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徒到老板——青年王照印创业记
因为想采访一些人在贵阳创业的报道,就这样认识了还不到30岁却已创业成功的王照印。
见到王照印时,他开着漂亮的小轿车。接过他递过来的名片:贵州凌苒服饰经理。让人难以置信7年前来到贵阳时他还是“一无所有”的毛头小伙。
在与王照印的交谈中了解到,目前他在贵阳有5个服装档口,面积30平方米到200平方米不等,下面的固定员工在30人左右,省内的加盟客户有上百家。
从2005年背起行囊来贵阳到现在,从白手起家到现在的带动大家,他就是这样通过一个人的努力创业带动了几十个人的直接就业和几百人的间接受益。他特别提到他的两个得力助手现在也在贵阳买房并安家落户贵阳。
2005年,24岁的王照印从河南老家来到贵阳。在河南老家跑过药品业务,做过一段时间的公务员。但一直有一颗不满于现状的心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王照印毅然决然的把稳定的公务员工作放弃了,来到贵阳做帮手,从一个月底薪700元的业务员做起。
之前对服装行业从未接触,一窍不通的他不得不重新从零开始,爱学习再加上肯吃苦,一段时间下来,服装专业知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亲戚很快给他涨了薪。
王照印是一个有心人,在他打工跑业务的一开始,他就同时在尝试着做实体小生意。到贵阳后不久,他就拿着农村父母积累的5万元和从亲戚那里借来的1万元开始在贵阳喷水池转了一个10多个平方米的小门面,一边跑业务一边做起了小服装店生意。
由于经营管理经验的不足,再加上自己还有跑业务的工作,疲于应付的他在刚开始的几个月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本就不多的运转资金几近枯竭。几经尝试调整并在亲戚的帮助下,小店的生意终于开始有些起色了。
这次辛苦的创业开局,为王照印以后在服装生意的发展路上奠定了信心基础。
就这样,王照印在出色完成好自己的业务工作的同时,又开始了他小店生意的进一步提升拓展。第二年,远在盘县红果的第二个小店接着就开起来了。
“就像第一次开店一样,起初的运营都不会那么的顺利,加上这个店铺的位置比较远,管理和调整起来都很不方便。”王照印说,当时唯一可以利用的时间就是每周日的一天休息赶去安排。
由于当时的交通不便,为了赶时间还想节省开支,于是每周六晚上扛着大包小包服装挤9个小时的火车去红果,然后在周日晚上以同样的方式赶回贵阳。
2005年到2007年这两年的时间里,王照印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出差的路上,足迹遍布贵州的每一个区县。“我对贵州这片土地的熟悉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的故乡河南。”王照印说,跑业务最忙的那段时间,一个月光是在外出差就占去了长达25天。
7年来,从个人到团队,从单店到多店,从零售到批发,王照印凭着一股韧劲和独立创业的激情,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记者手记
和王照印聊起创业的问题,对如何才能提高创业的成功几率,降低失败的风险?王照印说,不妨学学他,先做学徒工。要想做哪一行,就先到哪一行去当学徒工,实实在在当一两年学生,把这一行摸熟了,待到真要创业时,对这一行已经很熟悉了。
王照印说,他当初借贷时,风险是很大的,家里人也很担心,但是他有把握,因为他很熟悉了他要干的这一行。“而现在很多人,看到别人发了财,就以为很简单,盲目投资就想成老板了,结果往往失败。”王照印说。
来源: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王太师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