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种德行仁若是 腾蛟起凤于斯

2013-01-25 09:33:54来源:南安市柳城王氏宗亲联谊会编

打印 字号: T|T

——登公祖祠纪略

  我族始祖登公,字从善,号余庵,审邽公第十四世孙,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科举进士第,官至从事郎,昆山丞,常州府正堂。后因朝代易元,公无志久仕而归,为避战乱。归故居温陵城西南马坂,后迁居南安四都德教乡崇安里马坂堡,并筑室建桥,桥中构亭。后人称桥亭祖祠。
  登公正室林氏无嗣,侧室洪氏生子一:曰重,字重山。重公娶晋邑鹧鸪何氏生子七:曰恭硕、顺友、柔其、康、德、密、程。元初,元兵到处搜杀宋臣子,族众被丁甫,焚庐。为保存子孙计,七子散居七邑传衍,如晋之上峰,滨海龙塘、行家;同之马銮;惠之山隔;南之岑头;清溪之芒州;漳州石码、海澄;永春花石等处。
  重公第五子德公字天德居南安,娶杨氏生子四:曰泰、默、显、科。泰公分晋江东石中舍;默公分居南安三十三都金坑乡;显公分居南安四都;科公分居晋江安平之东,后迁金坑,明末清初再迁晋江高霞(高岑)。
  祖祠始建于宗季末期,约在1268年前后,距今已七百多年,历史上曾几次被焚毁,虽有过修葺,但因年代湮远,风雨蛀蚁侵蚀,终于倒塌。先祖灵位无处安息,族人目睹无不伤心落泪。在此情况下,部份乡贤首议重建登公祖祠,得到众乡亲赞举支持。并于2004年6月间成立筹建小组。2005年6月间又成立登公祖祠重建委员会,会上正名为登公祖祠,并邀请东石中舍、金坑、五堡、长福、车厝、汤井、四都、五都树下、青阳高霞等宗亲参加,成员60多人,推选王家镇、王水井、王家聚、王振池、王振港、王和平、王家庆、王厚木、王财玉等为核心领导,分工协作,认真负责,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其间得到各村老协会的大力支持和捐资。年届八十的王水井不辞劳苦二次远涉重洋,往返马来西亚,新加坡发动海外宗亲捐资。四都片、五都片数次发动捐资。2005年6月7日举行退主仪式,6月8日破土动工,按原址、原基、原字(丁癸兼午子)兴建,2006年6月12日主体工程告竣。
  祖祠以砖、石、木结构,三进二天井,主体建筑面积398平方米,厅堂雕梁画栋,拱斗雕花,石柱对联镶金,面前青石浮雕,屋顶燕尾翘脊、规模宏伟壮观。武荣诗社王赎回先生为其编撰楹联。大门联曰:“种德行仁若是;腾蛟起凤于斯”。厅口联曰:“龙吟虎啸崇先德;剑气文光毓后贤”。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先生亲笔题写“王氏家庙”大门匾的墨宝,为祖祠增辉添彩。祖祠重建历时三秋,于丁亥年(2007年)古历十月二十三日举办升祧晋主及落成庆典。
  登公祖辈均为书香门第,祖祠“眠牛”穴位风水宝地,因此地灵人杰,故我族英才辈出,仕贵昭彰,古有:金坑“公孙五举三知州,兄弟一朝两大夫”;四都“公孙进士、叔侄同榜、兄弟同科”;汤井“中宪大夫、威武将军、武德将军”;中舍“文林郎、进士、武库生、戒行侯副将”;今有:各支派的军团级、处厅部级、高级工(农)程师、研究员、教授、学士、硕士、研究生、博士、商、企业家等不胜枚举。
  登公派裔,瓜瓞绵绵,至今三十余世,海内外二十余万人。今祖祠重光,不仅告慰先祖,同时登公英灵也将荫佑我族裔孙事业倍加辉煌!(王振蚶)
 

相关文章