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一幅清明上河图 一座古今开封城

2013-04-06 17:34:00来源:  新华网郑州4月5日电 桂娟 双瑞

打印 字号: T|T

      “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清明时节,由中国文联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打开了一幅北宋清明文化画卷——怀古、踏青、祈福、巡游、颁新火……七朝古都开封,一时洒满了赏不尽的宋韵春色。

  从宋文化园区清明上河园,到歌舞剧《清明上河图》、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再到清明文化节会……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千年前的城市繁华盛景重现,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了时空交错的美丽。

  3日上午,一场清明“颁新火”的民俗大典在开封府门前上演:演员们头戴面具,跳起了傩舞,以辟邪迎瑞、辞旧迎新。抖空竹、蹴踘、秋千、马球,古人一度热衷的休闲活动再现今日开封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踏青巡游的盛景与千年前如出一辙。许多游人感慨,处处能感受到《清明上河图》描摹的北宋市井风情。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说,在开封诞生的《清明上河图》与《东京梦华录》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清明记忆。清明时节,在这里仰慕先贤、慎终追远,为群众打造清明文化品牌,对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义深远。

  《清明上河图》创作于12世纪,当时开封作为北宋王朝的都城,繁盛富丽,人口超过百万。北宋画家张择端以长卷形式和散点构图法,把当时繁华的开封城市生活面貌定格于5米多长的画卷,城郭、市桥、屋庐,居者行者,舟车往来,商贸、交通、民俗,繁杂的市井形态均得到了细致呈现。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程遂营教授认为,《清明上河图》的写实性、社会性和民俗性,使之在古代绘画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独特价值,开封市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国际旅游文化名城时,也把它放在了突出位置。

  占地近600亩的清明上河园,是按《清明上河图》的原本再现北宋的社会文化风貌,园内还根据宋代历史故事创编多场剧目表演。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用《虞美人》《醉东风》《蝶恋花》《满江红》等八阕经典宋词及其意境,勾勒出北宋都城东京的历史画面,是《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的现实演绎。

  清明上河园总经理周旭东说,开封作为七朝古都,文化丰富、历史厚重,但是由于黄河水患,开封曾7次被淹没,大部分历史遗存和文物都在地下。如何反映古代文明的辉煌,让当代人更多领略这座城市的韵味?把现实主义绘画珍品《清明上河图》变为现实,无疑是很好的途径。

  研究《清明上河图》颇有造诣的文化学者、文博研究员韩顺发认为:“没有《清明上河图》就不能认识和了解开封这座城市。”

  韩顺发说,海内外依托《清明上河图》就业的人成千上万。就开封而言,汴绣产业繁荣,每一个工艺美术部都有《清明上河图》绣品出售;木雕、石雕甚至微雕艺术领域,以及琉璃制造、缂丝、服装行业,《清明上河图》都是广受青睐的蓝本;以《清明上河图》为主题的小说、电视剧等文艺作品也层出不穷。

  韩顺发介绍:“去年一年,仅《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就盈利620万元,吸引20万人次观看。”

  如今,漫步宋韵浓郁的街头巷陌,这座曾创造辉煌的古老城市,仍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内核和逐渐泛起的生机活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