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怡华:给技术人员戴“金手铐”

2013-01-25 16:23:21来源:中华东南王氏 - 福鼎王氏

打印 字号: T|T

2012-07-24 08:17   来源:湖北日报记者雷闯

  因崇拜大禹治水的智慧和毅力,王怡华将公司命名为“大禹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多年来,他借智高校,给技术人员戴上股权这只“金手铐”,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厂,办成孝感最大的民营科技企业,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

  用股权留人

  今年44岁的王怡华,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上世纪90年代,曾和伙伴一起创建了一个企业――追日电气。

  1996年,他出资与另外几名股东创办大禹电气,担任董事。2005年,他放弃新疆的事业,回到孝感,出任公司董事长。“记得当时公司是租的房子,100多平方米,员工不到100人,一年销售几百万元,是个极不起眼的小厂”。

  上任伊始,王怡华就面临难题。公司技术人员月薪不到1500元,只要外面有企业开出2000元工资,他们就跳槽,团队极不稳定。

  留不住研发人员,技术攻关无从做起。王怡华果断提出,扩大公司股本,吸引技术人员入股。

  2005年,公司进行第一次股改,33名技术人员入股,总股本翻番。

  “股改完成后,公司再没有流失一名技术人员,队伍很稳定。”当年,公司一举攻下高压水电阻软启动装置技术难题,并有了第一个品牌主打产品,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随着公司壮大,技术人员增多,公司总股本不断扩大。企业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持股超过20%。

  大禹电气武汉研发中心负责人宁国云之前在北京一家知名研究院工作,2009年,被大禹作为人才引进组建武汉研发中心。为激励宁国云,公司按他个人购买公司股份的两倍进行奖励配股。3年来,宁国云每年分红已能完全收回本钱。

  靠股权借智

  王怡华深知,不借“外脑”,仅凭公司埋头苦干难有大发展。

  2005年公司有了第一个主打产品后,大禹电气找到武汉理工大学,提出共同研发“高压交流电动机电磁调压软启动装置”项目。

  该项目技术当时国际领先,市场需求大,关键是如何将技术转化为产品。

  为鼓励高校老师研发与市场结合,公司除每年给项目经费外,还与老师签订协议,产品上市3年内,公司按产品销量给老师一定比例提成。

  这一招很快将老师积极性与市场调配到一起,技术研发很成功。当年,成功打入市场。

  随后几年,双方合作研发产品型号不断增多,截至去年,已成功研发功率为2万千瓦的产品,今年正在试制研发4万千瓦。市场也证明,产品功率每提高一次,利率增长50%以上。

  2007年,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同研发成功高压大功率电动机固态软启动补偿装置。这项技术被攻克后,打破国际军事技术封锁,产品一面世就被我国海军采购,市场供不应求。

  为扩大产能,公司在孝感高新区征地150亩,投资1.3亿元,兴建年产650台装置生产线。

  王怡华说,公司年销量3亿多元,其中与高校合作开发的两个新产品,销量突破2亿元,占到总量60%以上。

  尝到甜头,更加坚定了公司走与高校合作的道路。

  2009年,公司投入几千万元,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研发非动力核项目――辐照电子加速器。为鼓励研发,王怡华专门为几名专家配送股份。此外,还设立了院士工作站,投资500万元修建了院士生活楼。

  今年年初,该产品样机已研发成功,技术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一旦上市每台产品售价可高达千万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