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旷达之士王毓
王毓(1360-1426),字尹成(或允成),号樵云,世居永嘉华盖乡英桥里(今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其父王珍,家赀殷实,一生乐善好施,人称“乐善处士”;耕作之余,吟诗作对,结交朋友,互相唱和;他为使独子王毓成器,特聘老师设馆于家教读,并不时到馆中观省,每课必使子朗诵背读,再论其大旨开导之,务使子牢记。因此,王毓从小就酷爱古诗文。
王毓事父母至孝。在家时,每日饮食必亲自烹调,然后衣冠端正、态度俨然侍膳父母旁;如果稍有不中父母心意,即脆地不起,直至父命起始退去。王毓的子孙因而也个个事亲至孝对友至义。
王毓的父亲八十多岁时,王毓从外地重价购来桧树三株,并建了一座“三桧堂”,将作为其父九十岁诞辰之贺礼。不料其父于明·永乐二十年(1422)无病无痛溘然去世,享年八十九岁。邑人少保大学士黄淮曾写有《宿三桧堂》诗一首,云:
三桧罗堂阶,苍然太古色。樛枝走潜龙,密叶沁香液。眷此岁寒姿,幸与君子即。庭槐接青阴,兰玉荫嘉植。百世绍芳华,滋培在树德。
据当时礼部侍郎章伦(乐清人)在《三桧堂诗卷序》中记载:三桧系“宋时郡宣抚使丹阳洪公园中旧物,洪公后裔中徵,桧为吾乡架阁林家所得,后给天吉陈家,而樵云公又从陈氏得之,因以名堂云。”“三桧各有其名:一日神龙昂霄,一日祥凤展翅,一日威虎出林”。后来王澈建造王氏大宗祠,三桧移植到宗祠内,更加苍翠古朴可爱,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依然枝繁叶茂。一千多年的名树,可惜在“文革”中被毁了。其父逝世后,葬于半山。王毓结庐墓旁,守孝三年。期满,改为半山草堂,辟为书院,招子弟上山读书,请名师执教。从此,英桥王氏,文化昌盛,科甲蝉联,人才辈出。
王毓一生淡泊功名利禄,不喜佛老,耕作之余,只爱读书,酷好山水。曾三次到杭州、苏州、南京游学,以文会友;温州的山山水水,以及括苍丽水金华等地,也都留有他的足迹。每到一处,面对美景,必赋诗作词。遗著有诗集《槐阴集》、乐府《蛙鸣鼓吹集》。
王毓所写的山水田园诗,清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似口语却琅琅上口,有害人余韵。如《玉泉山房八韵》其二“溪桥风月”:
石梁千尺跨清波,散步其如良夜何!
四望云山开宝鉴,一川雪浪动银河。
月明榆巷鸣砧杵,灯映渔歌发棹歌。
追忆波仙多逸趣,满船诗梦鹤飞过。
又如《峙川八韵》之二“峙口”:
江山如画绕树墟,中有幽人结隐居。
茅屋数宗临水竹,兰舟一叶到阶除。
青翻麦浪春风好,绿漾秧针夜雨余。
目极夕阳难写处,夷歌处处起樵渔。
王毓所写的诗歌,大部分是山水田园诗,凭吊诗,探友寻胜诗,也有少量反应民生疾苦的诗篇,如《客溪上值早》:
焦熬赤日当长天,大江欲沸山欲燃:
连畴禾黍待甘雨,苍生日夜心忧煎:
小船搁滩棹难发,泉源枯尽奔流绝;
安得潜龙起寥廓,雷门震动甘霖作;
九垓万里俱沛然,明月中流逐飞鹤。
这首古风既反映了作者热切希望苍天降下甘霖,解除旱魔的焦渴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黎民百姓因旱灾而难以度荒的深切同情。
王毓一生也秉承其父乐善好施的家风,邻里间那些老而孤者,贫或病者,他都无私地提供援助;“生有给,死有赙,婚嫁有资助。”有一年乡里大火,烧毁住房百多间,殃及数十家数百人。王毓无偿地提供他们吃住,并支援他们重建房屋恢复生产。对地方上的公益事业,如造桥修路,更是热心。因此,王毓逝世时,邻里间老幼无不哭泣,有人甚至仰天呕恸信宿者,送葬队伍达上千人。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