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石艺轩:王建华的石头生意

2013-03-22 17:34:07来源:

打印 字号: T|T

      2013年03月21日 13:53  《新楚商》 楚商全国理事会 《新楚商》杂志记者 | 吴淋淋

  浙江人王建华在武汉市香港路开出第一家石艺轩雕刻艺术品店时,身边的朋友都不看好他的项目。

  王建华不解释。店面营业一段时间后,大家开始佩服老王的眼光。

  考虑到武汉的石雕市场正处于萌芽期,为了适应需求,他根据武汉人的消费水平来进货,上达1万多元的雕刻,小到两块钱的青田石印章,吸引了各路“玩家”。

  青田石在中国一并与巴林石、寿山石和昌化石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石”,也是“四大印章石之一”。其中有的青田石一块石头上就有十几种颜色,天然色彩十分丰富。再加上王建华进的货物都是选择精雕的,不仅色泽好看,而且雕刻出来的艺术品也很漂亮,很受武汉的人喜爱。

  此时,朋友们才不禁对王建华的选择刮目相看。后来,浙江青田石在武汉市场上开始逐渐增多,现在已经达上百家,而这些大多数都是浙江人在武汉开的店子。

  2005年,武汉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中,前往武汉的投资者越来越多,武汉的消费水平亦得到全面提升。随着石雕市场的日趋成熟,每年都有几十家新店在落户武汉。

  同年,武汉徐东的古玩城市场开始成立,大多数古玩店开始往里面搬迁。已有两家门店的石艺轩,第三家店在此落户,这家店虽然以青田石为主,但是也从福建引进了寿山石。

  “武汉市场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之后,手里有余钱,自然会根据爱好会收藏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而且这样的东西价值每年在增。”王建华说。

  实现艺术品价值最大化

  当谈及他经营石头的优势时,他撇开了一般商人的“经营管理论”,而是将“做人”当作商业诀窍。

  他外出进货,讲究缘分。跟素未谋面的供货商打交道时,大部分时间也凭诚信。有一次去福建进货,跟老板谈论艺术品的见解甚是投缘,最后货让他先带回去,钱回武汉了才付。

  此外,王建华与顾客的关系亦是处的极好,开店13年来,许多客户都成了他的朋友。

  玉是石之精华,被奉为无价之宝,因为这种概念亦将古玩市场催生为暴利行业。“有些店子的老板,明明是一个手指这么大的东西非要吹嘘成天这么大,实际上一千块钱的东西,他能够卖到一万块。”但王建华他并不看好这种暴利式的售卖方式,而是讲求机缘,如若他与顾客相谈甚欢,在艺术品的价值上达成共识,在不亏本的情况下都会达成交易,而不论价格高低。

  “艺术品就要卖给那些懂的,有欣赏眼光的,这样才能够实现艺术品本身的价值。我与别人最大不同就是,当别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开始想怎么把这一件事情做到最好。”

  事实上,王建华从出道伊始,便显现出独到的眼光与超前的思维。

  30年前,他在苏州卖百货。当时国营企业盘踞市场,民营经济才刚刚萌芽,扣子、拉链等小商品交易如火如荼。然而他去进货的时候看到在香港走俏的包包,那时候内地的卖包行业几乎空白,他眼前一亮,当即进了2千多块钱的货物回到苏州,有人嘲笑他:“根本不会有人买你的包包。”他不以为然,进货回去的第二天就是周末,满屋子的包包两天全部售空。那一年好多人赔本,最多的也就赚到2千块钱,他则赚了6万,成为了苏州百货业的老大。

  “做生意一定不要跟风,这么多年来不管市场怎么变化,我从来不会看到别人东西卖的好就去进那样的货物,我在进货的时候只进我认为好的东西,这些年只有别人跟风我。”

  他愿意将钱花在不经意的地方,坐落在徐东古玩城里面的石艺轩,其店面布置比其它店子都要抢眼,整个装修耗费近50万。一进门是将近2米的吊顶,在别的店子并不多见。正中央的木石茶桌,给整个店面亦增色不少。

  “很多人都不愿意花钱来装修,都觉得我花这么钱来装修就是傻。但是我觉得既然是做艺术品,就应该讲究一个环境,这些珍贵的东西就本该在一个好的环境中。”

  无论是产品定位,还是货源选择,王建华都谋求独具一格,这也是他引以为豪之处。

  王建华“卖石”20年来,几乎见证了整个湖北古玩市场迅速崛起的全过程,在这个行当,称之为前辈一点都不为过。

  可是当同行们都忙于筹划开公司,布局全国分店之时,他则更享受自驾旅游,在途中寻找有价值的民间艺术品,探寻新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