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桥的广南草龙 独特的侗族民间习俗

“现在我们编制这条草龙,不仅是技艺的传承,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播。”近日,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广南村草龙第八代传承人王建桥,在老师傅的帮助下,制作出一条长度近20米、重量达150多斤、活灵活现、乡土气息浓郁的草龙。


广南村草龙的渊源,颇具传奇色彩。据《广南村志》的《族源》记载,可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王氏所创。旧时,世代农耕的深山侗族居民,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庄稼常受蝗虫危害和旱灾之苦,人们认为龙是神灵的化身,能呼风唤雨镇邪降妖,消除蝗灾。村民便用竹片、禾秆草、藤条等编扎成草龙,并在农历六月初六相传为龙晒鳞的日子进行舞龙,游田垌。相传那天舞过田间地头,在巫师的咒语声中,蝗虫纷纷跳到草龙身上,然后将其一起烧掉,达到消灭蝗灾、五谷丰收的实效。此后,广南村百姓年年都在“六月六”进行舞草龙,祈求降雨灭虫保苗促丰年,耍草龙的习俗也得以世代相传。

广南草龙,俗名谷龙(侗语为“龙把苟”),其编织工艺复杂精致,采用了编、织、插、嵌、镶、绕、缠、悬、挂、空、别、剔、镂、透等十多种工艺技巧,有备料-选材-上骨架-上草-连接-上龙筋等工序。
“制成一条20米左右的草龙需要200多个工日,仅制造鳞片就要3000多个,需要糯稻秆草120多斤,折算成根数,不低于100万根。”今年67岁的草龙艺人王开奇介绍说,“糯稻秆草是主要材料,另还需有竹片、藤条、木条等材料,一条完整的草龙重量不低于150斤。”
据传承人之一的王诗延介绍,由于扎草龙对草的要求很高,对颜色,长度、硬度、韧性、抗发霉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用晒干后的脱粒了的糯米稻草秆是最好的材料,编出来的草龙颜色是金黄色的,而且耐储藏。

草龙的精妙之处,还在于舞。
每到草龙上阵之时,十多名受过专门训练的强健汉子,头戴黄草帽、身着黄色套装,交擎草龙,在铿锵的锣鼓音乐伴奏下,草龙腾飞。“经过历代的技艺沉积,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舞龙风格和招数,常见的姿势有雪花盖顶、盘根打柱、黄龙缠腰等。”36岁的王建桥不仅是编扎草龙的好手,更是舞龙的高手。
现场上,舞龙者把龙的灵性和威严的形体动作演绎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龙的独特灵性,其气势磅礴,直冲云霄,蔚为壮观。从激越欢快的舞龙动作里,更是流露出人们丰收的喜悦和对于吉祥安康、幸福日子的追求与向往。

“草龙技艺以前都是宗传,现在还进入中小学课堂了,让更多的人来学习这一门技艺,让‘草龙’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逐步走出龙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因为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嘛。”对于草龙技艺会不会失传,王开奇表示并不担心,“近年来,草龙的保护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现在会编扎草龙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新开发的草龙文化系列产品,已经拓展到旅游文化市场了。”
如今,舞草龙已成为当地节日庆典和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内容。广南草龙的出色表演,引起了的广泛关注,曾在南宁、桂林、柳州等地汇展。2012年,获得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