
2.7曲径通幽查宗谱,禅房花木有着落
 
2.7.1感叹
 
通过这些年的查找,也摸索出一些门道。有的网站你搜索时没有,实际上是简繁体字在作怪,也可能是字体编码干扰。当然搜索中输入的关键字非常重要。
 
在寻觅家谱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家谱的相关知识,而且更要关心宁波地区乃至浙江省的的相关信息以及元明清等朝代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今古地名行政区划及相关称呼、古代社会结构、科举制度等等),总而言之需要文化底蕴深厚,这对于我一个学理工科出身的人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寻谱,曾经给北仑大碶政府网站发邮件,询问王隘村宗谱之事,无奈泥牛入海;为觅谱,又给定海政府网站发邮件,询问新编定海志中“永振家声远,贻茂燕翼长”的家谱情况,却是石沉大海。
 
2.7.2发现
 
一次在浙江新闻网站得到一条2005年末的消息: 浙江图书馆组织了数十名专家学者,调动了省内藏有家谱的102家市县图书馆、博物馆和私家藏有家谱者,历时4年,编纂了《浙江家谱总目提要》一书,并同步推出该书的数据库版本。于是,马上进入浙江图书馆主页进行查找,不见数据库。“不放弃,不抛弃”,费了许多时间终于找到数据库并进入(感谢在天之灵的庇佑,不需要密码),经过反复调整搜索特征字得到唯一的(符合性极高)的信息:
 
【题名】靈巖王氏宗譜惠支房譜:不分卷
 
【谱籍】奉化
 
【版本】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一本堂木活字本
 
 [奉化]靈巖王氏宗譜惠支房譜:不分卷/(清)王显谟主修,(清)王翊俊編纂.—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一本堂木活字本.—2册.—3修本
 
始遷祖:服義,元末自奉化縣忠義鄉遷居本邑西屏靈巖村。本譜始修於清嘉慶十年(1805)。世系修錄至第十九世,排行字爲翼。本支派排行字自十一世起:永振家聲遠詒謀燕翼長承宗光自耀積善慶彌彰斯日貞元會於兹統緒昌鍾英麟啓瑞毓秀鳳開祥。卷目内容:譜序、譜跋、世家原贊、凡例、立繼專條、修藏宗譜條議、行序、修譜同事名號、世系圖傳。珍貴史料:立繼專條。本譜爲奉化市西屏靈巖村王氏惠支房房譜,房祖爲文識,明中期人。 
 
信息表明:字辈相符。疑问之处有二:一是上述2.6节中“主姓王,南宋时从宁波迁入”,此处是“元末自奉化县迁居本邑西屏灵岩村”。二是“【谱籍】奉化”。
 
2.7.3求证
 
发现线索是好事,去伪存真是难事。如果认错祖宗叩错头那才是天大的笑话。
 
2.7.3.1疑问一的求证
 
现地名宁波在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设立州治,称为明州,把鄮县分成鄮、奉化、慈溪和翁山(今定海县)四县、归属明州。南宋理宗时,把明州改为庆元府,元代又改称庆元路。明朝朱元璋又改为明州府,到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改为宁波府。民国初,废府存县。1927年把鄞县城区改称宁波市,但到1931年,又将宁波市并入鄞县,直到建国后,才把城区和近郊从鄞县划出,称宁波市。1983年,市、地合并,宁波市的管辖范围,除余姚、宁海外,又大体包括了原来明州或宁波府所辖的各县。
 
可见,“主姓王,南宋时从宁波迁入”这话不准确。理由有二,一是南宋只有明州而无宁波;二是此处所指宁波没有市区和县的区别,即奉化和王隘也属于明州,当然也可称为宁波。
 
至于朝代是“南宋”还是“元末”,我这样理解:上述谱牒资料是元末,而王隘这地方从南宋时才有王姓迁入(当然这仅是散户,以后有推理)。
 
总之,疑问一“主姓王,南宋时从宁波迁入”,虽然这话不准确,但与“靈巖王氏宗譜惠支房譜”不矛盾。
 
2.7.3.2疑问二的求证
 
按上述所叙,“元末自奉化縣忠義鄉遷居本邑西屏靈巖村”,【谱籍】奉化。查相关资料,奉化确实有忠义乡(现为松岙镇)无灵岩村,而北仑大碶无忠义乡却有灵岩乡。按编制体例,谱籍应为居住地北仑或大碶。为慎重起见,女儿替我从上海图书馆借回《浙江家谱总目提要》供我查阅相关内容。同样的他姓始祖遷居靈巖村,谱籍定义为北仑。由此可见,“谱籍奉化”一说,估计乃编辑所误。
 
2.7.4惠房支谱相关的内容
 
俗话说: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然而我以为:运气犹如正弦函数的曲线,时高时低。运气从低谷往上运行时,你得抓住机会。
 
此时的我又一次发现了一条至关重要的信息:在翰龙古玩艺术品收藏论坛上,一位版主介绍了惠支房譜并发布的几张非常有价值的照片。现照片介绍整理如下:
 
该谱是朋友替他在宁波觅得,此谱长为55厘米,宽32厘米。谱有季、恭、宽、信、敏、惠六房,此为惠房一支,故又称为《惠房支谱》。
 
照片中有如下的内容:
 
原序
 
吾乡西屏灵鹫北抵蛟川聚族而居者不下数万家而人烟之密户口之繁於王氏称极盛焉……而表弟樹桂日否否汤文之姿非秦镜不能推也……
 
......
 
根据《镇海县志》民国二十年铅印本记载,灵岩乡杨家桥王氏祠堂仅有2个,原文如下:
 
王氏宗祠 二都杨家桥西清乾隆八年始建道光间族人树桂名扬等募捐改造正屋五间两拱门屋三间东西有廊侧屋五间宣统三年族人显谋集捐添建余屋三间以作学舍
 
王氏新祠 在宗祠西南光绪五年族人茂椿、谋渊、显谋等捐资分建正厅三间门屋三间二十六年显谋添建东西侧厅各一间余屋各五间置田六十余亩以办义塾
 
从《惠房支谱》照片内容与《镇海县志》记载内容可得出以下结论:
 
(1)由此可见,《镇海县志》所载王氏宗祠的建造方人名“树桂”与《惠房支谱》照片中人名“树桂”一致,该谱毫无疑问为我族王姓宗谱。
 
(2)显而易见,从《镇海县志》祠堂捐资者人名“显谋”与上文(2.7.1)中《惠房支谱》“王显谟主修”可了解到王氏宗祠、王氏新祠为同一个族的祠堂。
 
(3)一个家族拥有2个祠堂,这说明杨家桥王氏为主流王氏。 
 
2009年3月6日,承蒙《惠房支谱》收藏者的关照,我如愿获得了该谱的影印件,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至此,寻根可告一段落,进一步了解相关世系等内容我将另文介绍。 
 
《寻根路漫漫》至此,决定收笔,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地去寻觅灵岩王氏的其它支谱,还会去探索灵岩王氏的上源——奉化王氏。如有收获,打算再写一篇《溯源道长长》。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告慰其在天之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